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家常|看似被愛,其實是失去選擇的開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有時候,愛得太滿,反而讓人無法好成長

當媽寶成為驕傲:一個日常的觀察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奇特的現象,一些成年人以「我什麼都不用做」為榮,而生活大小事都由父母或伴侶照料,他們不覺得這樣的依賴有什麼問題,反而視之為幸福成功的象徵。

每個家庭的價值觀與生活安排都有所不同,甚至這種依賴也不能稱作是件「事」。然而,當我們深思,這種以「逃避責任」為榮的心態,也反映出人格發展中的某種扭曲與空洞。

依附、自戀與認知失調

這樣的心態並非偶然,而是可以從心理學理論中找到解釋: 1. 依附理論一個人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會深刻影響他日後的情感關係與自我認知。過度保護的父母容易養出「焦慮依附型」的孩子,他們高度依賴他人,缺乏獨立判斷力,將被照顧視為被愛,並以此建立自我價值。

真正讓人有安全感的,是「我做得到」的信念,而不是「有人幫我做」的習慣

2. 自戀型人格: 當一個人無法從內在獲得穩定的自我肯定時,可能會透過外在的角色想像來建立虛假的自我。這類型的人可能營造出「我是被寵愛的」、「我值得別人為我做一切」的形象,來掩蓋內心的不安。 3. 認知失調理論: 當人的信念與行為產生衝突時,會透過扭曲想法來降低不適。例如:當一個人深知自己什麼都不會,卻又想維持高自尊,就會說服自己「我不需要做,因為我很幸福、很被愛」,這正是我們所看到的「依賴型自豪」。

過度保護的家庭:不敢放手的愛

這種人格形塑往往源自於家庭教養,有些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出於對危險的恐懼與對社會的不信任,選擇長期掌控孩子的一切決策。例如:不讓孩子搭乘大眾運輸,因為「社會很亂」、不讓孩子獨立交友,因為「怕遇到壞人」、幫孩子處理一切生活雜事,因為「他做不好我來比較快」。 這些看似出於愛的舉動,其實剝奪了人學習獨立、建立自我價值的機會,心理學家 D.W. Winnicott 提出的「足夠好的父母」概念指出:理想的父母不是完美的,而是願意讓孩子在安全中嘗試與跌倒,讓孩子在愛中,逐步發展出真實的自我。

愛的另一種失衡

與過度保護相對的另一極端,是完全放任不管的父母,他們認為「孩子長大了,應該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卻忽略了陪伴引導的必要,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內在空虛,甚至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尋找外界認可,最終仍陷入依賴或自戀的輪迴。

人格問題與社會事件

我們不應為某些行為找藉口,但許多社會事件與人際問題,確實源於早期人格發展的失衡。 例如,新聞中曾有案例顯示,一名長期依賴父母的成年人,在父母無法再供養生活時,情緒崩潰導致家庭衝突,或是一些戀愛關係中,出現過度控制情緒勒索的情況,其實也是人格發展不成熟的結果。 人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養、也需要修正的,理解不是為了原諒錯誤行為,而是為了提醒我們,這些極端行為,可能正是從一個小小的、沒有被修正的人格偏差開始,長年累積而成的悲劇。

我們能做什麼?

對父母而言:學會放手是愛的延伸

  • 給予孩子選擇的空間,讓他承擔後果
  • 鼓勵孩子處理家事、財務與人際問題
  • 接納孩子的失敗,而非立即介入

對已成年的自己:看見並調整內在依賴傾向

  • 自我覺察:我是否害怕承擔?是否把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他人的眼光與評價總是深深地影響自己
  • 尋求支持:諮商、閱讀、自我成長工具都是自我修復的起點

對社會與教育系統:建立健康的價值觀

  • 家長教育納入情感教養與放手教育的觀念
  • 學校提供生命教育與責任感培養
  • 社群媒體應避免過度渲染「被寵即成功」的價值形象

那些不會自我成長的人怎麼辦?

