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觀點】你在公司中扮演甚麼角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與個人的職涯發展息息相關。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公司的本質與運作邏輯。

raw-image

一、公司運作的基本邏輯

無論公司規模大小,行業如何,企業的根本目標都是盈利。盈利的公式很簡單:營收減去支出等於毛利,毛利再扣除各種稅負與費用後,就是公司的淨利。這個公式看似抽象,但它實際上影響了每一個員工的角色定位。

公司如同一個複雜的鏈條,每個部門、每個職位都像鏈條上的一個環節。營收部門直接拉動收入,研發部門提供產品或技術支持,生產部門負責將理念轉化為實體產品,行政與後勤支撐運作順暢,財務控制成本與資金流。每一個環節都有其價值和能量,而你的角色,就是這條鏈條中的一個節點。

二、角色決定能量與影響力

你在鏈條中的位置,決定了你的能量大小,也就是你對公司目標的影響程度。核心環節的角色通常對毛利及營收的波動影響最大,例如銷售精英、產品經理、核心研發人員等。這些角色往往需要承擔較大的責任,但也相對有更多的成就感與可見度。

相比之下,支援性角色,如行政、客服、文書或後勤,雖然不直接拉動毛利,但卻是鏈條穩定運行的基礎。這些角色的價值往往被低估,卻不可或缺。若支援環節出現問題,核心業務也會受到牽連。換句話說,即便你不直接產生營收,你在公司鏈條中的位置也影響著整體效率與運作品質。

三、不同角色的職責與責任

理解自己角色的能量大小之後,還需要明白職責範圍與責任:

  1. 核心產值角色:直接影響公司收入或毛利的部門和人員。他們需要高度自主與決策能力,必須承擔成功與失敗的壓力。這類角色通常被賦予更多資源與信任,也有更多晉升空間。
  2. 支援性角色:為核心部門提供保障和流程支援,包括行政、人力資源、財務等。雖不直接創造營收,但保持流程順暢、控制成本、管理風險,是鏈條能持續運行的關鍵。這類角色的影響力雖低,但在危機管理或效率提升上,價值不可替代。
  3. 策略性角色:涉及公司長期方向的決策者,如高階主管或策略規劃部門。他們的角色雖不涉及日常營運的細節,但對公司方向、資源分配和整體效率有決定性影響。這類角色需要全局觀,能預測風險並制定策略。

四、認識角色的價值與自我定位

了解自己的角色後,下一步是自我定位。員工必須清楚:

  • 我在鏈條中是哪個環節?
  • 我的工作直接影響哪一部分的營收或效率?
  • 我的責任範圍有哪些?我的行動自由度有多少?

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幫助員工理解自身價值,也有助於調整職涯策略。例如,核心角色的人員可以積極爭取更多資源與項目經驗,提升影響力;支援角色的人員則可以強化專業技能,優化流程,增加不可替代性。

五、角色轉換與職涯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鏈條並非固定不變,角色也可以隨著時間與能力發展而調整。很多成功的職涯案例,都是員工通過學習與實踐,從支援性角色逐步轉向核心角色,增加對公司營收與策略的影響力。

轉換角色需要策略: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公司鏈條的運作,尋找價值洼地;另一方面要提升個人能力與視野,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主動學習、跨部門協作和積極表現,每個人都可以在鏈條中找到更多的能量與發揮空間。

六、結語:鏈條中的自我認知

職場是一條鏈條,你的位置決定你的能量大小。理解這一點,能幫助你在公司中明確自我定位,衡量責任範圍,設計職涯策略。無論你身處核心、支援或策略角色,只要明白自身在鏈條中的功能與價值,就能更清楚地判斷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努力的方向。

最終,認識自己角色的價值,不只是為了個人定位,更是為了理解自己對公司運作的影響。唯有在鏈條中找到正確位置,才能穩健發揮能量,推動職涯與公司共同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12會員
4.7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9/30
在職涯發展的道路上,專業能力與人際互動固然重要,但最需要先釐清的,往往是「工作環境」本身。因為環境決定了位置,而位置決定了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絕對不能碰觸的界線。這些界線不僅來自公司的規章制度,也源於組織文化與人際默契。如果忽視這一點,即便再有能力,也可能因為誤判環境而陷入困境。 一、工作環
Thumbnail
2025/09/30
在職涯發展的道路上,專業能力與人際互動固然重要,但最需要先釐清的,往往是「工作環境」本身。因為環境決定了位置,而位置決定了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絕對不能碰觸的界線。這些界線不僅來自公司的規章制度,也源於組織文化與人際默契。如果忽視這一點,即便再有能力,也可能因為誤判環境而陷入困境。 一、工作環
Thumbnail
2025/09/29
職場就像一場長跑,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能持續調整呼吸、掌握步伐。無論你身處何種職業,位階在高、中或低層,都需要定期對自己進行檢視,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覺察」。這不是一種空洞的心理概念,而是一種實際的方法,幫助我們清楚了解自己在職場中的位置、優勢與不足,進而做出更精準的職涯規劃。 一、自我覺察的
Thumbnail
2025/09/29
職場就像一場長跑,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能持續調整呼吸、掌握步伐。無論你身處何種職業,位階在高、中或低層,都需要定期對自己進行檢視,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覺察」。這不是一種空洞的心理概念,而是一種實際的方法,幫助我們清楚了解自己在職場中的位置、優勢與不足,進而做出更精準的職涯規劃。 一、自我覺察的
Thumbnail
2025/09/28
職場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生態系統。不同角色之間彼此影響,外部環境也會持續變化,讓整個系統充滿動態與挑戰。對多數人而言,職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舞台之一,除了養活自己與家庭,更是自我實現與人際互動的場域。然而,理想中的職場往往和現實有所落差。我們可以從五個層面來理解:外在環境、上司、同事、下屬,以及專業技能
Thumbnail
2025/09/28
職場就像是一個縮小版的生態系統。不同角色之間彼此影響,外部環境也會持續變化,讓整個系統充滿動態與挑戰。對多數人而言,職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舞台之一,除了養活自己與家庭,更是自我實現與人際互動的場域。然而,理想中的職場往往和現實有所落差。我們可以從五個層面來理解:外在環境、上司、同事、下屬,以及專業技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Thumbnail
前幾天在跟幾位退休大哥聊天,談起我在職場夙夜匪懈戮力工作的情形,他們一邊聽一邊哈哈大笑。
Thumbnail
前幾天在跟幾位退休大哥聊天,談起我在職場夙夜匪懈戮力工作的情形,他們一邊聽一邊哈哈大笑。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遊戲之中,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被劃分的角色做出符合角色期待的行動。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只是身處在遊戲中,按照角色出演,那並不是我們本身。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