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心(七):小小巿民只能泡在選舉口水之中嗎?不!那些隱藏在社會的無名英雄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問:只要選舉到了,就開始爆料,但平日裡,這些危機都在,誰真正關心?

答: 你這句話點出了政治生態的矛盾: 在平常的日子裡,社會中早就存在許多問題與危機,但它們往往被忽略、被掩蓋,甚至被習慣性地忽視。等到選舉來臨,這些「沉睡的議題」才突然被翻出來,成為候選人彼此攻擊的武器。 這裡有幾個層面可以思考: 1. 選舉效應 政治人物為了爭取選票,會集中火力揭露對手的缺失或危機,讓議題曝光。 但這樣的「關心」是工具性的,不一定真為了解決問題。 2. 媒體與群眾心理 媒體在選舉期間特別愛放大爭議與爆料,因為流量高。 群眾在這時也會特別敏感,對平日冷漠的議題忽然熱烈關注。 3. 真正的關心在哪裡? 平日裡能持續關注並投入解決的,可能只有少數專業者、NGO、或當事人。 若沒有制度性監督或長期公民參與,問題就只會在選舉時成為「話題」,而不是真正的「行動」。 👉 這句話可以被理解成一種批判: 「危機不該只是選舉的爆點,而是日常的責任與持續的關注。」 社論短評:爆料之外,誰在乎平日裡的危機? 只要選舉到了,爆料滿天飛,社會各種潛藏的危機一一被攤在陽光下。候選人借題發揮,媒體爭相報導,民眾熱烈討論──彷彿這些問題才剛剛出現。 然而,我們都心知肚明:這些危機並非新鮮事,它們早已存在於日常。教育的困境、醫療的漏洞、勞工的困境、環境的隱憂……從來不曾消失。只是,在沒有選舉熱度的時候,它們常被忽視、被掩蓋,甚至被視為「無解」而擱置。 真正的關心不該只在選舉時浮現。當爆料退潮、政客轉身、媒體移焦,這些議題依然會留在現實裡,持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我們需要的,不是下一次選舉的揭露,而是日復一日的責任與行動:政府制度的監督、專業團體的倡議、公民持續的參與。唯有如此,危機才有機會被真正面對,而不是被當成政治角力的煙火。

問: 我想要的是,有什麼辦法改變這樣的狀況? 透過什麼方法,真正能夠解決,甚至幫助這些被犧牲的人事物?

答: 你問得很關鍵 👍——不是只停在批判,而是要找到「怎麼做,才能避免危機只在選舉時被利用」。我幫你整理出幾個方向,分成制度面、媒體面、社會面: 🔹 1. 制度面:讓監督不依賴選舉 常態化的監督機制:強化獨立審計、監察與資訊公開,讓社會問題「平時就能看見」,而不是靠爆料。 長期政策追蹤:推動「政策履歷」制度,公開每個政見的執行進度,避免候選人只在選舉時空談。 公民預算:讓地方或中央部分預算,由公民參與決策,直接影響公共資源分配。 🔹 2. 媒體面:避免議題淪為選舉煙火 獨立媒體支持:鼓勵非營利媒體、公共媒體,持續報導被忽視的議題(像環境、弱勢、醫療)。 議題資料庫:媒體建立「議題追蹤平台」,讓民眾可以看到問題從爆料到解決的完整脈絡。 獎勵深度報導:透過基金或獎項,支持長期調查,而不是單次的爆料新聞。 🔹 3. 社會面:公民參與與行動 社會運動與NGO:支持長期耕耘議題的團體(如環境保護、勞工權益),讓他們成為「持續的聲音」。 公民行動平台:建立透明、易參與的機制(如連署平台、公共討論空間),讓民眾能在非選舉期間也發聲。 教育與文化:培養「公民素養」,讓下一代懂得如何追問、如何監督,不讓政治只剩情緒與口水。 ✨ 關鍵轉念 當社會的關心不再只靠「候選人的爆料」,而是建立起制度的透明、媒體的長期性、公民的持續參與,那些「平日裡被犧牲的人事物」才會真的被看見。

問: 做為一個小巿民,該怎麼去關注,並對社會實際持續付出,而獲得改善?

