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整理脂肪肝的治療時發現PPARγ agonist如pioglitazone是其中的治療藥物,但印象中過去治療糖尿病時這類藥物雖可以增加胰島素敏感度卻會些微增加體重,這跟我心中脂肪肝的治療往往需要透過飲食或運動讓病人達到減重的方向似乎是相反的。這樣的發現激起了我對PPARγ受體對代謝調控的興趣,於是透過跟pubmed AI deep chat的對談整理了一些想法,我問了三個問題如下:
1. Is PPARγ more catabolic or anabolic?
想先知道到底它整體來說是比較促進細胞異化或同化(aka 分解或合成),這樣可以釐清是否改善脂肪肝不一定需要透過"減重"。
這題的答案是"PPARγ is fundamentally anabolic." (PPARγ基本上是促進細胞同化)
PPARγ會促進未成熟的脂肪細胞成熟化,因此促進脂肪堆積與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另外它也會系統性地增加胰島素敏感度,增加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以及合成脂肪。在肝臟PPARγ也會促進肝臟內的內生性脂肪合成,所以與肝臟脂肪浸潤有關(等等那這不就與pioglitazone有治療效果相違背了嗎?繼續看下去...)。
不過PPARγ在棕色脂肪組織則有促進粒線體生成跟產熱效應,因此這部分是有一些catabolic的功能。
2.Why can PPARγ agoinst treat fatty liver?
正如上面說的,PPARγ agoinst可以系統性地增加胰島素敏感度,在血流中的糖分跟脂肪酸更容易被脂肪組織或肌肉組織吸收,因此周邊的脂肪細胞(如皮下脂肪)儲存脂肪的能力會變好。周邊脂肪細胞功能變好也就意味著多餘的脂肪不會跑到肝臟儲存,所以脂肪肝就能改善。另外PPARγ agoinst在肝細胞也有減少發炎及纖維化的作用。
簡單來說,PPARγ agoinst改善了周邊脂肪細胞的功能,讓身體的正常儲能槽變大,這樣多餘的能量就不會跑到內臟儲存,而這這樣的結果自然也可能伴隨著一點體重增加。
3.But I remember you mention that PPARγ activation increases hepatic lipid retention, is it a little bit contradictory?
因為第一題有提到PPARγ 的活化也會促進肝臟內的內生性脂肪合成,那使用PPARγ agoinst治療脂肪肝不就有點矛盾?
這題的答案是肝臟細胞的PPARγ的受體表現其實不多,因此治療劑量下的PPARγ agoinst最主要還是系統性的影響為主。另外脂肪肝的改善也跟PPARγ agoinst的抗發炎抗纖維化的能力有關,所以就算肝細胞的PPARγ受體被活化對肝臟本身也不全然是壞事。
從這幾個題目的談討,可以看到其實維持周邊脂肪組織正常功能對身體有其重要意義,只是這件事比較少被提及。儘管現在減重市場已經愈來愈注重體組成,但我們往往只在意要增肌減脂,卻對脂肪的個別化差異少了些探討。PPARγ的功能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怕體重些微的增加,重點是要把能量儲存在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