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裡,空氣沉得像石頭。
阿豪把簡報打開,心裡還想著「這次應該能過關」。 結果,主管一句話就潑了冷水:「數據不完整,邏輯要再加強。」
那一刻,他腦袋嗡嗡響,只剩下一個念頭:「我是不是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
肩膀僵硬,手心冒汗,他強擠出一句:「我會再補上。」 但心裡的挫敗感,卻比任何一句話都重。
這樣的時刻,你是不是也熟悉?

為什麼差距會放大焦慮?
在職場,我們常常被「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打敗。
- 成果沒達到 → 以為自己沒用
- 過程卡住 → 懷疑努力都白費
- 想法被挑戰 → 感覺被全盤否定
- 變數突現 → 只剩下無力和慌張
其實,差距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痛點在於:
我們習慣把差距當成「失敗的證據」,而不是「成長的座標」。
✨小提醒:「差距不是失敗,而是導航提示:你在哪裡,該往哪裡去。」
GAPS 四步法:看清差距的四個角度
要走出焦慮,我們需要一把地圖,幫助自己看清楚「差在哪裡」。
這就是 GAPS 四步法:
Goal(成果差距)、Action(過程差距)、Perception(認知差距)、Shadow(未知差距)。
1. Goal(成果差距):理想與結果的距離
阿豪的簡報沒有達到主管期待,這就是成果差距。
操作提醒:寫下「我想達到的」與「現在完成的」,讓差距具體化。
就像體重計上的數字,可能殘酷,但它告訴你現狀。
2. Action(過程差距):計畫與執行的差別
有時候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錯了。
阿豪熬夜做簡報,卻忽略數據驗證,導致內容空洞。
操作提醒:問自己「我的做法和理想的做法有什麼落差?」
就像煮湯,火開太大,材料再多也煮不出好味道。
3. Perception(認知差距):想法與事實的落差
主管說「數據要補齊」是事實,但阿豪腦中翻譯成「他否定我」。
這就是認知差距。
操作提醒:區分「事實」與「解讀」,不要被情緒放大。
就像戴上歪掉的眼鏡,看什麼都變形。
4. Shadow(未知差距):看不見的變數
職場裡,總有一些不可控的影響:市場改變、資源調整、突發狀況。
這些「影子」就是未知差距。
操作提醒:問「我還不知道什麼?」並留一點彈性。
就像開車上路,GPS 不可能標出所有的突發狀況,但你可以隨時轉向。
看清差距,就是找到出口
阿豪後來學會,把挫折拆解成四個差距:
- 成果:報告指標沒達到
- 過程:缺少驗證步驟
- 認知:誤以為主管全盤否定
- 未知:外部資料突然變動
當他看清差距,焦慮就變成具體的改善清單。
收尾啟發
職場的差距,永遠存在。
真正重要的,不是差距會不會出現,而是你怎麼看待它。
記住這句話:
「差距不是終點,而是成長的起點。」
下次當你被挑戰時,不妨拿出 GAPS 四步法——Goal、Action、Perception、Shadow —— 你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