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尤其是政治意識,關涉一個人對世界的基本理解與立場抉擇,如同宗教信仰,並非輕率可談、可戲謔的對象。它根源於歷史記憶、文化認同與倫理價值的深層結構,承載著集體經驗與個體信念的交織積澱。正因其沉重,才需敬畏;正因其複雜,更應審慎。 政治意識與宗教信仰皆具有神聖性與實踐性。它們不僅形塑人們的觀點與選擇,更在關鍵時刻決定人們的行動方向與道德取捨。輕忽其意涵、曲解其脈絡,不僅是對他人的不敬,也是對公共理性的傷害。
尤有甚者,若以嬉戲、調侃之心視之,或挪作輿論操作情緒動員之器具,則不啻為「碰瓷」之舉——虛構受害、挑起對立,以遂一己之私。此種作風,不啻侮辱真正的信念,也必將腐蝕現代社會彼此信賴的基礎。 是故,面對政治意識形態的多元與對立,我們應存著「濡染」的態度——即以謙卑之心,逐步理解、細細感受,如墨色之進入素絹,非以蠻力渲染,而是順其紋理,漸次交融。惟其如此,方能在堅守自身立場的同時,也保有對他人信念的尊重與同理。這不僅是文明社會的基本素養,更是公民生活的要求。 信仰不能戲謔,意識不可碰瓷。尊重信念的莊嚴性,是一種倫理自覺,更是一種公民成熟的表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