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真正的落差」,才是最難解的卡關點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行銷資深企劃小茹,最近總覺得有些「說不上來的挫敗」

這次她花了兩週時間準備一份提案,查資料、排版、加強視覺效果,還自己練了三次簡報。她覺得自己做得「應該還不錯」,甚至比前幾次還認真。

結果,客戶開完會只說一句:「還是沒有打到我們的痛點。」

小茹回到座位後一臉茫然。她低頭翻著自己的簡報檔,不斷想:「到底哪裡不對?我明明都照著過去的方法做,為什麼這次不行?」

她沒有發脾氣,也沒有放棄,只是像很多職場人一樣——繼續努力、繼續照做、繼續在不明所以中重複慣性

raw-image

🌀 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見真正的落差」?

  1. 我們看到的,常是表象
    客戶說「不夠打動人」,我們直覺以為是「視覺不夠美」,就去改顏色、改字體,卻沒看到真正落在「訊息是否對準痛點」。
  2. 我們太相信自己的直覺與經驗
    「我之前這樣講,大家都點頭啊!」、「我覺得這樣講比較清楚。」 但這些「我覺得」,可能只是自己的慣性。
  3. 我們怕犯錯,把落差當失敗
    一看到和預期不同的結果,就內心自責:「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是不是我能力不夠?」 但落差不是錯,是方向不準確的提醒
  4. 我們逃避模糊與未知
    改簡報、重做美編容易,但去問客戶「你真正想要的效果是什麼?」這樣的開放探索,會讓人焦慮。因為模糊、沒把握、不確定,我們寧可略過。

✅ 成長的第一步:先看到「真實的落差」

「我做得還不錯」不代表「我做對了方向」。

成長,不是靠更努力,而是看得更清楚。

從「我覺得我有努力」轉向「我現在在哪裡、跟我要到的地方差在哪」,這就是落差意識。

像小茹後來慢慢釐清:

這次她太關注產品優勢,卻忽略客戶當下最想解決的是品牌在市場的「轉型焦慮」——她談技術,客戶想要的是戰略。 這不是對錯,而是需求錯位。但如果她沒靜下來反思,就會繼續怪客戶挑剔、怪主管沒支持。


🔍 拆細落差,才有突破口

小茹開始把整個提案流程拆開來看:

  • 為何一開始只聚焦產品,而不是市場定位?
  • 為何簡報裡沒放入客戶競品對照?
  • 為何開場直接介紹功能,而不是先共鳴對方的轉型痛點?

每個問題背後都是一個「小落差」——她不再對著「這提案不行」這種籠統焦慮,而是能針對每一點做出改善。

下一次,她不求完美,只設定一個小挑戰:讓簡報前3頁就能讓客戶說出一句「這就是我們的困擾」


✅ 一句話總結

看不見落差 → 永遠在原地打轉;

