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爭執中看到孩子內心的卡點,也讓老師更要深思每一句話及每個動作對孩子的影響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語文區的故事。那天,我突然聽到中班有個小女孩大哭,我立刻走過去問發生什麼事了。看到她和一個大班的孩子站在一起,大班的孩子在玩點讀筆。

小女孩哭得好淒慘,一手摀著另一隻手,看我走過去.大聲地指向大班男生說哥哥打我

我轉頭看向大班的男孩,他立刻露出一副有點驚恐的樣子。但是我還是先問中班女生說:「那他打到妳哪裡?哪裡不舒服?」她指向她的手。接著我就問大班哥哥,發生什麼事?但是因為他依附擔心的樣子,我就先和她說不要緊張,慢慢說發生了什麼事,

但是大班哥哥還沒說話,中班妹妹就先開口:「哥哥剛剛不小心打到我。」

哥哥馬上就接話說:「對,我剛剛不小心打到他。」

我請他們說說經過。哥哥說:「我在看書,她要過來搶。」妹妹馬上補充:「我只是想要看而已,然後他就不小心打到我。」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個中班妹妹每次講到「打到」的時候,前面都會加上「不小心」。

我問他們:「所以,哥哥在看書,妳也想看,是嗎?」她點點頭。

哥哥也說:「可是我剛剛已經跟她講過了,我要自己看。」

我就直接和它們說,你們一個中班,一個大班,怎麼都不會用說話的呢?妳今天想看哥哥的書,妳覺得應該怎麼說?」

她回答:「我應該要先問過他,我才去拿。」

我又問哥哥:「那你今天為什麼會不小心打到人家?」

哥哥說:「我跟她講很多次了,她還是過來搶,我就手...我就想把她推開,然後她就哭了。就不小心打到,她就哭了。」

我跟他們兩個說:「來,你們今天兩個人都沒有做對事情。妹妹,妳想要看書,應該要先說,妳沒有學會等待。哥哥,你說是不小心打到他,但這絕對不會是『不小心』。因為他就在你面前,你知道他就在那裡。你只是想要撥開他,但你沒忍住。」

我接著問他們:「你們知道什麼叫做『不小心』嗎?不小心就是,我根本不知道,我可能經過一個積木堆,不小心碰倒了,這叫不小心。可是他就在你前面,你知道他要拿你的東西,你把它撥開,就不是不小心了。但老師相信你是來不及了,所以我們現在要學習的就是『忍耐』,就是要忍住。」

我繼續引導哥哥:「如果你今天再碰到一樣的事情,他過來就要搶你的東西,你可以怎麼處理?」他沒有說話。

我就給他建議說:「你可以先把東西移開,然後告訴她:『請你等一下。』你一樣是馬上要做的動作,一樣是怕她馬上碰到你。但你直接揮手碰到她,跟你馬上把東西拿走,其實是一樣的,都有做一個即時的動作。但這樣你就不會去打到人家了。」

我讓他們互相道歉,然後再重新問了一次,如果碰到一樣的事情,要怎樣才做到對的事情,應該怎麼做?

妹妹說:「我要先問哥哥說:『哥哥,你是不是玩到長針到九就換我玩?』或者我先去看別的東西,就不要搶哥哥在做的事情。」我稱讚她:「很好,那你先跟他說對不起。」她馬上就說了。

我再問哥哥:「那你覺得,如果碰到一樣的事情,你會做什麼樣正確的事?」

他說:「那我就先把東西拿開,然後跟他說:『請你等一下。』」

我說:「沒錯,你做得很好。」

釐清「不小心」與「故意」:孩子的人格建構

這個敘述可能有點長,但我希望用這個實際的例子,跟大家來討論這件事。孩子常常會說「我不是故意的」,但他們不知道「故意」是什麼意思。當他們覺得快要被妨礙或傷害時,語言可能無法表達清楚,肢體動作就會比較快。

這也讓我想到這位哥哥,他是從別的學校轉過來的。我聽媽媽說,他可能之前被老師說過太多次用肢體反應,但沒有被教導正確的方式。這讓他心裡覺得恐慌,覺得自己是不是都一直會「故意」打擾別人,讓別人生氣受傷,然後就會被罵。

這兩個孩子都非常聰明。大班的孩子在被我問到時,他馬上不敢講話,因為他知道自己沒忍住。他一定不是故意的,但他就是沒有忍住。而中班的妹妹也很機靈,她知道自己理虧,是她先去搶別人的東西,所以她趕快解釋說:「哥哥是不小心打到我的。」

面對這麼機靈的孩子,我們真的不能直接去責備他們,而是要教他們正確的方法。

第一個,是釐清自己做錯了什麼。如果以後碰到相同的事,他們可以怎麼做對的事情。 第二個,是讓他們發現問題點在哪。就像這位妹妹,她習慣在別人看東西時去「湊一腳」;而哥哥,他覺得被侵犯了,要做一個處理,但不知道怎麼辦,就有了反射動作。

