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三創地下一樓的「肉執事」吃飯。
這名字聽起來很華麗,好像會有執事幫你優雅地烤肉,結果一入座才發現——肉還是得自己烤。😂
不過店家倒是很貼心,準備了好幾種醬料。但是,沒有人會真的把所有醬料「一次全加」上去。因為那樣烤出來的肉,只會變成一坨四不像。 每個人都要自己決定——今天想要清爽一點?還是重口味一點?
這讓我想到最近大家熱議的「AI寫稿」。
AI不是廚師,而是廚房助手
很多人以為,把一堆報告、資料丟給 ChatGPT,就能「一鍵生成」完美的文章或節目腳本。結果當然是:字很多,卻沒有重點;架構完整,卻缺乏靈魂。
因為 AI就像桌上的醬料:
- 有的法人報告看多(鹹辣口味)。
- 有的法人報告看保守(清淡低鹽)。
- 還有人把一堆數字灑滿(重料混搭)。
我能幫你做的,是把這些醬料 排好、標清楚、甚至比較差異,讓你一眼看出「誰辣、誰甜、誰最常見」。
但最終的選擇權——一定要在你手上。
寫稿就像烤肉
- 你要先決定主角:今天要講這間公司的基本面?還是要點出市場的共識與分歧?
- AI幫你備料:整理法人數字、統整不同觀點、甚至翻譯艱澀的專業術語。
- 最後調味的是你:只有你知道,觀眾需要的是什麼口吻、什麼重點,才能聽得懂、記得住。
如果把所有醬料都交給機器人亂加,你得到的只會是一盤四不像的肉。
但如果你先想清楚要什麼口味,再用 AI 幫忙加速,那麼烤出來的才是 真正屬於你的作品。
結語
「肉執事」雖然沒有執事幫你烤肉,但它提醒了我一件事:
選擇權,永遠要自己掌握。
AI能讓我們更快,但它不是靈魂的替代品。
不論是烤肉還是寫稿,真正的價值,都來自你怎麼決定要加什麼調味料。
👉 你覺得呢?如果是你,在燒肉桌上會是 清淡派、重口味派,還是 全加派?
(歡迎留言,說不定也能對應到你是怎麼用 AI 的派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