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為什麼在學校不說話?│談選擇性緘默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是「選擇性緘默症」?

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 SM)是一種 兒童期焦慮症

孩子在某些特定場合(例如學校、公開場合)明明具備說話能力,卻始終無法開口;但在家裡或熟悉、放鬆的環境下,卻能和家人或親密朋友正常交談。

這並不是孩子「故意不說話」或「不懂說話」,而是因為強烈的焦慮或恐懼反應,讓他們在特定情境中「說不出來」。


🌱 常見特徵

  • 在家中能正常說話,但在學校或社交場合沉默不語。
  • 沉默並非出於叛逆或害羞,而是一種焦慮症狀。
  • 通常在 3-6 歲之間開始出現。
  • 若沒有處理,可能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人際互動、自信心



💡如果孩子有選擇性緘默症,該怎麼辦?

🌱了解孩子不說話的原因

  • 不想說,因為怕說話會被別人笑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懂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清楚
  • 怕別人不想聽
  • 怕自己說的話,被太多人聽到,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 怕說話後,別人繼續問,不說話的話,別人就不會繼續問了
  • 怕說錯話
  • 怕說話聲音太小,別人聽不到


不難發現,孩子不說話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害怕、擔憂說話會有不好的後果,呼應一開始說的,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兒童焦慮症的表現,底層的情緒是─恐懼、焦慮,因此逐步的給予安全感、消除對說話的恐懼是最核心的重點。


🌱 父母可以做的事

  1. 了解孩子不說話的原因:孩子的認知、情緒發展尚未成熟,需要有大人幫忙釐清孩子不敢說話的原因,面對熟悉的照顧者、安全的家中環境,孩子比較有機會慢慢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不敢說話的原因可以見上方的列表)
  2. 給予安全感,不要責怪孩子:孩子不是故意不說話,而是「做不到」,責備只會增加焦慮,應避免責怪孩子不說話的行為。
  3. 避免過度關注沉默行為:建議不要一直提醒孩子「你怎麼不說話?」。可以用微笑、輕鬆的態度陪伴,減少壓力。
  4. 營造輕鬆的語言環境透過遊戲、繪畫、唱歌,先用非口語方式互動,逐步引導孩子在安全、輕鬆、歡樂的氛圍中開口。

有幾個方法還不錯,給大家參考──

    • 孩子不敢說話、環境氛圍比較沉重時,家長可以用輕鬆童趣的聲音說:「哇!害怕的蟲蟲跑出來了!沒關係,蟲蟲等一下就走了~~」(這邊害怕的蟲蟲是家長和孩子溝通過後,共同討論出的代稱,當孩子不說話的時候,我們找一個外在的東西來代稱這個不舒服的情境,減輕孩子的壓力與焦慮)
    • 從朗讀文章開始讓孩子習慣開口,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比較不排斥朗讀文章,可以先從一些知識性、中性的文章內容開始,之後漸漸改為與情緒有關,最後可以選用選擇性緘默症的文章,讓孩子一邊朗讀,一邊理解自己的狀態,有機會的話,家長也可以在最後這個階段,試著跟他們討論無法開口的原因。
    •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對「開口說話」這件事的正向經驗,比方說孩子開口時,用輕鬆高音頻的聲音鼓勵他,讓他知道─開口講話,不會發生可怕的事。
  1. 與學校合作:與老師溝通孩子的焦慮相關問題,請老師不要強迫孩子「馬上發言」。建立漸進的「小挑戰」,例如先在同學面前點頭、再小聲回答,慢慢增加難度。


父母可以協助孩子的地方在於,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恐懼與焦慮,並且以輕鬆的方式去看待,畢竟每一個人─甚至是成年人,每一天都會面對恐懼和焦慮的情緒,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與這樣的感受共處,甚至能夠去管理、戰勝這樣的感受,那麼他等於是提早比別的孩子學會這樣的技能,在未來受用無窮。



🩺 尋求專業協助

  • 兒童心理師 / 身心科醫師:可進行評估與診斷。
  • 行為治療(漸進式暴露訓練):主要由兒童心理師進行,可以幫助孩子逐步在不同情境下開口,提升對陌生場合與社交情境的信心。
  • 語言治療師:有時會參與輔助,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自信。
  • 藥物治療(僅在嚴重情況下):若焦慮程度過高,醫師可能會短期使用抗焦慮或抗憂鬱藥物。