這件事也讓我發現,這個孩子因為有亞斯加過動的特質,他真的沒有辦法「忍住」,所以我們要教他更多的技巧。而且要告訴他:「你只是這件事做得不對,而不是你這個孩子很糟糕。」

為什麼孩子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這牽涉到一個問題:他曾經跟媽媽說:「我一直被老師念,同學都說我動手打到人家,我是不是很糟糕?」

這已經變成了一個人格損毀的問題。這個孩子沒有把重點放在這件事情做得對不對,而是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很糟糕的人。

這時候,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提升對自我的建構,提升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以及他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這也讓我想起我兒子小學四年級的一件事。我兒子是個很活潑,你說搞怪,但我覺得那是很有創意。一二年級的老師非常棒,他看到了我兒子的創意。我兒子在閱讀時,是用唱歌的方式唱出來的,老師不但不覺得他搗蛋,反而很欣賞他。

但三四年級的老師比較傳統,他覺得孩子就是要乖乖坐在位子上,不要做那些「不正規」的事情。甚至好幾次他都回家跟我說:「媽媽,明明就不是我做的,可是老師說一定是我帶頭的,我覺得很生氣,很傷心。」

因為我自己也是老師,我會安撫他:「沒關係,老師不了解你,我們只要知道自己沒有做錯就好。」但我也會提醒他:「但你也要想想,在玩的時候,有沒有影響到別的同學?」孩子每次回來,我都要幫他做一些心理建設。

直到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意識到這已經不是那麼簡單了。

那次是兒子和幾個同學在教室打球,結果校長從二樓看到了,就把他們三四個小朋友叫去罰站。站久了,我兒子累了,靠了一下牆壁,校長竟然走過去,紮紮實實地給了他一個巴掌。

為什麼我知道?因為他回來的時候,臉上還有紅紅的印子。他一開始不敢講,因為他覺得是自己做錯事了。當下我真的很生氣也很心疼。生氣的是,即使孩子做錯事,為什麼要用打巴掌的方式處罰?心疼的是,為什麼孩子會覺得這全部都是他的錯,而且覺得被打是應該的,甚至不敢跟爸媽說。

後來我去找校長,他一開始不承認。他只說:「他太頑皮了,就是要教導他。」我心想,校長平常根本不會接觸孩子,他為什麼會這樣認定我兒子?是不是有老師在討論孩子行為時,把這些告訴了校長?但校長根本沒有了解這個孩子,就認定他是一個「不乖」的孩子。

我告訴校長:「我知道孩子在教室打球違反校規,但是我們可不可以用正確的方式處罰孩子?您打這一巴掌,讓我們做家長的真的很心疼。我想要讓孩子知道,他只是這件事做錯了,需要為這件事負責,但不是被這種方式處罰。」

我請校長跟兒子解釋,雖然他做錯事,但校長打他也是不對的。校長也答應了。但她去找我兒子時,他只是說:「我覺得校長不應該打你巴掌」,但啪啦啪啦又訓了他二十分鐘。

這件事後,我毅然決然地把他轉學了。

這時就可以再討論到另一個議題,就是有人會問:「孩子在學校碰到狀況,是要轉班轉學?還是要讓他繼續就讀?」這個有機會再和大家來討論

那再回到兒子這件事,為什麼決定幫她轉學,因為我前面說了,我已經幫他做心理建設快兩年了。我覺得當不只是老師對他有偏見,現在連校長都對他有偏見時,我真的覺得不行。我的孩子是有人疼的,也是人生父母養的。


老師的角色:看見孩子的亮點

後來兒子轉到我的學校,那一年五年級是一個代課老師。我們校長聽聞了前一個學校校長對我兒子的評語很不好,再加上我和老師有是同事關係,有點擔心,也怕這位代課老師會有壓力。

但這位代課老師和校長說了一句話她說:「我會自己來認識這個孩子,我不會有壓力,我也相信他的媽媽,我們是可以溝通的。」

結果過了不到一個月,這位老師對我兒子的評語是:「他真的是一個很有領導力,很有創意的孩子!而且好活潑,我很喜歡他」

而且兒子在一天睡覺前也跟我說:「媽媽,我轉學過來好像重新活過了一遍。」當下我聽到眼淚真的都掉了下來。我心疼他沒有被理解,但也知道在任何體制下,不是你想怎樣就可以怎樣。

但是很感恩也見證了凡事都有最好的安排,經過那兩年的磨練,兒子碰到了這位代課老師,她看到了他的亮點,並且也讓孩子慢慢調整了自己負面的心態,也看到了自己的好。這件事給我感觸很深,更一直提醒我自己,作為一個幼教老師,我的職責是看見孩子的亮點,而不是只挑好學生帶。

