被誤解的混血茶:C. assamica subsp. lasiocalyx 的真正身分與遺傳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茶樹分類的世界裡,有一類常被誤認為是雜交種的亞種。它的名字叫做 Camellia assamica subsp. lasiocalyx,中文有時譯作「南方亞種」或「柬埔寨型茶」。


但根據這篇來自中科院與肯亞茶業研究所合作的基因研究顯示:這群茶,可能才是我們最應該重視的「基因寶庫」。


根據傳統分類,茶樹可分為:


 葉子較小、抗寒的中國種(CSS,Camellia sinensis var. sinensis);

 葉子大、長勢旺、適合製作紅茶的阿薩姆種(CSA,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以及外觀介於兩者之間、葉形偏長、毛被較多的 C. assamica subsp. lasiocalyx


但這個亞種的「中間型」外觀,常讓人困惑:它到底是獨立演化的類型?還是雜交過程中的過渡品系?


 基因分析揭開真相:其實是多代混血


研究團隊透過 23 組 SSR 分子標記,並搭配 STRUCTURE 分群與 NewHybrids 分析,發現C. assamica subsp. lasiocalyx 的樣本在基因上並不「單純」。他們發現,大多數個體都顯示出 CSS 與 CSA 的混合訊號。


當研究團隊使用 K=3 進行族群分群時,它們確實形成一個獨立族群;但是若採用 K=2 分群(只分中國種與阿薩姆種),這一群則會被歸入中國種內。


這些結果顯示:C. a. subsp. lasiocalyx 很可能是歷代雜交後的穩定後代,其祖先中同時包含了CSS與CSA的血統。


它的基因是如何的「混」呢?研究團隊進一步比較了各茶型的遺傳多樣性(Hs 值)。他們發現, C. assamica subsp. lasiocalyx的遺傳多樣性是最高的(Hs = 0.76),比樣品中的混血族群(Hs = 0.757)還高;至於中國種(CSS)則較低(Hs = 0.697),而阿薩姆種(CSA)是最低的(Hs =0.648)。


這個發現意味著,這個在過去被視為「邊緣角色」的亞種,反而擁有最多的基因變異。這種多樣性來自於它複雜的雜交歷史,也代表它在適應性、風味物質、生長特性上可能蘊含更多尚未開發的潛能。


傳統上,人們總認為「混血」等於不穩定、不適合育種。但這篇研究指出,lasiocalyx 並不是隨機雜交的過渡產物,而是長期累積穩定後代的結果。 STRUCTURE 分群顯示它們已成為基因上的獨立族群;回交與F2分析也顯示:它們不是雜交第一代( F1 hybrid),而是經歷多次重組後的穩定群體。


研究團隊發現,有多個原先被認定為CSS或CSA的品系,經過基因分析後其實更接近 lasiocalyx。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僅依型態學(葉形、毛被等外觀特徵)來進行分類,在茶這種高度雜交的作物中,常常會造成誤判。


這些分類錯誤並不只是學術問題,更會影響到實際的保種與育種決策。若我們誤把多樣性高的個體當作常規品系,可能會錯失重要育種資源。


C. assamica subsp. lasiocalyx 告訴我們,與其執著於非黑即白的分類系統,不如擁抱這些混血後代所帶來的遺傳組合。在未來育種與病蟲害壓力升高的背景下,這些基因混血型茶樹,可能正是我們最該珍惜的資源。


參考文獻:

