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明年就退休,或者三十年後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不覺得朝九晚五的工作適合我,至少我現在的我是這樣覺得。經過了這一陣子回歸社工的工作後我發現,這真的對我來說太過痛苦。我開始思考一些社會當中明顯但我從沒有思考過的潛規則:誰開始規定幾點上班?工時是怎麼被規定和接納的?關於工作,在人生中的角色和其中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我也不是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這麼有興趣,只是覺得一旦開始思考更多的問題,就有種有時清醒才是錯誤的開始。更多的疑問,就伴隨更多的混亂,從而去體會到要突破現狀,卻不知道怎麼開始。不過人也真的十分神奇,曾經享受和充滿成就的工作,如今卻變成了個無形的囚牢。而這也給我了個機會:如果我可以知道什麼讓我痛苦,也就代表相反的方向就會是下個機會。


你不是真的不想工作

我可以從定義工作開始和搜集資料去陳述工作的意義,但我想從大家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想擺脫這樣的人生,像隻想離開跑步輪上的老鼠這一點開始。你如果讓別人來定義你的生活,那想當然就沒有自由。規定八點上班,你晚一分鐘就是遲到,然後你就會開始痛恨工作,痛恨昨天自己太晚睡,就像我一樣。

但我也想過,如果今天上班時間是十點,那我就不再這麼痛恨工作;如果每天上班可以睡覺,那我也不會再抱怨睡不好。這樣的類比可以一直下去,可能是薪水、成就感、同事、工作氛圍等等。每個人看待「工作」這件事的角度不相同,重視的環節也不相同。所以根本原因應該不會是在工作本身,而是某個有關於工作的環節,並不符合我們的特定喜好。

絕對的自由,要有相對的秩序

同理,我喜歡業務工作的自由,更精確地說,我發現我喜歡自己安排工作的步驟,我不喜歡被規定太多細節。在能享有更高程度的自由,我就必須提高我規劃自己工作時的主動性和規則,否則就會像是我剛開始當業務一樣,像隻無頭蒼蠅,在一片混亂中沒辦法區分事情的優先順序和輕重緩急。小至規劃路線,大至規劃銷售目標,都必須自己從中建立秩序和系統。這才是我感受到自己能從被他人規範的工作,到成功建立新的工作型態的心態成長。所以我會說:

如果將這樣的成功經驗擴及到職業外的生活、心智和交友等面向,要是還沒過上想要的生活,就是還不夠主動和努力來設計相應的路徑。

想像如果能隨時一秒就進入任何的狀態:寫腳本寫文案的時候文思泉湧,剪影片的時候節奏到位,玩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工作的事,跟另一半相處的時候全心投入,然後有天週末跟平常日沒有差別。我意識到這需要我對於我享有自由意志中,應該花最多心力練習和成長的地方。

人類不只是內容創作者,而是創造者

我們用火來煮飯,用電來發展科技。為了要達成目的,就要設計適合的工具。想像如果愛迪生只試了十種燈泡的材質,就說「啊沒局,果然燈泡這種東西不可能存在。」那燈泡就絕對不會存在。

心智對於必須完成、還有想要完成的事情都有強大的執行力,而且是目標導向的,特別是二者交集的事情。好比大熱天排隊熱門美食,週末趕工週一要報告的提案。

再不到100天,2025就要結束了。回顧那些今年我們想要的目標,現在可以拿出什麼樣的成果,就是重新審視自己最好的依據。無論怎麼說服自己是因為太累、是因為這樣那樣,心智是誠實的:沒有完成的事就是真的不夠想要也不夠必要。每月待辦事項、生活雜事、突發事件的混亂取代了秩序。

生活就是一個大型的真正開放世界遊戲

問題推進劇情,任務決定走向。

說到開放世界遊戲,就必須感謝我的啟蒙遊戲—薩爾達王國之淚。在這之前我其實蠻玩不懂這類的遊戲,會讓我有點不知道要幹麻。但它真的跟真實人生有很多類似之處。我們回應社會給予的人生里程碑(結婚、生小孩、買房)就好比是不明所以的強制性主線任務,我感覺我們僅有很少部分的原創慾望,大部分我們做別人在做的事,想要別人想要的東西,做別人的任務。

但我們沒有像遊戲角色那樣無限次的重來機會,會擔心犯錯擔心失敗,所以調整優先順序,不犯錯的任務先做。

我每次聽到同事在講類似中頭獎後要退休,或是中發票明天就不會來的玩笑,我都覺得不寒而慄。不主動創造,而是等待微小機率發生,這不合理啊。

我不想等宇宙丟骰子,你也可以。

創造你的秩序

1. 刪除不想接的任務

喜歡抱怨的人有福了。你可以寫下一堆你看不慣的人事物,越具體越好,盡情地寫下來。然後想像這些事情未來五年都不會改變,甚至可能更糟,到時候你會是什麼樣子?這種討厭的感覺就是最誠實的鏡子。

2. 反方向的尋找

把第一步當作鏡子。一旦寫下不喜歡的東西,那另一邊肯定就是喜歡的吧。我發現自己當初在寫那些年度大目標(Big Goals)時都太過於抽象,但如果從討厭的事物出發,通常另一面都會有可以明確的對照:

  • 原先: 我想要過上我想要的人生。
  • 現在: 我知道我討厭每天8點上班。
  • 原先: 與其說我想要有自己的事業。
  • 現在: 我知道我討厭自己是月光族。

