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要點
1. 工作觀正在從「物質時代」轉向「心靈時代」
過往工作只是謀生手段,現在越來越多人思考「這份工作對我有什麼意義?」心靈時代的工作定義是:探求存在意義並用行動活出來的方式。需要平衡「內在工作」(探求存在意義)與「外在工作」(展現存在意義),避免空想或過勞。
2. 「純粹意願」是找到天職的核心動力純粹意願是那種不需要理由、真心想做的事,就像小時候著迷於某件事的感覺。它可能來自興趣,也可能從痛苦經驗中長出。純粹意願是連結你與世界的鏡子,是讓工作轉化為天職的動力泉源。透過練習可以挖掘出自己的純粹意願。
3. 透過「創新職」與「複合職」打造專屬工作型態
不需要被既有職業框架限制,可以根據純粹意願組合出專屬的「創新職」。或採用「複合職」模式:用穩定但非最愛的工作支撐收入,同時投入真正想做的事。關鍵是從小行動開始測試,大聲說出想法引發共鳴,逐步將理想化為現實。
----------------------
不知道你是否發現,我們的工作觀正在悄悄改變中。
過往,「工作」的意義對大部分人來說,就是賺錢養家、買房買車、增加存款數字達到財務獨立的方式。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在思考:「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
是因為Z世代成為職場生力軍?是因為AI 快速崛起取代你我?都不是,是人們所認知到工作的本質逐步產生了變化,長久以來我們為工作下的定義,開始不再適用。
最近讀了《工作的真義》,書中試圖回答「工作的意義究竟為何?」這個大哉問。不談職涯規劃或如何成功,而是探討如何在心靈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 天職。
《工作的真義》作者榎本英剛曾在日本人力資源科技(HR Tech)與生活服務平台集團瑞可利株式會社(Recruit)任職,之後前往美國舊金山進行留學,取得組織發展相關碩士學位與「共創式生活教練」的資格認證,
回到日本後,榎本英剛以深入探討「工作的真義」為理念,不僅將留學中得到的思考落實為帶班授課、工作坊,還嘗試推動社會創新和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發展可持續、具韌性的新職場未來。多年來持續實踐這套理念,希望幫助更多人跳脫“工作的束縛”,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價值。
你戴著哪副眼鏡看工作?
若問「你認為工作是什麼?」你會如何回答?書中一開頭就點出,常見的工作觀影響了我們的答案,就像戴著有色的鏡片看事物,無法看到事物的原貌。是哪四副眼鏡呢?
- 第一副:工作就是謀生手段,為了錢
- 第二副:工作就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
- 第三副:工作就只能去適應既有的職業
- 第四副:工作就是同時只能從事一件事
你可能會說「難道不是嗎?這沒錯呀」,讓我們往下看:
從物質時代走向心靈時代,工作意義大不同
如果以對幸福的定義與追求,相信你會同意:我們正從「物質時代」跨進「心靈時代」。大多數人對於物質不虞匱乏,進一步期望滿足心靈面的需求。
也因此,物質時代的工作定義很單純—是一種謀生手段,讓我們獲取生活必須。
心靈時代則不同,工作應該是探求存在意義,並用行動把它活出來的方式。

物質時代與心靈時代
也因此,過往純粹由報酬、金錢、物質層面定義的工作觀也因而改變,工作=探求並展現自我存在意義。進一步可延伸為:
探求存在意義 = 內在工作
展現出存在意義 = 外在工作
這兩件事必須像天秤一樣平衡,不然,不是空想,就是過勞。
純粹意願—掌握那股不需要理由的動力
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或者著迷於畫畫,亦或是著迷於閱讀、打球、收集卡片…那種不為什麼,就是喜歡的心情嗎?
