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班—夏日中的一段巧遇;陽光下的一場邂逅;高溫後的漸趨平靜。

海訓 萬里
大學生的暑假總是那麼平平無奇,因著學校救生員一句:「救生員薪水42000,做這個總比去7-11打工好。」我報名救生班。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段充實卻公式化的學習經歷,我逐漸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技巧的發現。
第一天,簡單的水測、照例的流程說明,當下的不以為意和興奮感在一週的訓練下趨於平淡,踏的充實又穩健。學習一項新技能的快樂莫過於此,日復一日的練習與逐漸增加的新知,子曰:「不亦悅乎?」第一週的課程從救生四式、踩水、跳水和解脫、帶人等救生課程可謂是收穫滿滿。然而,若僅僅是這樣還不值得我去向周遭的朋友推薦救生班。畢竟每次的訓練,是挑戰也是調適,對於水性較差的人來說,這並不容易。
第二週,轉捩點出現,溪、海訓的到來……「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當大自然不再是被擺在眼前,而是將人包裹於其中,人們會後知後覺地在某一刻發現,生命的脆弱如同雨水落入大海,恐懼蒸發凝結成敬畏。海水的浮力明顯比泳池大得多,但當嘴裡的鹹澀發苦;當波濤的海浪洶湧;當眼下的水深不見底,思維會莫名地讓出主導權給肌肉記憶與本能中的水性。而我,也開始淺淺意識到某種心理上的考驗。
午後雷陣雨下,閃電轟鳴於海天一線中被烏雲模糊的地帶,沙灘上的救生艇與各種板類器具散落。在打下這篇心得的時間是溪、海訓結束後回歸泳池的隔天,我的腦海裡不知為何浮現暴雨中的場景。青年公園的泳池它一如既往,但我卻突然覺得少了一絲生命的重量。眼睛在水裡睜開時不會刺痛,是如此清晰可以看見水道旁的同學的動作。恍然間,竟是感到踩水有效率了許多、放鬆了身體,我竟不知究竟是錯覺亦或是有所進步?或許兩者都有,我感覺我與水的關係變得不一樣了。
今天我們練習了不下五次的CPR流程,救生班的心得主旨從一次次重複按壓、吹氣的循環中浮現,也從教練口中的:「救生是神聖的」中汲取靈感。參加救生班的動機有的人是為了證照、有的人是為了好玩。而當我回顧這兩週以來的過程,我發現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投入與準備。 救生,乍看遙不可及。訓練中的分享,有教練說「15年來只救活一個」「50年來都沒有出手的機會」。這讓我理解,救生訓練不是為了那一次「英雄式的出場」,而是打造成為在變局中穩住自己的人。這樣的訓練日復一日,平凡無奇,然而,這或許就是救生的某種真諦,就是意識到在平淡中預防不平淡的平淡是種強大的心態。就像經歷過溪海的洗禮時,只有在腦裡預設了千百萬次之後,才能喚醒平日暗暗積累的能力一般。
從報名救生班時的興奮、期待,到訓練中感受到逐步的累積,最後,我從救生中發現這是可以如此有意義的。當教練說:「有的人救不了眼前的摯親與好友而抱憾終身」時我看見:救生本質上是在把這類「不平淡」的情況變得平淡,這背後的力量不只是技巧的掌握,更關鍵的是一種處變不驚的精神境界,而這又何嘗不是對人生敬畏拔高的一次訓練?

溪訓 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