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摳皮病?
摳皮病又稱皮膚搔抓症(Skin-picking disorder, SPD),或 皮膚剝離症(excoriation disorder) ,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皮膚交互疾病,其特徵為反覆出現無法抑制的強烈衝動去搔抓皮膚,最終導致皮膚上出現可見的病灶。診斷標準還包括因搔抓導致日常功能的明顯受損,或產生顯著的心理痛苦。
直到 2013 年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 發布時,摳皮病才首次被正式承認為一種精神疾病,並被歸類在 強迫症及相關疾患這一類。同樣地,在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 也有相似分類。
摳皮病的盛行率介於 1.4% 到 5.4% 之間,也就是大約每30個人裡面,就會遇到一個,其實並沒有很少見,所以不要擔心,很多人都有類似困擾的。
💡要怎麼治療呢?
治療方式目前包括行為介入以及藥物治療。
第一線治療為認知行為治療,尤其以習慣逆轉治療(habit-reversal therapy, HRT)為主——這是一種針對重複行為的認知行為治療方式。治療由身心科醫師或心理諮詢師來執行。
第二線治療為藥物治療,目前已有臨床研究顯示多種藥物在治療摳皮病上具有療效,包括: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鋰鹽、抗癲癇用藥、抗精神病藥物等等,然而,藥物的使用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請患者經身心科評估後再依照指示使用,切勿自行診斷用藥。
💡面對治療該注意什麼?
摳皮病屬於一種慢性、有可能復發的疾病,因此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然而,有文獻顯示兒童時期接受治療,預後比成人來的好,所以即早治療非常有幫助!
💡同場加映:什麼是拔毛症?
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 TTM),以反覆拔毛為特徵,和摳皮病同樣被歸類為身體專注的重複行為障礙,盛行率估計約為 0.5% 至 2.0%。這種行為障礙可能帶來相當大的情緒與身體痛苦,特別是因為存在不可逆性脫髮的風險,所以早期治療也非常需要被重視。上述摳皮病的治療方法,同樣也被證實對拔毛症患者有效果。
💡摳皮病、拔毛症就像其他的疾病一樣,好好接受治療是最重要的喔!
社會上有些人對摳皮病、拔毛症會有污名化的心理,或是誤以為「這不是一種醫療疾病」的觀念,因此實際上很少人會尋求治療,所以建立「它是一種疾病」並且「它就如同其他疾病一樣,即早診斷,即早治療」的正確觀念非常重要!
✏參考資料:
Modanlo N, Yan X, Bourgeois JA.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Skin-Picking Disorder: An Updated Review. J Acad Consult Liaison Psychiatry. 2025 May 8:S2667-2960(25)00483-5. doi: 10.1016/j.jaclp.2025.05.00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34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