所謂「純粹意願」,就是那種雖然說不出原因,但就真心想做,甚至不計較代價的事。它不是「應該做」,也不是「不得不做」,而是有種激發你真心想做、做了會讓你閃閃發光的能量。
有些時候,純粹意願是從痛苦裡長出來的。你熬過的低谷、翻過的難關,可能正是你能幫助別人的力量來源。
純粹意願是一面鏡子,照出你和世界的連結。而這將是讓工作轉化為天職的動力泉源。
練習①:找出你的「純粹意願」
寫下以下句子並填空:
- 我想做_____
- 我喜歡做_____,很開心
- 我對_____感興趣
- 就算_____,我也會做
- 當我察覺時,我正在做_____
如果使用現在式,還是想不出答案,那就把動詞換成過去式,回到孩提時代再想一想。或許詢問家人或朋友,也能讓你想出答案。
書裡也提醒,不要急著排斥生活中的痛苦,因為它往往是純粹意願的起點。那些讓你痛苦的事,背後藏著你最在乎的價值觀。
以作者榎本英剛為例:他從小就因父親對工作的消極態度而產生困惑——父親一談到工作便明顯不愉快甚至發怒,讓榎本英剛覺得「工作」就像會吸乾人精力的怪獸。他曾問母親為什麼爸爸要天天上班,得到「大人都要上班」這樣讓他全身發寒的答案。這段經歷讓他從小就對工作有相當負面的印象,並開始思索“工作的真義”。
練習②:從痛苦中找「純粹意願」的線索
- 列出曾經讓你難過或失望的事
- 在每件事旁補上:「讓我最痛苦的是_____」把讓你難過、傷心的原因寫下來。
寫出來以後,請審視每個痛苦或悲傷的經驗,想想在痛苦或悲傷的情緒背後,能否感受到純粹意願的存在。因為是痛苦或悲傷的經驗,在你的心中應該會萌生一些想法吧?當你有所感受時,試著將你的感受寫在痛苦或悲傷的經驗旁邊。
從工作中享樂:世界需要你的喜歡
很多人看待工作,還是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思維,覺得工作就是忍耐,不可能開心。
榎本英剛提了饒富意味的問題「你認為厲害的職棒選手會不喜愛打球嗎?你覺得技藝高超的鋼琴家會不享受彈奏嗎?」當然不會!正因為喜愛、享受,才能成為頂尖,他們的工作就是做自己愛做、想做的事。
之所以人在思考工作時,覺得無法做想做的事有四個理由:
- 普世認為只做想做的事,是任性
- 不曉得自己想做的事是什麼
- 不知道如何做想做的事又足以維生
- 沒有可以協助人們做想做的事的支援系統
在求同意識強烈的社會,「只做想做的事是任性行為」的想法根深蒂固。可是,如果可以讓一個人做他做想做的事,可以讓這個人的可能性發揮至最高限度。當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就會改變想法:認為不做想做的事才是任性。
或者有人會說:「大家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世界就無法正常運轉」。作者的觀點是——恰恰相反,因為這個世界存在著各種「問題」,才讓不同的人產生想要解決不同問題的純粹意願,純粹意願將會催生各自的天職。所以也可以這麼說,上天為讓一個人找到他的天職,所以給了他一道難題。
練習③:為存在意義立假設
- 回顧前兩個練習
- 完成句子:「我是為了_____才來到這個世界」
用你的直覺與創造力,好好地想答案。然後再把浮現的想法全部寫在筆記本上。如果需要,你可以請教熟悉你的朋友,再一起腦力激盪。
發展創新職與複合職:別被舊的工作、職稱困住
我們被教育要「適應工作」,現在可以反過來——讓工作去適應你。
你知道嗎?美國勞工統計局和多份報告指出,約有 25% 至 33% 的工作職務,是在過去 30 年新出現或由傳統職務轉型而來,這個數字隨產業不同而異:科技、數位行銷、新創、生物醫藥與再生能源領域新工作比例極高,甚至 50% 以上皆屬新型態。這個結構性改變還在持續,某些傳統職位消失的同時,新興職務持續誕生。
書裡的「創新職」概念,就是藉由你的純粹意願,組合出專屬於自己的職業樣貌。
還有「複合職」:同時擁有多個收入來源,其中一部分是穩定卻不是最愛的「外送員工作」(書中本來用「計程車工作」),用來支撐你去做真正喜歡的事。
練習④:意願組合的創意職業卡
- 把純粹意願寫在小卡片上,像發撲克牌將卡片排在眼前,試著組合。
- 隨機組合出新的職業或專案想法,發想至少 5 個有趣點子
盡情發揮你的創造力,試著創造出前所未有、專屬於你的工作。也可以找別人幫忙,大家一起來腦力激盪。
把你想到的工作寫在筆記本等紙張上。或許幾年後你真的從事上面所寫的工作呢!
