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活動中碰到了一位年輕的朋友,他被一個問題深深困擾。
他約30出頭,在一間自己很喜歡的品牌公司上班,工作內容順手、同事相處愉快,甚至連上下班後的生活也過得精采。
直到半年前公司通知他:「因為部門主管接續離開,而你是最資深的,所以要升你上去當主管。」這個升遷=20%的加薪+抬頭更漂亮。可是對他來說,卻是一場痛苦。
他很誠實地說:「我就是不想管人。」
原因不是工作量大,而是他打從心底排斥「要去盯人、要替別人扛責任」。
他喜歡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下了班就可以打扮自己、和朋友聚會。可是自從升主管後,他連自己最喜歡的打扮都失去了興趣。這讓他意識到,升遷反而讓他離自己越來越遠。
我陪著他釐清了一下”他真正的掙扎點”:
•實際工作量:因為部屬成熟,80%事情不用盯,實際上只比以前多了20%的責任。
•壓力來源:
1.跟主管開會之前,還要先跟部屬開會,原本只要專心做自己的報告,現在要多一層「協調」,覺得很浪費時間。
2.部屬有20%的事情需要盯,大部分表現不錯,但還是要提醒,這對他來說就是煩。
•根源原因:原來他從小到大常常被推舉當小幹部,總是要去管別人、提醒別人。他早就對這種角色感到厭煩,所以進職場後一直想逃避「管理」這件事。
所以問題不是「升遷不好」,而是「這個角色,觸動了他過去累積的不快樂經驗」。
那如果跟公司說「我不想管人」呢?
這是他最大的猶豫。因為說出口,可能會有幾種結果:
1.公司覺得你不受教:公司給你機會、給你加薪,但你不想要,可能會被視為不上進。
2.抬頭與薪水被調回去:既然你不當主管,理論上薪水和職位也要恢復。這對他來說很丟臉。
3.讓部屬升上來當主管:這會出現一種「自己被降級」的尷尬狀況,他更不能接受。
4.公司從外找人接手:但現實是,公司目前沒有預算,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
這些顧慮,讓他一直卡在「不想當主管,但又不敢說」的矛盾裡。
我建議這位朋友,回去做兩件事:
1.問清楚自己最抗拒的點
是責任太重?還是「要去管人」的那種角色感?
如果只是「會前要多一層會」、「要盯20%的事情」這類具體問題,或許可以跟主管、跟部屬討論出一個新的會議模式、工作模式,而不是全盤否定自己當「主管」這個角色。
2.列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矩陣
把「當主管 vs 不當主管」的兩個選項,列出各自的利與弊:
o抬頭、薪水、學習機會、外部光環
o工作量、生活平衡、心理壓力、情緒影響
給它們打分數,再加上權重。最後的結果,會讓你更清楚自己真正要什麼。若有疑慮,也許1個月後再做一次,直到沒有疑慮為止。
很多人會以為:「不想當主管」=「不上進」。
但其實,組織裡需要的不只有領導者,也需要「專業型人才」。
有的人適合帶人,有的人適合深耕專業。真正的關鍵是:你能不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把價值發揮到極致。
升遷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走的路。
找到最能讓自己快樂、發光的角色,才是最適合的路。
預約1:1諮詢,請搜尋 擺渡人生學校-生涯諮詢師-俠客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