然而,最需要改變的人,往往也最不願學習,而應該反思的人,可能也不會閱讀相關文章,這樣的困境常讓人感到無力,甚至懷疑改變的可能性。

但種子不是撒下就立刻開花,而是潛伏於土中,等待雨水與陽光的時機。

我們的話語,或許無法立刻喚醒誰,卻可能在某個無聲時刻,成為一束光的開端,真正的改變,從來不是批判別人,而是自己先願意走在那條路上,然後影響我們觸及得到的人。

我們可以用溫柔的語氣分享觀點,讓人少一點防衛,可以在日常中展現成熟的榜樣,而非口頭指責,可以在關係裡,創造一個允許對方慢慢學會承擔的安全場域,若改變不是馬上能發生,那就讓理解與同理先發芽

從個人責任到集體文化的轉變

我們也不能單純將人格問題歸咎於家庭教育,而應將其放入更大的文化脈絡來理解,在華人社會中,孝即是要順、父母控制型的愛,與子女的服從角色常交織在一起,使得「被照顧」不只是個人選擇,而是一種社會價值的體現。強化「責任感、自主性與情緒成熟」這些人格核心價值,讓人能不以依賴為榮,而是以「能照顧自己,也能照顧別人」為目標。

結語

幸福不是有人一直照顧你,而是即使沒有人照顧時,你依然可以好好活著;真正的愛,不是幫你承擔所有,而是陪你一起長出承擔的能力。 我們都需要在關係裡懂得如何平衡依賴與獨立,從「媽寶式幸福幻象」中醒來,邁向真正成熟的人格成長。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你的追蹤、愛心與每月小額訂閱,對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勵!

如果你也喜歡植物與花藝作品,也歡迎追蹤我的IG: 喜歡花藝的女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喜歡花藝的女子 | JoJo的沙龍
199會員
112內容數
生活,是由許許多多的人、事、物串聯而成,無論是好是壞,或喜或悲,都是豐富我們生活的材料。精彩,是因為有起伏,有意想不到,有衝突,有和解,是因為有太多太多值得書寫與紀錄的篇章。
2025/06/14
當我願意放下控訴的聲音,我才真的聽見神的聲音; 當我不再執著於別人怎麼對我, 我才重新看見:神一直都在對我說話,並且從未離開。
Thumbnail
2025/06/14
當我願意放下控訴的聲音,我才真的聽見神的聲音; 當我不再執著於別人怎麼對我, 我才重新看見:神一直都在對我說話,並且從未離開。
Thumbnail
2025/04/12
AI能不能取代人類,終究會取決於人類自己,如果我們願意保持好奇、深度思考、珍惜彼此的存在,那我們的價值將永遠無法被模仿與取代。 但如果我們選擇沉默、冷漠、不再與人連結,那麼,不是AI讓我們變得多餘,而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成為可被替代的那一方。
Thumbnail
2025/04/12
AI能不能取代人類,終究會取決於人類自己,如果我們願意保持好奇、深度思考、珍惜彼此的存在,那我們的價值將永遠無法被模仿與取代。 但如果我們選擇沉默、冷漠、不再與人連結,那麼,不是AI讓我們變得多餘,而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成為可被替代的那一方。
Thumbnail
2025/02/16
一個人真正存在過的痕跡,體現在與他人的互動。用心共度時光,比起拍照打卡式的紀錄,更能留下深刻的意義。 我們也能透過寫作、藝術等創作,留下自己的精神價值,傳遞鼓勵與關懷,讓影響力持續存在。 我想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與身邊的人相處。一個擁抱、一句關心的話、一次真心的陪伴,這些才是最深遠的印記。
Thumbnail
2025/02/16
一個人真正存在過的痕跡,體現在與他人的互動。用心共度時光,比起拍照打卡式的紀錄,更能留下深刻的意義。 我們也能透過寫作、藝術等創作,留下自己的精神價值,傳遞鼓勵與關懷,讓影響力持續存在。 我想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與身邊的人相處。一個擁抱、一句關心的話、一次真心的陪伴,這些才是最深遠的印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在一段關係裡可能其中一方會因為太愛對方,內心害怕失去對方而要求彼此分享一切,但是就有可能變成了對另一方的控制。當然也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愛對方,而是純粹本身的控制慾強,覺得跟自己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一部份,要跟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事。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作者對情感依賴的反思。透過回顧過去與自我對話,瞭解到自己在情感上是極度依賴的人,需要學會支持自己、陪伴自己、肯定自己、愛自己。文章強調個人在情感上的責任,而不是一直依賴和索求他人的支持和愛。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Thumbnail
愛情帶來的痛苦和不確定性常常讓人感到困惑。走過這些痛苦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加珍惜幸福。
Thumbnail
愛情帶來的痛苦和不確定性常常讓人感到困惑。走過這些痛苦的經歷,我們才能更加珍惜幸福。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