挑出最想試的方向
有了點子,不代表要馬上全押。先挑出那些符合理想、又可能做得到的方向,逐步嘗試。
練習⑤:篩選並想像核心工作
- 圈出符合前面練習3中自己存在意義假設的項目
- 選 1~3 個你可以開始嘗試的工作
- 閉上眼睛想像每天在做它們的情景,記下感受
想像一下自己同時做這些的工作的樣態。然後再想像透過這些工作,實踐存在意義的樣子。把你的感想寫在筆記本上。
當心惡魔竊竊私語
追夢的過程裡,腦中總會冒出那些讓你卻步的聲音:「不行啦」、「太晚了」、「你誰啊」這類的想法。
作者稱這樣的自我批判或負面思考為「惡魔竊竊私語」,最好的對抗方式就是讓它們現形。
練習⑥:擊退腦中的惡魔耳語
- 在筆記本寫下腦中出現的否定語句
- 每次在腦中出現,就用「劃正字」方式記錄次數
持續做這項作業,惡魔的竊竊私語就會在白日陽光的照射下消失,威力應該會減弱。這個作業持續一段時間後,請嘗試感受內心的恐懼感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把想法說出來!引發共鳴與行動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有個念頭「這會不會太理想化了?」,但作者提醒我們:目前生活中的現實,在過往也都曾經只是個待實現的理想。今天的理想,將化為明天的現實。
當你真心說出想做的事,就會像磁鐵一樣吸引資源與人脈,書裡把這叫「引發共鳴」。和你有相同想法的人,會產生「我想盡可能地幫助他」這樣的念頭。
練習⑦:大聲說出你的想做
- 在一週內,對 5 個不同的人說出你的想做事
- 用「我真的想做_____」的語氣
- 記下對方的反應與提供的資訊
共鳴或許不會馬上發生,也可能你跟傾聽者之間沒有任何互動。儘管如此,你還是要仔細觀察一段時間,注意是否有看到或聽到任何對你有利的情報。
如果,你得到了讓你有共鳴的情報,趕快寫在筆記本上。
練習⑧:小行動測試
- 上一個練習收集的資訊裡,挑一件可在一週內完成的小事
- 立即安排並執行
就算只是小事一件也沒關係。想好一件可以在一週內完成的事。然後當你行動後,發生了什麼事?有何體悟?仔細察覺,最後把這件事寫在筆記本上。
創造自己的天職,現在就開始
不要把「創造天職」當成遙不可及的目標。它不是等你條件完美才會發生,而是從你此刻的第一步開始。
讀完《工作的真義》,我更確定一件事—在思考自己的工作與天職時,我們不是沒有方向,而是缺少承認自己真正想做的勇氣。
「純粹意願」這四個字聽起來浪漫不切實,但它同時也是很務實的行動指南。因為只有它,才能讓你長久投入,又能為他人帶來價值。
如果你現在手邊有紙筆,就從第一個練習開始吧。寫著寫著,你可能就會逐漸發現,天職不是遙不可及的終點,由你的純粹意願所驅動的旅程,從此刻開始。從發現自己真心想做的事開始,就是邁向天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