❗溫馨提醒

"選擇性緘默症不是「害羞」或「不聽話」,而是一種焦慮症。"

"不要覺得「長大了就會好」,而完全不管他"

"越早發現、越早介入,孩子的改善機會越大。"



透過 耐心、支持、專業介入,多數孩子都能逐漸學會在各種場合開口說話。

如果懷疑孩子可能有此疾病,請不要自行診斷和吃藥,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釐清真正原因,才能對症處理!



✏延伸閱讀:

孩子一直拔頭髮、剝手皮怎麼辦?|摳皮病│拔毛症



✏參考資料:

《選擇性緘默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J - 少一點痛,多一點動,生活更自在。
0會員
21內容數
Doctor J ── 少一點痛,多一點動,生活更貼近你的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雖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每當老師問台下的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的時候,多半是一片靜默,即便心中有所疑惑也不敢貿然舉手發問,因為無法預知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反應,所以讓擔憂的心情蓋過了求知的慾望。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中有所疑問卻遲遲不敢舉手發問,因為他擔心被同學嘲笑,更擔心被
Thumbnail
雖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每當老師問台下的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的時候,多半是一片靜默,即便心中有所疑惑也不敢貿然舉手發問,因為無法預知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反應,所以讓擔憂的心情蓋過了求知的慾望。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中有所疑問卻遲遲不敢舉手發問,因為他擔心被同學嘲笑,更擔心被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Thumbnail
此堂課介紹了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表情、聲音和情感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增強孩子的情感認知和社交能力。
Thumbnail
此堂課介紹了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表情、聲音和情感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方法來增強孩子的情感認知和社交能力。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家中寶貝有選擇性緘默症 可以怎麼做?
Thumbnail
家中寶貝有選擇性緘默症 可以怎麼做?
Thumbnail
20年前,選擇性緘默症很少在學校或是醫院被談論著,所以很多時候,會以為孩子在教室乖乖坐著,就是安靜的孩子或是乖學生。  當孩子不說話時,畏縮,要先解決這部分。但這樣的孩子在家是很會說話的,他們比較沒有語言上的障礙或是問題。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核心問題是:焦慮。 你預期他開口說話,但她很少說甚至是被
Thumbnail
20年前,選擇性緘默症很少在學校或是醫院被談論著,所以很多時候,會以為孩子在教室乖乖坐著,就是安靜的孩子或是乖學生。  當孩子不說話時,畏縮,要先解決這部分。但這樣的孩子在家是很會說話的,他們比較沒有語言上的障礙或是問題。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核心問題是:焦慮。 你預期他開口說話,但她很少說甚至是被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淺談了 “選擇性緘默症” — 一個讓有正常口語能力的個案在特定場合中卻持續的安靜、無法開口的症狀。雖然名為”選擇性”緘默症,大部分的個案卻是在某些選定/特定的場合,被焦慮和不安的感受凍結,並非刻意”選擇”了安靜。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淺談了 “選擇性緘默症” — 一個讓有正常口語能力的個案在特定場合中卻持續的安靜、無法開口的症狀。雖然名為”選擇性”緘默症,大部分的個案卻是在某些選定/特定的場合,被焦慮和不安的感受凍結,並非刻意”選擇”了安靜。
Thumbnail
一早出門向鄰居道聲早安、出門迷路了向路人問路、在學校裡和同學熱絡的談天....,你可曾想過一天的生活中平均會說出多少個句子?「說話」,在許多人眼裡看似一般的日常,平凡到讓人不會留意計算。但在同一個時空下,卻有一群人所處的境遇截然不同。
Thumbnail
一早出門向鄰居道聲早安、出門迷路了向路人問路、在學校裡和同學熱絡的談天....,你可曾想過一天的生活中平均會說出多少個句子?「說話」,在許多人眼裡看似一般的日常,平凡到讓人不會留意計算。但在同一個時空下,卻有一群人所處的境遇截然不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