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學:無往不利的自我經營術》( Olivia Cabane ,胡琦君譯,台北市:天下出版,2013 )書摘
1. 三個提升魅力指數的談話技巧:
(1) 句子結束時,降低說話的聲調;
(2) 別急著點頭,次數也別太頻繁;
(3) 開口前,先停頓整整兩秒鐘(頁 16 )
2. 展現魅力行為可拆解成三大核心元素:臨在感、影響力與親和力。
臨在感,是「全神貫注於當下」的狀態。由於人腦可以讀出細微的臉部表情變化,小到連 17 毫秒的變化都察覺得到,所以和別人對話時若沒有全神貫注,會輕易被發現。
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假裝傾聽,但不可能,我們的肢體語言會傳達出(多半是下意識的)明確的訊息。
心不在焉不但會讓對方察覺,也可能給人不夠可靠的印象,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心理效應,例如讓人認為你不夠誠懇,就很難取得其信任、或者更深入的交往、或是對你的忠誠。如此一來,就不可能有魅力。
(頁 20-21 )
3. 難以全神貫注在當下其實很正常。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吉伯特聯合主持的 2,250 人為對象的研究指出,一般人平均大約有 46.9% 的時間是心不在焉的。也因此,只要稍微提升一點臨在感,就可以對你的生活產生極大效用。正因鮮少人能夠全神貫注在當下,只要你能展現全然的臨在,便會產生驚人的效果。
有一個小技巧是:失神時,藉由專注在「呼吸」或是「盯住腳指頭一秒鐘」,重新將心思放回對方身上(頁 24 )。
專注當下的臨在感,將表現在你的眼神和表情上,對方也會注意到。像這樣讓對方多次感受到你的全然臨在,他勢必會感覺備受尊重,覺得你在聽他講話。當你轉專注眼前,全然的臨在感會以一種非常正面、富含魅力的形式,展現在你的肢體語言(頁 25)。
4. 「視覺想像」的技巧 -
哈佛大學的視覺化專家克勞斯表示,「想像的畫面必須夠精確、夠生動、夠詳細才會有效」。
(1) 閉上雙眼,放輕鬆。
(2) 回想過去某段成功經歷:譬如贏得比賽或大獎或上一次成功演講完觀眾如雷貫耳的掌聲或者是聽眾給予具體的正面評價。
(3) 「聆聽」房間裡的聲音。
(4) 「觀看」人們臉上的微笑、與熱切的表情。
(5) 「感受」你腳踏在地板的知覺,以及大家跟你握手的手的觸感。
(6) 最重要的是,「體會」你的內在情續,感受那道溫暖的、自信的光芒。
(頁 93 )
5. 煩心時,透過感恩的思想來專注當下:
(1) 找出你最自豪的三項能力。
(2) 環顧四周、靜心思考,找件賞心悅目的景象 – 多小都無所謂,可能是天上雲朵的變化多端;或是眼前桌上那張紙的質感。
(頁 103 )
6. 「想像自己的告別式」是提升感恩之心的終級技巧,儘管毛骨悚然,卻是許多知名領導力研討會採用的方式,效果驚人。
刻意製造一種失而復得的欣慰感:想像完自己的葬禮之後,當你發覺自己還活得好好的,便會興起感激之情。
這是少數能幫助人們學會感謝生命的方法之一,也可以認清內心深處的核心價值,想像得愈詳盡愈好,最好五種感官都能派上用場。
開始了,首先設定好場景:
(1) 你的告別式在哪裡舉行?
(2) 安排在星期幾?
(3) 幾點鐘開始?
(4) 天氣如何?
(5) 想像一些你認識的親朋好友陸續抵達現場,有誰來了?
(6) 他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
(7) 聞一聞靈堂前的花香
(8) 用力聽聽看,親朋好友們互相聊著什麼?
(9) 你的孩子們抿著嘴不說話,他們在想什麼?
(10) 他們坐在怎麼樣的椅子上?
(11) 椅子的觸感如何?
接下來,你的告別式開始了。
想一想誰是你最在乎的人,看著他們一個個走上台,看著你,他們說了什麼?或在想什麼?他們對你有任何遺憾嗎?有些內容是你想要或以為他們會說,但他們卻沒有說的?
再來,你又有什麼樣的遺憾呢?
最後一幕,看著人們跟隨你的棺木走到墓地,圍繞在你的墳墓四周。你希望自己的墓誌銘寫著什麼?或者你的告別式影片的結語是?
