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候:
團隊剛經歷一場失敗,會議室裡的氣氛沉得像要滴出水,你心裡卻越來越焦躁。
於是你忍不住說出——「別難過了,我們要往前看,KPI 還在等著追!」話一出口,氣氛不但沒回暖,反而更冷。員工表面點頭,心卻離你更遠了一步。
身為高階主管,你或許以為自己是在「鼓舞士氣」,但其實,你可能正在無意間推開團隊的心門。
你的安慰,正在製造距離
Kevin是公司裡公認的衝勁王,帶著團隊拼進大型標案的最後決選,連續幾週加班到深夜。
結果,最後一刻標案被競爭對手搶走。隔天早會,整個團隊士氣低落。
Kevin的直屬主管看不下去,立刻接手說:
「這次就當經驗,下次再拼!而且 KPI 還有很多,要趕快收心。」
會議結束後,大家表面應聲「嗯嗯」,心裡卻更沒力,甚至開始避免和主管直接交流。
問題不在主管的話錯了,而在——他跳過了「接住情緒」這一步。
當員工的情緒沒有被理解,行動指令就像在鬆動的地基上蓋房子,怎麼建都不穩。
情緒界限不清的3個危險信號
在企業裡,許多主管會犯同樣的錯誤,特別是在高壓環境下。
原因往往有三:
- 焦慮轉移
團隊低落的情緒,會讓主管感到不安,甚至潛意識覺得「是不是我帶不好?」 - 控制反應
為了盡快擺脫這種不安,主管傾向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逼氣氛回正軌。 - 情緒同理缺口
很多主管在自己的成長與職涯中,很少被「真正理解情緒」,所以不知道該怎麼「先陪伴,再解決」。
建立情緒領導三步驟
- 先停三秒,承認現況
在團隊情緒低落時,先讓對方知道你看見了——
例:「我知道這次失利對大家打擊很大。」
這句話的作用,是先「打開對方的心門」。 - 給空間,而不是催進度
情緒需要被消化,而不是被硬壓下去。
例:「我們今天先把經驗收斂下來,明天再談下一步。」
給空間,不代表放任,而是讓情緒沉澱後再行動,效果更長久。 - 轉化能量,設定新目標
當情緒被接住後,再談行動計劃,團隊的投入度會高很多。
例:「我們已經知道輸的原因,這次的教訓,用在下一個案子上。」
真正的強大,是容得下別人的脆弱
在高階管理位置上,我們太習慣用數據、效率、KPI 說話,卻忘了領導的另一半,是與人同在。
當你急著讓員工「馬上好起來」,很多時候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減輕你自己的不安。
真正的領導力,不只是推著團隊往前跑,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要一起走慢一點。
你給的不是「答案」,而是「信任」——相信他們有能力走過低潮,也相信自己有能力陪著他們。
📌 如果你的團隊情緒低落,你會怎麼做?
A. 先聊聊他們的感受,再談計劃
B. 直接設定下一步目標,讓大家動起來
C. 先讓大家自己調整,不特別干預
💬 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選擇,我會分享我在顧問生涯中遇過的真實案例與心得。
👉 如果你正在帶領團隊,也曾遇到相似的情況,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管理夥伴——
因為,懂得「接住情緒」的主管,團隊才會跟你走得更遠。
❤️ 如果文章打中你,請點個愛心,讓更多領導者看見。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