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靠溝通。有時詞不達意,或是表達方式欠佳,就變成了有溝沒有通的情形。有道是禍從口出,好好說話,不要傷人,一直是我開口前提醒自己的事。
因為覆水難收,一說出口就收不回來了,遇上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時,有時反而還引起更多誤會,還不如一開始就閉口不談。
少說少錯,隨之而來的沮喪、低落、氣憤、恨意、不滿、委屈、心結、誤解⋯⋯會一步步把人吞噬。情緒若沒有宣洩的出口,說不出口的那些話,藏在心裡,藏久了也會生病。找到能接住你情緒的人,尋求專業第三方或許是解方。
找醫生談心
有需要,求助專業的醫生,也沒必要大驚小怪。這年頭,有憂鬱症的人多得很,看精神科也很正常。何必遮遮掩掩的!幹麼怕別人知道!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況且我都已經水深火熱了,死馬當活馬醫吧!總不能任憑自己持續墜入深淵吧,心若是支離破碎,再也修補不回來!
總之,先救自己吧!
十多年前曾短暫求助精神科醫師,去年我的情緒狀態惡化,再次到精神科報到。一年下來,我發現精神科的預約看診人數變多了;候診的人形形色色,各種年紀的都有,會來這裡找醫生聊天、開導,都有各自的理由,我想,都跟人脫不了關係。
最近如何?
醫生每回看到我,一定會關心近況,「情緒有大幅的波動嗎?」有時會再把上回看診提到的東西挖出來再問一遍。
你取消了日本行,後來家裡的狀況有改善嗎?之後打算再去嗎?
反正也不是第一次為了家人而取消出國行程。賠錢就算了,怕的是,當事人也不會感激你,在背後依然說你的壞話。
其他小孩可以幫忙嗎?
子女照顧父母,講得漂亮要公平,但要怎麼做到公平,看來看去只剩兩招,一是時間,二是金錢。每個人輪流顧12小時嗎?怎麼切才公平?大家都要上班,誰也不願在醫院照顧難纏的太后,責任自然就落在沒工作的人身上!講到要出錢,頭更痛了,要平分嗎?賺少的人不就吃悶虧?
聽到我的一番見解,醫生也不得不承認,我說的很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