Wambulwa, M. C., Meegahakumbura, M. K., Chalo, R., Kamunya, S., Muchugi, A., Xu, J. C., Liu, J., Li, D. Z., & Gao, L. M. (2016). Nuclear microsatellites reveal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breeding history of tea germplasm of East Africa. Tree Genetics & Genomes, 12, 11. https://doi.org/10.1007/s11295-015-0963-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1會員
91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你今天喝茶了嗎?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鐵觀音……這些看似日常的飲品,其實背後有著數千年的人類與植物互動史。這篇文章帶你穿越時空,從野地裡的茶樹開始,一路追蹤到現代茶葉的基因、文化與全球擴散的軌跡。
Thumbnail
2025/07/31
你今天喝茶了嗎?綠茶、紅茶、白茶、烏龍茶、鐵觀音……這些看似日常的飲品,其實背後有著數千年的人類與植物互動史。這篇文章帶你穿越時空,從野地裡的茶樹開始,一路追蹤到現代茶葉的基因、文化與全球擴散的軌跡。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26
很難想像,亞洲以外的人其實在15世紀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茶,但是現在卻是「不可一日無此君」。許多Duolingo的外語課程,幾乎都會在前50個字就教你「茶」怎麼講。 抓了FAO的資訊來分析,還蠻有趣的!
Thumbnail
2025/04/26
很難想像,亞洲以外的人其實在15世紀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茶,但是現在卻是「不可一日無此君」。許多Duolingo的外語課程,幾乎都會在前50個字就教你「茶」怎麼講。 抓了FAO的資訊來分析,還蠻有趣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哈囉大家我是🅜🅘🅕🅕🅨🐰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最近買到非常特別的一款茶 🌱台東紅刺蔥茶 我平常真的很愛喝飲料 但是大部分茶類飲品喝了就是會容易睡不著 所以就沒辦法一直喝 所以後來發現這款不含咖啡因、性溫不含涼的茶,我知道一定有人會好奇這是什麼,怎麼沒有聽過,下面來跟各位
Thumbnail
哈囉大家我是🅜🅘🅕🅕🅨🐰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最近買到非常特別的一款茶 🌱台東紅刺蔥茶 我平常真的很愛喝飲料 但是大部分茶類飲品喝了就是會容易睡不著 所以就沒辦法一直喝 所以後來發現這款不含咖啡因、性溫不含涼的茶,我知道一定有人會好奇這是什麼,怎麼沒有聽過,下面來跟各位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可可樹的馴化史 可可樹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是原生於中南美洲的常綠植物。在很早之前,就被人類馴化為作物。至於在哪裡馴化,目前還是一個有爭論的學術議題。從現況來說,在中美洲幾乎看不到野生的可可樹,以至於有些早期的植物學家認為可可樹應該是在南美洲馴化,才逐漸傳播到中美洲。 可可豆
Thumbnail
可可樹的馴化史 可可樹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是原生於中南美洲的常綠植物。在很早之前,就被人類馴化為作物。至於在哪裡馴化,目前還是一個有爭論的學術議題。從現況來說,在中美洲幾乎看不到野生的可可樹,以至於有些早期的植物學家認為可可樹應該是在南美洲馴化,才逐漸傳播到中美洲。 可可豆
Thumbnail
發源於中國的茶樹(Camellia sinensis),從漢朝到現在,經過不斷地選育,有了非常多不同的品系。這些品系,有的光是外觀就非常的不同,如安吉白茶;有些則有特殊的風味。造成這些風味的原因是什麼呢?最近的基因體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資訊!
Thumbnail
發源於中國的茶樹(Camellia sinensis),從漢朝到現在,經過不斷地選育,有了非常多不同的品系。這些品系,有的光是外觀就非常的不同,如安吉白茶;有些則有特殊的風味。造成這些風味的原因是什麼呢?最近的基因體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資訊!
Thumbnail
瞭解臺灣高山茶的種植區域和特色,以及高山茶的特殊風味和價值。從海拔高度、氣候和香氣來探討高山茶的特質和品質。
Thumbnail
瞭解臺灣高山茶的種植區域和特色,以及高山茶的特殊風味和價值。從海拔高度、氣候和香氣來探討高山茶的特質和品質。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台灣的茶葉世界中,南投名間的不知春茶顯得尤為獨特。這款茶以其精緻的製作過程和豐富的口感而著稱,特別是採集於冬茶與隔年春茶之間的時期,氣候變化為其添加了獨特風味。採用團揉技術製成,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完整性,還增強了茶湯的圓潤和飽滿感。
Thumbnail
接觸飲茶文化,一定會有一個內容是介紹目前主流的「六大茶系」,也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順序也是依照製茶程序中「發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Thumbnail
接觸飲茶文化,一定會有一個內容是介紹目前主流的「六大茶系」,也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順序也是依照製茶程序中「發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有風味盲測的問卷,就手癢填寫了表單,2/17寄到i郵箱,今日才去取貨開測。   古人說「良藥苦口」,雖然這兒茶素讓茶味苦澀,卻是有對人體健康有幫助的功效,最常聽到就是「抗氧化」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有風味盲測的問卷,就手癢填寫了表單,2/17寄到i郵箱,今日才去取貨開測。   古人說「良藥苦口」,雖然這兒茶素讓茶味苦澀,卻是有對人體健康有幫助的功效,最常聽到就是「抗氧化」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Thumbnail
如果飲料業者更多使用台灣茶葉,對整個產業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手搖飲對於茶葉知識的傳達很多時候是不精確的,而且在競爭之下為了行銷與銷售,經常需要推出新品刺激買氣,所以創造新名詞與混淆亂湊是家常便飯。造成台灣人喝愈多飲料茶反而對茶葉的認識愈錯誤的奇怪現象。
Thumbnail
如果飲料業者更多使用台灣茶葉,對整個產業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手搖飲對於茶葉知識的傳達很多時候是不精確的,而且在競爭之下為了行銷與銷售,經常需要推出新品刺激買氣,所以創造新名詞與混淆亂湊是家常便飯。造成台灣人喝愈多飲料茶反而對茶葉的認識愈錯誤的奇怪現象。
Thumbnail
喝茶、飲茶、品茶,你是哪一種人?臺灣茶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朝與日據時期靠著茶金出口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茶葉產業對臺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透過移進茶苗,精進技術品種試驗,進而獎勵推廣種植,茶葉產業的重心從原本的南臺灣移轉到了臺灣北部,更促進了全臺經濟的繁榮發展。
Thumbnail
喝茶、飲茶、品茶,你是哪一種人?臺灣茶發展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朝與日據時期靠著茶金出口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茶葉產業對臺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透過移進茶苗,精進技術品種試驗,進而獎勵推廣種植,茶葉產業的重心從原本的南臺灣移轉到了臺灣北部,更促進了全臺經濟的繁榮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