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YT,心理師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我們要特別重視自己所設定的預期,去了解這些預期的達成情況
也就是這些預期能否實現?又或是總被挫敗?
因為這關乎我們對自己的感受。當你發出了一個預期,那這份預期,或者說"期望",就是一個單獨的精神生命
當你的預期實現了,這就意味著你的精神生命,在外部世界得以存活
這是一種生的能量。
而當今天你發出了一個預期,但是這個預期並沒有實現,也就是這個預期死亡了,它就是一份死能量。如果在你的生命之中,總是能夠創造一些生能量,那你的精神生命就會越來越強大,但如果你總是去製造一些死能量,那麼你的精神生命就會不斷地受損,就會越來越虛弱,而且會產生一系列糟糕的感覺。
心理師說,在他諮詢的過程當中,他發現很多來訪者的痛苦都來自於不切實際的預期,如果你活在完美主義之中,那就意味著你會活在綿綿不斷地自我攻擊當中,因為完美主義就代表──「你總是提出你所無法達到的預期」
本來,我們提出一個完美的目標是希望自己能夠活得更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然而事與願違,因為總是給自己提出能力以外的預期,所以這樣的完美主義,反而帶來滿滿的挫敗感,也就是"死"能量。當內心充滿這些死能量的時候,你內心會有著對自己綿綿不絕的攻擊,精神生命也會逐漸的萎縮,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心理師又提到了一個例子,他說有這樣的一位來訪者,一個女學生,這位女學生總是考第一名,而且相貌非常出眾,家境也相當優渥,但是,她仍然在每次考試結束之後,都恨不得殺死自己。
這時候心裡時問她:你考第一名也是這樣嗎?
她說是的。
心理師又問他:你考全年級第一名也這樣嗎?
她說是的。
心理師接著問:你想一想,會不會有一些例外?
她想了一想說:沒有,真的沒有一次例外。
心理師又再問了一次:你再想一想?說不定有一次例外呢?
這個女孩想了一會兒,終於說:哎呀,武老師,好像真有那麼一次例外
仔細問下去,原來那一次,她每一個科目都年級第一。
當時,武老師非常震驚,也給出了一個有趣的回應說:你好像覺得,自己是完美的。
女孩反問:武老師,難道我不是完美的嗎?
這樣一位條件如此之好的女孩,也總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是頂尖的,而這就構成了她的痛苦來源,所以,我們要非常注意對自己的預期,不要把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當成了標準線來逼迫自己。
最後,回到標題那句話,如何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先管好你的"幻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