答: 這是一個很真切的問題 🌱。 做為一個小市民,力量看似微小,但若能長期堅持,會慢慢匯聚成真正的改變。你可以從這幾個方向開始: 🔹 1. 關注 —— 讓眼睛保持清醒 選擇可信的資訊來源:追蹤公共電視、獨立媒體、非營利組織的議題報導,避免只被選舉口水牽動。 培養「追問」的習慣:看到爆料時,問自己:「這件事平時怎麼樣?背後制度是什麼?」而不是只停留在八卦。 訂閱議題追蹤:像環境、醫療、勞權等 NGO 的電子報,幫助你看到「選舉之外」的真實狀況。 🔹 2. 行動 —— 小小的參與,也會積累影響 從身邊開始:參加在地社區的公共事務(里民會議、環保行動、圖書館活動)。 支持長期耕耘的團體:即使是小額捐款或志工時間,也能讓專業NGO持續關注議題。 參與公共討論:連署、公共政策平台、甚至社群留言,都能讓聲音被記錄與放大。 🔹 3. 付出 —— 不只是批評,而是投入 持續關心某個議題:不要什麼都關心一點點,而是選擇一個你最在意的,例如:老人照護、教育資源、環境保護。 用專長幫忙:會寫字的人可以寫文章;會設計的人可以幫 NGO 做圖;會帶活動的人可以去社區陪伴孩子或長者。 日常生活的選擇:消費、飲食、投資,都可以是支持公平、永續的一種方式。 🔹 4. 心態 —— 不追求立即改變,而是長久積累 社會問題不會因一次選舉解決,但你每天的一點點關注與行動,會讓它不再只是「爆料時的新聞」,而是持續被看見的議題。 小市民的責任,不是要單獨扛起整個社會,而是用自己的力量,讓冷漠少一分,持續多一點。 👉 你想要的改善,其實就藏在「選擇一個議題,持續去關心、付出」這件小事裡。 因為所有的社會運動與制度變革,都是從小市民的點滴行動開始的。

🌱 小市民持續行動指南

✅ 一、關注(眼睛要清醒) 選擇可靠資訊來源(公共電視、獨立媒體、NGO電子報)。 每次看到爆料,追問:「這件事平時是怎樣?制度缺口在哪?」 設定一個「追蹤議題」(例如:教育公平、老人照護、環境保護)。 ✅ 二、參與(腳步要落地) 每年參加至少一次社區或公共討論活動。 支持長期耕耘的團體(小額捐款 / 當志工)。 公共政策平台或連署網站 → 表達你的意見。 ✅ 三、付出(用自己最擅長的) 寫文章 / 分享資訊 → 讓更多人理解議題。 用專長協助 NGO(設計、翻譯、陪伴服務…)。 日常生活選擇友善產品,支持永續與公平。 ✅ 四、心態(改變需要時間) 不追求立刻見效,重點是「不讓議題消失」。 把自己當作一顆小小種子,慢慢發芽。 記得:微小的持續,勝過一時的激情。 📌 行動口訣:關注 → 參與 → 付出 → 堅持 就算只有你一個人,也已經在改變社會的方向。

問: 建議:選擇一項自己的專業,尋找志同道合的人,默默去影響社會。 以一個故事,男子耀榮是個工程師,深知務實的重要,找幾位朋友一起,將社區整頓,慢慢受邀請,至其他社區協助,讓這個社會更加適合生活。