所以五年級真的是我兒子的轉捩點。感恩他遇到她生命中的貴人

所以,我想說的是,孩子這麼多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老師對他的態度、同學之間的相處、課業的壓力,除了父母以外,另一個了解孩子的人,應該就要是老師。

如果老師誤會了孩子、貶低了孩子,沒有因材施教,沒有針對事情做處理,而是傷害到孩子的人格,那真的會影響他一生。我兒子到現在還記得這件事,但還好,他已經夠成熟,慢慢去理解,也看到了我身為老師的一些困難點。他知道自己很幸運,五年級時碰到了一個對的老師,還有媽媽一直的陪伴。

所以,很想跟大家分享:您對孩子一路的支持、開導與指引,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他能碰到理解他的老師,那真的是錦上添花。但如果老師沒有很了解他,請你一定要先安撫孩子的心。要讓他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價值感,然後再多花點時間跟老師聊聊孩子的狀況。

我們人生會碰到各式各樣的人,我們不是要去逃避,也不是去痛恨,而是要教孩子用正確的心態去看待,並且加強孩子的心智。

學習是一段漫長的路也是一段未知的旅程,我們做父母的,就只能陪孩子像闖關打怪一樣,一關一關地過。而且,會越來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親師打開門--圓圓老師
1會員
10內容數
我是一位擁有25年幼教經驗、深愛孩子,也熱愛這份工作的圓圓老師。 親師間的理解與合作,是孩子安心成長最重要的養分。 因此,我用自己的教學現場經驗與輔導故事,創立了Podcast與部落格平台。 願我的經驗與文字,成為您的支持與力量。 有任何問題可mail至親師諮詢室z8687678@gmail.com
2025/08/23
「老師,我孩子可不可以先讀半天就好?」 想放手,讓孩子去成長;又心疼,怕孩子受傷害。 其實家長的恐懼,是孩子適應及成長的最大阻力 只要你能先穩住,他就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感,也讓孩子知道,分離是暫時的,但是家長的愛是持續的。 親師諮詢室:z8687678@gmail.com
2025/08/23
「老師,我孩子可不可以先讀半天就好?」 想放手,讓孩子去成長;又心疼,怕孩子受傷害。 其實家長的恐懼,是孩子適應及成長的最大阻力 只要你能先穩住,他就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安全感,也讓孩子知道,分離是暫時的,但是家長的愛是持續的。 親師諮詢室:z8687678@gmail.com
2025/07/30
前兩天,我兒子從台北回來,原本說好中午一起吃飯,結果十點多的時候,他打電話來說睡過頭了,可能要快兩點才到家,讓我先去吃飯。他回來後,我問他怎麼會睡過頭,他老實地說,因為前一天大學同學來找他吃飯,吃完飯又去唱歌,一路夜唱到早上。 我問他:「你明明知道今天要回來,唱到早上不就沒什麼睡了嗎?」他點點頭,
2025/07/30
前兩天,我兒子從台北回來,原本說好中午一起吃飯,結果十點多的時候,他打電話來說睡過頭了,可能要快兩點才到家,讓我先去吃飯。他回來後,我問他怎麼會睡過頭,他老實地說,因為前一天大學同學來找他吃飯,吃完飯又去唱歌,一路夜唱到早上。 我問他:「你明明知道今天要回來,唱到早上不就沒什麼睡了嗎?」他點點頭,
2025/07/10
親愛的家長們,我是圓圓老師。您是否曾經在家中發現,孩子的書包裡多了一樣「來路不明」的物品?那一刻,您的腦海中是否也曾閃過「偷竊」、「說謊」、「品格問題」這些令人擔憂的字眼呢?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常見卻又讓家長感到困惑的狀況——「孩子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帶回家了」。透過分享兩個不同面向的例子
2025/07/10
親愛的家長們,我是圓圓老師。您是否曾經在家中發現,孩子的書包裡多了一樣「來路不明」的物品?那一刻,您的腦海中是否也曾閃過「偷竊」、「說謊」、「品格問題」這些令人擔憂的字眼呢?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常見卻又讓家長感到困惑的狀況——「孩子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帶回家了」。透過分享兩個不同面向的例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可是如果遇到霸凌,身邊的大人要怎麼察覺到呢?以下分享孩子被霸凌可能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在晨光時間中與學生互動的經驗。作者嘗試用台語和華語講故事,並舉辦小活動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特別之處。課後發生了一起學生搶筆事件,作者及時介入並用冷靜的語氣與搶筆的學生對話,成功緩和他的情緒。晨光時間讓作者更了解學生的表現和需求,希望孩子能在這段時間減輕壓力,開心地玩耍。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在晨光時間中與學生互動的經驗。作者嘗試用台語和華語講故事,並舉辦小活動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特別之處。課後發生了一起學生搶筆事件,作者及時介入並用冷靜的語氣與搶筆的學生對話,成功緩和他的情緒。晨光時間讓作者更了解學生的表現和需求,希望孩子能在這段時間減輕壓力,開心地玩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