練習結束,你可能會感動、甚至爆淚。儘量停留在這個情緒上,能多久就多久,並試著熟悉他們。
(頁 104-105)
7. 身體的變化練習
(1) 為了展現出自信、魅力、莊嚴的氣勢,你可以: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挺起胸膛、肩膀向後擴展、直挺挺站好,然後自信十足地將手放到背後。
史丹佛大學關菲爾德教授發現,身體巨大鼓脹(霸佔更多空間)的人,會感受到極大的生理變化。在一項實驗中,促進自信與能量的荷爾蒙上升了 19% ,焦慮荷爾蒙則下降了 25% 。
(2) 為了展現力量與親和力,你可以:
身子站直、向上伸展手臂,愈高愈好,接著把氣吸滿,想像你的肋骨向外擴張,比平時大上一倍,露出最大的笑容。接著,抬頭向上仰望,撐著一秒鐘不動,然後全部放鬆。
(頁 122 、 211)
8. 到達現場後,給自己五分鐘的獨處時間;進行中,偶爾給自己「內向空檔」。獨處後回到現場,你就能再次魅力四射(頁 145 )。
9. 避免負面表列
一位年輕的執行長告訴我:「當我跟團隊提到公司出現虧損時,常隨口加上一句:『任何事都無法擊倒我們。』結果一位員工告訴我,每當我這麼說,他總會想到公司被擊沉的畫面。從此以後,我再也不這麼說了。」
同樣的,當你告訴某人「沒有問題」、「不要擔心」、「不要猶豫要打電話給我」時,他們可能只記住「有問題」、「要擔心」、「要猶豫」。不妨改成說:「我們會處理的」、「隨時想打給我們都行」。
(頁 181-182 )
10. 具影響力的聲音
(1) 壓低音調、語調下降:聲音壓得愈低愈渾厚,共鳴愈大,影響力也愈大。
(2) 音量:上台前務必調整音量,讓任何區域、包括距離舞台很遠的聽眾都能聽得清楚的音量。經典的發聲技巧,是想像自己的聲音像是一支支箭矢,講話時能夠射向全場各個區域的聽眾。
(3) 慢慢說:採用緩慢且規律的速度,不時加入停頓點,展現自信。
(4) 注意呼吸:用鼻子而不是嘴巴呼吸,否則會讓人覺得上氣不接下氣,而且焦慮。(頁 185-186 )
11. 具親和力的聲音
說話時,「微笑」。微笑足以影響我們說話的方式。研究指出,受試者單憑聲音就能辨識出 16 種不同的笑容。所以,即使是講電話時,你也應該保持微笑。
你不需要真的嘴角上揚,只要想像自己在微笑,你的聲音就會更加溫暖。(頁 187 )
12. 鏡像技巧:與他人談話時,刻意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
當我們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等於啟動了信任與愛慕的深層本能,敞開對方的心胸。一位前政治記者跟我聊到,鏡像技巧對於採訪有莫大助益,使得人們「變得樂於分享」,說得更多。
更多研究證實,模仿他人的肢體語言,能夠讓人購買你的產品,或給你更大的折扣。模仿,讓你在別人眼中更具吸引力。
下一次,跟別人談話時,可以觀察對方:手是怎麼撐著頭、腳是怎麼擺、身體重心又是如何變換。如果他們移動了左手,你就移動你的右手。你也可以隨著對方說話的速度、音高和語調,調整自己的聲音。
人們講話時通常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所以不會發現到你在模仿,但還是要特別注意以下模仿的技巧:
(1) 選擇性模仿:只模仿你認為自然的動作,例如男生模仿女生的動作可能會很怪。(2) 調整強弱:如果對方動作很大,你可以做類似動作,但是縮小幅度或張力。
(3) 延遲一會兒:對方結束一個動作後,隔幾秒再模仿。
13. 人類學家費雪表示,當你猛盯著一個人看時,會使得對方心跳加快,並釋放出一種名為苯乙基胺 ( phenylethylamine ) 的荷爾蒙到血液裡。人們之所以一見鐘情,就是這個荷爾蒙在作祟。(頁 202 )
14. 一旦原本與我們有大量眼神交會的人轉移了目光,大腦便會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分離焦慮 ( separation distress ) 。要避免分離焦慮,有個方法:每次跟人講完話,把目光放在對方身上整整三秒鐘。三秒種會讓你覺得度秒如年,但很值得,會讓他人感覺你真的在乎他們。
15. 注視對方的方式
若是處於狹窄、集中心力、做評估的專注狀態裡,就好似用警察的眼睛看世界,會使得眼神過於犀利,也會提高壓力反應,島直臉部及眼睛變得僵硬,抑制親和力。因此,要讓眼神有魅力,必須切換到柔和的狀態,才能讓眼睛和臉部放鬆,緩和壓力系統。(頁 204 )
16. 把演講當作在分享秘密、告訴觀眾一些特別且不為人知的秘辛(頁 263 )。
17. 跟每位觀眾進行一到兩秒的眼神接觸。
18. Rule of 3: 人類的大腦習慣以三個一組的方式思考:奧運獎牌金銀銅、田徑比賽鳴槍倒數、三隻小豬的童話故事等
只要是 1-3 個項目,人類大腦一般來說都能夠快速記住,這是透過「直接數感」 ( subitizing ) 的能力,一旦事物的數量超過太多,我們的自信心會下降,反應時間也會增加。
19. 「臨在感」,是主管們最渴望擁有的魅力元素。他們想要加強「領導臨在感」或是「會議臨在感」。因為臨在感是魅力最實在的核心因子,是所有魅力元素的基礎。當人們和魅力大師同處一室,例如柯林頓,你不但能感受到他的影響力和親和力,也會感受到他當下是全心全意和你在一起。這就是臨在感(頁 12)!