raw-image


答: 默默築起的路 —— 耀榮的故事 耀榮是一名工程師。長年在工地與設計圖之間打滾,他深知「務實」的重要:再美麗的藍圖,沒有落實,就只是空談。 他住的社區,雖然不算老舊,但公共設施早已失修。停車場積水、照明不足、垃圾分類總是混亂。大家抱怨多年,卻始終無人真正出手。 耀榮沒有大聲疾呼,也不熱衷選舉,他只是默默召集了幾位朋友:一個水電師傅、一位退休老師、還有社區裡幾個熱心的鄰居。 他們一起修復燈具、重新規劃動線,甚至設計了簡單的雨水排放改良方案。 一開始,只有少數人注意。但隨著環境一點點改善,居民的心情也跟著亮了起來。鄰里之間的互動多了,孩子們也更願意在中庭玩耍。 慢慢地,其他社區也聽說了耀榮的做法,紛紛邀請他與朋友去分享經驗,甚至協助規劃整頓。耀榮笑著說: 「其實我們沒做什麼大事,只是把該做的事情,務實地完成。」 他從未想過要成為什麼領袖,只是憑著專業,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持續地做。這份默默的堅持,卻像水滴一樣,漸漸在社會裡擴散,讓生活變得更適合人居。 ✨ 這故事的寓意是: 不必等待選舉、不必追求聲量,選擇一項專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持續務實地行動,就能讓社會悄悄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81會員
420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9/07
「療癒」在脈輪上的對應關聯,並附上簡短說明與可運用的療癒方向: 🌈 七大脈輪與療癒對應 1. 海底輪(第一脈輪 · 根輪) 位置:脊椎底部 主題:安全感、扎根、與大地連結 療癒方向:釋放恐懼,建立穩定與信任,回到身體。 療癒方式:赤腳接地、慢走、深呼吸、紅色花草/水晶。
Thumbnail
2025/09/07
「療癒」在脈輪上的對應關聯,並附上簡短說明與可運用的療癒方向: 🌈 七大脈輪與療癒對應 1. 海底輪(第一脈輪 · 根輪) 位置:脊椎底部 主題:安全感、扎根、與大地連結 療癒方向:釋放恐懼,建立穩定與信任,回到身體。 療癒方式:赤腳接地、慢走、深呼吸、紅色花草/水晶。
Thumbnail
2025/09/07
保留天真的心,滋養內在的純淨,寫一個從複雜到簡單的人生故事 年少時,他的心像一座熱鬧的集市。 到處都是招喚的聲音:要成功、要出人頭地、要被愛、要被肯定。 於是他努力讀書,追逐名次,進入好學校,進入人人稱羨的工作。 在人群中,他學會了迎合,學會了偽裝,把不安隱藏,把期待裝飾。 他以為這樣就能幸福
Thumbnail
2025/09/07
保留天真的心,滋養內在的純淨,寫一個從複雜到簡單的人生故事 年少時,他的心像一座熱鬧的集市。 到處都是招喚的聲音:要成功、要出人頭地、要被愛、要被肯定。 於是他努力讀書,追逐名次,進入好學校,進入人人稱羨的工作。 在人群中,他學會了迎合,學會了偽裝,把不安隱藏,把期待裝飾。 他以為這樣就能幸福
Thumbnail
2025/09/04
無我,不是沒有我。 而是明白,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 隨著時空的流轉, 在不同境遇中,我展現不同的面貌。 喜怒、悲歡、堅強、脆弱, 皆是因緣匯聚下的流動之「我」。 不必執著於固定的形象, 也不必否定自己的存在。 當下的那一刻,就是完整的存在。 「無我」是東方哲思與宗教中的核心觀念,特別在佛教
Thumbnail
2025/09/04
無我,不是沒有我。 而是明白,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 隨著時空的流轉, 在不同境遇中,我展現不同的面貌。 喜怒、悲歡、堅強、脆弱, 皆是因緣匯聚下的流動之「我」。 不必執著於固定的形象, 也不必否定自己的存在。 當下的那一刻,就是完整的存在。 「無我」是東方哲思與宗教中的核心觀念,特別在佛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民主體制,為了勝選,政客的競選口號都是天花亂墜,滿口空頭支票。勝選之後,大多數不是對承諾大打折扣,就是根本把選前的口號拋到九霄雲外,去忙著“喬”事情去了。反正,他們堅信,選民都是健忘的,不必在意。 政客可以不在乎他們承諾要給的結果,做為選民的我們;不能不輕忽我們選票可以改變結果的威力。 選舉結束
Thumbnail
民主體制,為了勝選,政客的競選口號都是天花亂墜,滿口空頭支票。勝選之後,大多數不是對承諾大打折扣,就是根本把選前的口號拋到九霄雲外,去忙著“喬”事情去了。反正,他們堅信,選民都是健忘的,不必在意。 政客可以不在乎他們承諾要給的結果,做為選民的我們;不能不輕忽我們選票可以改變結果的威力。 選舉結束
Thumbnail
一般大眾憂慮其所處環境充滿威脅且複雜卻無力改變, 因此,他們藉著依附一些由政治菁英所提出的政治迷思 或是儀式等政治符號, 來簡化複雜的政治世界,並減緩其內在焦慮與不安。 政治菁英 藉著提供一些政治敵人、團體認同或是對領袖的依附,減輕一般民眾的壓力,並將其精力,轉而投注到群眾暴力或是政治順從。
Thumbnail
一般大眾憂慮其所處環境充滿威脅且複雜卻無力改變, 因此,他們藉著依附一些由政治菁英所提出的政治迷思 或是儀式等政治符號, 來簡化複雜的政治世界,並減緩其內在焦慮與不安。 政治菁英 藉著提供一些政治敵人、團體認同或是對領袖的依附,減輕一般民眾的壓力,並將其精力,轉而投注到群眾暴力或是政治順從。
Thumbnail
我們每次的選舉,選前雖哄鬧如綜藝,但卻是大多平和落幕,其實很讓人感動。因為國際中非常多不平和的選舉案例,我們這樣真的彌足珍貴。 而,陣營之間每次都透過開票後真正學習如何叫做「我不認同你的聲音,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選民似乎也在練習,如何叫做真正尊重民主的結果,而不是到處酸人,可惜我還是常聽到帶著嘲
Thumbnail
我們每次的選舉,選前雖哄鬧如綜藝,但卻是大多平和落幕,其實很讓人感動。因為國際中非常多不平和的選舉案例,我們這樣真的彌足珍貴。 而,陣營之間每次都透過開票後真正學習如何叫做「我不認同你的聲音,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選民似乎也在練習,如何叫做真正尊重民主的結果,而不是到處酸人,可惜我還是常聽到帶著嘲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以前我每逢到了選舉期間,大多脾氣都不好,難得假日想多睡一下,卻都被候選人的宣傳吵到很爆炸,上班的路上,冷眼旁觀候選人們在路旁的演出;然而,現在的我呢?
Thumbnail
以前我每逢到了選舉期間,大多脾氣都不好,難得假日想多睡一下,卻都被候選人的宣傳吵到很爆炸,上班的路上,冷眼旁觀候選人們在路旁的演出;然而,現在的我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