看得見落差 → 開始找到方向; 拆得細落差 → 才能逐步突破。

真正的成長,不是你比昨天多努力,而是你開始比昨天看得更準、拆得更細、走得更對

從看清落差開始,你的行動,才會真的開始發生變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98會員
399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9/10
🚪為何時間總是不夠? 結論總是不清? 問題一直重複,其實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沒看到真正的落差。學會看見落差、拆解落差,就能突破慣性循環,讓每一步都靠近成長。
Thumbnail
2025/09/10
🚪為何時間總是不夠? 結論總是不清? 問題一直重複,其實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沒看到真正的落差。學會看見落差、拆解落差,就能突破慣性循環,讓每一步都靠近成長。
Thumbnail
2025/08/27
在職場遇到挑戰時,焦慮常常來自內心對差距的放大。RULE 幫你連結感受,LIFT 幫你轉換思維,GAPS 幫你看清現實差距。從情緒到語言再到定位,三步讓壓力不再只是打擊,而能成為成長的座標。
Thumbnail
2025/08/27
在職場遇到挑戰時,焦慮常常來自內心對差距的放大。RULE 幫你連結感受,LIFT 幫你轉換思維,GAPS 幫你看清現實差距。從情緒到語言再到定位,三步讓壓力不再只是打擊,而能成為成長的座標。
Thumbnail
2025/08/27
職場焦慮常常不是因為事情做不好,而是「差距」讓人心慌。用 GAPS 四步法——Goal 成果差距、Action 過程差距、Perception 認知差距、Shadow 未知差距,幫助你看清現實,不再把挫折當失敗,而是轉化成下一步的行動清單。差距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8/27
職場焦慮常常不是因為事情做不好,而是「差距」讓人心慌。用 GAPS 四步法——Goal 成果差距、Action 過程差距、Perception 認知差距、Shadow 未知差距,幫助你看清現實,不再把挫折當失敗,而是轉化成下一步的行動清單。差距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起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Thumbnail
接續上篇(4之1)──第一步,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想法。(識別侷限,尋求跳脫)第二步,放大眼界,發現新機會。當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受侷限的因素後,接下來就要正式進入想辦法突破的跨越階段。此時會出現兩個困難,一是根本想不出任何辦法,動彈不得;二是不確定想出來的辦法是否可行,裹足不前。
Thumbnail
接續上篇(4之1)──第一步,了解自己的處境和想法。(識別侷限,尋求跳脫)第二步,放大眼界,發現新機會。當你透過自我反思,找出受侷限的因素後,接下來就要正式進入想辦法突破的跨越階段。此時會出現兩個困難,一是根本想不出任何辦法,動彈不得;二是不確定想出來的辦法是否可行,裹足不前。
Thumbnail
大概前幾年開始,我了解提升自己的重要性,會去閱讀、看提升認知的影片等... 但那時看完,都沒實際去行動,總抱持著「今天有成長了很滿足,明天再來操作」的想法,而最終一拖再拖。後來才意識到,這只是「自我感動」罷了!
Thumbnail
大概前幾年開始,我了解提升自己的重要性,會去閱讀、看提升認知的影片等... 但那時看完,都沒實際去行動,總抱持著「今天有成長了很滿足,明天再來操作」的想法,而最終一拖再拖。後來才意識到,這只是「自我感動」罷了!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人生某個階段,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原因可能是:在夢想(期待)與現實之間兩難、家庭與職場之間的不平衡,或是人際之間的複雜衝突……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人生某個階段,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原因可能是:在夢想(期待)與現實之間兩難、家庭與職場之間的不平衡,或是人際之間的複雜衝突……
Thumbnail
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 為自己的職涯,寫下有別於成功版本的失敗履歷,已經算是相對普及的概念,在面試的場合,被問到如何度過或看待失敗的機率,也接近50%。 只是,我很少聽到「真實」且「深刻」的答案,大部分的回答,讓我聯想起另外一個經典範本。
Thumbnail
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 為自己的職涯,寫下有別於成功版本的失敗履歷,已經算是相對普及的概念,在面試的場合,被問到如何度過或看待失敗的機率,也接近50%。 只是,我很少聽到「真實」且「深刻」的答案,大部分的回答,讓我聯想起另外一個經典範本。
Thumbnail
就像是我們累積了經驗和能力後,若沒有嘗試去跳躍一次,我們無法知道自己與目標究竟還有多少差距?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但這些必須去行動後,才能有所體會,才能夠做出調整,若我們只站在原地因恐懼和擔憂而苦惱,那我們永遠無法抵達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就像是我們累積了經驗和能力後,若沒有嘗試去跳躍一次,我們無法知道自己與目標究竟還有多少差距?自己的極限在哪裡? 但這些必須去行動後,才能有所體會,才能夠做出調整,若我們只站在原地因恐懼和擔憂而苦惱,那我們永遠無法抵達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在做事情的時候,都很怕跟不上腳步
Thumbnail
在做事情的時候,都很怕跟不上腳步
Thumbnail
遇到困難 突破 就是成長 進步 同時收穫隨之而來的成果
Thumbnail
遇到困難 突破 就是成長 進步 同時收穫隨之而來的成果
Thumbnail
近期因工作事務繁瑣,也開始正視自己也是創業者,不能像過去那樣只管一股腦兒創作,品牌定位和永續發展同樣得顧,感性揮灑,理性架構。 第一本書和讀者提到,想走創作,首要別想太多,做就對了。只是會這麼建議,是觀察到現代人多數想太多,看到周遭失敗例子,就缺乏勇氣、恐懼嘗試
Thumbnail
近期因工作事務繁瑣,也開始正視自己也是創業者,不能像過去那樣只管一股腦兒創作,品牌定位和永續發展同樣得顧,感性揮灑,理性架構。 第一本書和讀者提到,想走創作,首要別想太多,做就對了。只是會這麼建議,是觀察到現代人多數想太多,看到周遭失敗例子,就缺乏勇氣、恐懼嘗試
Thumbnail
我覺得好像什麼事情幾乎都做不好,無法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Thumbnail
我覺得好像什麼事情幾乎都做不好,無法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