20. 1886 年的倫敦盛夏,格萊斯頓(William Gladstone)正與對手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角逐首相一職。當時的英國正值鼎盛的維多利亞時期,因此誰能贏得這場選戰,就等於統御了大半個世界。選前一週,兩位候選人不約而同地約了某位年輕女士外出用餐。
媒體隨後訪問了這位女士對兩位候選人的印象,她說:「和格萊斯頓共進晚餐後,我覺得他是全英國最聰明的人;但與迪斯雷利共進晚餐後,我覺得自己是全英國最聰明的人。」
猜猜看誰贏得了選戰?答案是讓對方感覺自己聰明、迷人、且魅力十足的迪斯雷利(頁 14)。
21. 「處理不快的情緒」,是一項重要能力。不適感對你的影響愈低,損害你潛在魅力的可能性愈少。一但你懂得如何「處理不快的情緒」,任何處境都動搖不了你。無論於公於私,任何情緒都不會讓你投降。
一位執行長告訴我:「對事業生涯來說,最有效的技巧是與不適感和平共處。」想想看,身為公司的領導階層,哪個人不見得一天到晚面對不快的情緒?從不得不開除員工,到為了團隊失誤扛起責任,或忍受痛苦的會議。
(頁 86)
22. 哈佛大學出身的視覺畫專家 Stephen Krauss 說:「想像的畫面必須夠精確、夠生動、夠詳細才會有效。」奧運滑雪代表隊的選手們在視覺化的訓練過程中,會想像自己前傾身子一路滑下賽道,感覺自身肌肉變得緊繃,並體驗每個凸起的小坡和彎道(頁 93-94)。
23. 為了在舉手投足間展現影響力與信心,你還必須學習如何利用身體優勢「霸佔空間」,別給對方太多非語言的保證(像是頻頻點頭),並避免坐立不安。同時,你應該要少說一些、說慢一點,知道何時應該及時停頓,以及如何調整你的語調(頁 141)。
24. 穿著看上去昂貴或高級服裝,馬上就能給人權威印象(頁 142)。
25. 當個大猩猩的 7 步驟:
(1) 確保呼吸順暢。若有必要,把衣服弄鬆一點。
(2) 站起來,動動全身。
(3) 雙腳與肩同寬站好,整個腳穩穩釘在地上。開闊穩健的姿態,有助於讓你感受到自信、散發出自信。
(4) 手向天花板伸直,試著用指尖碰到天花板。
(5) 把你的手往兩邊牆壁伸展,儘量碰到牆壁。
(6) 把手臂放下來,輕鬆垂放在身體兩側,並前後轉動你的肩膀。
(7) 鼓起胸膛。儘可能霸佔多一點空間。想像自己像大猩猩,全身鼓脹起來,體積原來大一倍(頁 210)。
26. 讓對方合理化對你的幫忙
為了贏得政治對手的支持,富蘭克林最喜歡的方法不是幫人家忙,而是反過來請人家幫他。富蘭克林曾經寫一張紙條給對手,請對方借他一本稀有好書。後來,富蘭克林歸還那本書,並寫了第二張紙條,表達感謝。
下一次在國會碰頭時,這位政治對手居然主動找富蘭克林講話(之前從沒發生過),而且非常客氣;後來,他也在各種場合表達對富蘭克林的支持。最終,兩人成了莫逆之交。
這就是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對於這位政治對手來說,他「為富蘭克林做了一件好事,八成是喜歡他的。我不可能借書給一個我不喜歡的人。」他合理化自己幫富蘭克林的舉動。
實際請對手幫忙的作法是,向別人要個東西,某個沒什麼代價的東西,譬如:他們的意見。反正,你也不一定需要照著做(頁 220)。
27. 總是以正面話語,為談話總結:
(1) 接下來怎麼做?
(2) 讚賞
(3) 光明的未來—譬如雙方下次要見面的活動或場合(頁 235)
28. 關於電話交談的魅力,有一個具體有效的建議:
「不要」用親切友善的語氣接電話。相反地,「要」用俐落專業的口吻接聽。等確認對方是誰後,再慢慢加入親切感、甚至熱情。這個簡單的技巧,會讓人感到自己是特別的(頁 242)。
29. 批評別人時,必須進入善意的心理狀態,同時把焦點放在要求對方改善特定的行為上,而不是要求他們改變個性(頁 244)。
30. 為什麼要善用「三法則」,因為,超過四個的話,人類必須運用到不同且比較緩慢的思考過程。我們不但得花更多時間來記住這些項目,就算記住了,準確性也不高。在面對三個以內的項目,我們可以快速又準確地記住,是透過「直接數感」(subtizing)的能力(頁 247)。
31. 演講前準備 PPT 時,我會在每頁註記「呼吸!」,每隔幾頁我更會註記:「停頓。呼吸。慢下來。」(頁 256)
32. 暴露你的弱點,反而能提高你的影響力。當你展現脆弱與人性面時,的確能拉近跟他人的距離,不再有疏離感(頁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