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的」到「我們的」情緒:羞愧背後的文化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羞愧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中文博大精深,「羞」與「愧」雖常被連用,卻各自帶著細膩的差別。若要與英文區分,大致可對應於 羞恥(Shame)愧疚(Guilt),這兩者之間的拉扯,往往成為許多創傷經驗中難以言說的背景張力。

長久以來,有大量學者探討過「羞愧」這個獨特的情緒。有時,它像是害羞與難過的混合;心理學家 Silvan Tomkins 甚至將其列為人類九大基本情緒之一。

而在眾多觀點中,最觸動我的,是 Batja Mesquita 的理論。她主張情緒並非只是內心固有的「心理感受」,而是深受文化影響的產物。換句話說,羞愧並非只是個人的心理經驗,它更是一種社會性極強的情緒。

Mesquita 將情緒區分為兩種模式:

  • MINE(我的)情緒:偏向個人內在、主觀的心理感受。
  • OURS(我們的)情緒: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依情境而變化,並受到文化規範影響。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創傷經驗所伴隨的羞愧與愧疚,其實並不是單純「我心裡的感受」,而是被社會、文化、關係深深塑造的結果。這樣的觀點既動人,也非常務實──提醒我們:情緒不是普遍固定的,而是文化創造的。


羞愧作為「關係中的情緒」

既然情緒是人際互動中產生的社會事件,不只是個人的內心經驗,那麼要協助消解羞愧帶來的難受,就不能只把焦點放在「個人要如何調整心態」。

羞愧往往來自於關係裡的眼光、社會規範的期待、甚至是集體對「何謂對與錯」的定義。也因此,療癒羞愧需要的不只是自我安慰,更需要 關係中的支持與文化語境的轉化。換言之,羞愧的療癒並非單純的「心理自助」,而是一種需要 社會關係的修復文化語境的改寫


從「孤立的自責」到「共享的人性」

許多人在經歷創傷後,會因為羞愧而陷入自我孤立: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是錯的,甚至連求助都覺得丟臉。然而,如果我們能理解羞愧其實是社會事件的一部分,那麼就能意識到:

  • 它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我們的互動」所造成的結果。
  • 它不是「我有缺陷」,而是「我們所處的文化」可能帶著不公平的規範。

這樣的觀點讓羞愧不再是必須一個人默默承受的秘密,而能被看作是一種「共享的人性經驗」。也許,正是在這樣的理解下,療癒才有可能開始──因為當我願意在安全的關係裡分享我的羞愧,並被接納時,原本把我孤立起來的情緒,會逐漸轉化成與他人連結的契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又榆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社工師,學生。喜歡文字 x 音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當我們處理自己情緒時,多數人的反應,不是逃離這樣的情緒感覺,認為事過境遷就沒事了;不然就是為了保護受傷的自己,而意圖責怪他人。人們有時害怕的是面對自己,承認自己是錯的,是受傷的,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軟弱。 我們的靈魂在人世間尋求的是愛人與被愛的經歷,在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關係,甚至不那麼重要的關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一年多後重啟《羞辱創傷》,續自我和解的旅程。 當羞辱創傷出現時,我們會發展防衛機制,形成難以動搖的信念,並長出自己的生存策略。常見的反應有迎戰、逃避、僵化,而「討好」也是一種防衛機轉,維持關係的應對方式之一。
Thumbnail
回想過去在曖昧關係裡的自己時常感到恐懼跟不自信,這些恐懼包含了害怕錯過一個人的訊息、害怕對方其實內心有其他人,更害怕無法確立的關係就這樣無止盡的消耗著,腦袋裡的負面小劇場總讓自己疲憊不堪。
Thumbnail
回想過去在曖昧關係裡的自己時常感到恐懼跟不自信,這些恐懼包含了害怕錯過一個人的訊息、害怕對方其實內心有其他人,更害怕無法確立的關係就這樣無止盡的消耗著,腦袋裡的負面小劇場總讓自己疲憊不堪。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