其實都是在講差不多的事情,但以討厭的具體事情出發,那種具體及厭惡感,我覺得是更強的,也更能聚焦在解決的問題上。

3. 實作和耐心

這階段是我目前的現在進行式,也就是把重要的事真的當作重要的事。聽起來可能是廢話,但如果你有從開頭看到現在,就知道我們常常並沒有這樣做,一不注意就回到混亂。但我可以跟你分享的是,現在有了各種 AI、Youtube 大學,一不小心就陷入過度學習的陷阱,而拖延實作,好比我之前提到的為什麼不開始? 。所以我針對「學而不做」這個問題,在 AI 應用上做了一些調整:

產出有效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並嘗試解決別人問題,才是真的學習。否則只是不斷在強化學習的優越感,一個孤獨自負的研究學家。

我的方法是:

  • 先設定Notebooklm對話風格為自訂
  • 提示詞:你有具體的什麼經驗(自填),同時善於特定任務的角色(自填),詢問我更多問題,融合更多角度的思考和突破框架,並辨別出不同來源間的共通性及獨特性。
  • 設定回覆內容長度為較長。

再來:

  1. 將電子報、Youtube之類的文本加到Notebook lm來源(不同題目有不同筆記本)。
  2. 在 1) 裡面透過「研讀指南」「簡介」「心智圖」等做對談、做筆記,再重新加到來源。
  3. 將 2) 裡的資料整理輸出,丟進 Gemini 裡做更多的“超出範圍”的對話,若有需要。

我實在不能言喻更多這樣的組合給我的幫助。如果在現實世界,我可能永遠無法一對一與這些導師對話,受限於語言、距離或是者是費用,但現在我可以免費24小時隨時的互動。(好啦,Google 月費是650元)。我用同樣的方法也幫我省了每個月2500元的健力線上教練的費用。

我可以想到的應用還有:

  • 把每天寫的日記當成來源輸入,幫助自己迭代優化生活。
  • 旅遊規劃行程助手,所有影片跟部落格都丟進來源。
  • 任何題目的專屬的Podcast幫手。
  • 個人財務規劃導師。

雖然數位工具是一大幫手,然而實體環境也是另一個部分的挑戰。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坐在客美多的咖啡廳點了一杯蜂蜜咖啡和蛋沙拉總匯,想實驗看看在外面的環境是不是能比家裡更專心。我想這一切都會是一個持續嘗試的過程。

無論是想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都需要更主動積極地設計和開拓在混亂中的秩序。而最終的目的在於:這個秩序融入得自然,自然到我想不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都難。

就好比我已經重訓十年多了,除了過年健身房休息外,我是每週基本四練。直到一個程度,我也不再思考要不要練,而是擔心怎麼才能繼續練。休息是為了訓練品質,搬家也優先考量健身房遠近。這時候,健康的身體是不可能避免的結果,但會有運動傷害倒是真的。

感謝各位的閱讀,祝大家中秋愉快,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派克生點動
9會員
11內容數
理想的人生,需要更多的實作和秩序,還有願意重來的心,這些都是我在談論的事情。
派克生點動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100公尺內,只要跑得夠快,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Thumbnail
2025/09/20
100公尺內,只要跑得夠快,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Thumbnail
2025/09/10
最近我似乎正在經歷著一個相對陌生的心態轉變。每天七點起床後的第一個想法都是「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每個人這樣上班下班到底有什麼意義?」。直到買完咖啡踏進辦公室,用「再過X天就放假了」作為心中粗糙的總結。 我知道這開頭很差,差到一個程度是我可以想像會有人用「無病聲吟」、「你一定沒家庭」、「
Thumbnail
2025/09/10
最近我似乎正在經歷著一個相對陌生的心態轉變。每天七點起床後的第一個想法都是「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每個人這樣上班下班到底有什麼意義?」。直到買完咖啡踏進辦公室,用「再過X天就放假了」作為心中粗糙的總結。 我知道這開頭很差,差到一個程度是我可以想像會有人用「無病聲吟」、「你一定沒家庭」、「
Thumbnail
2025/09/06
進步是由解決一個問題,再下一個問題而展開 使用Dan Koe的「Human 3.0」系統,借助AI將決策與情緒分離,並從「心智、身體、精神、職業」四個象限尋求突破,並建立解決問題的系統思考。
Thumbnail
2025/09/06
進步是由解決一個問題,再下一個問題而展開 使用Dan Koe的「Human 3.0」系統,借助AI將決策與情緒分離,並從「心智、身體、精神、職業」四個象限尋求突破,並建立解決問題的系統思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工作即生活」的哲學,分享個人如何從高薪工作,轉向追求更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生活方式。雖然放棄了穩定的職位和新加坡的PR資格,但作者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能夠選擇自己的工作內容、合作夥伴和工作地點。透過反思和行動,本文旨在啟發讀者思考如何構建一個更具意義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找到目標→拆解成微小目標→執行與嘗試→檢討與調整→繼續嘗試。能夠瞻前顧後又把握當下的人,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駕駛;總是顧此失彼只願活在當下的人,是任由人生迷航的乘客。
Thumbnail
本文分享公職離職後的生活型態轉變,以及對意義的重新定義,以及作者對於工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描述從以外在標準評估自己,轉變為內在價值觀的思考方式,並分享這樣的轉變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分享公職離職後的生活型態轉變,以及對意義的重新定義,以及作者對於工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描述從以外在標準評估自己,轉變為內在價值觀的思考方式,並分享這樣的轉變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選擇離職,進入自由工作的世界,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自由工作者的生活看似浪漫,實則需要更強的自律和計劃能力。從單一收入到多元收入,從固定模式到自由靈活,這一切都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迎接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選擇離職,進入自由工作的世界,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和可能性。自由工作者的生活看似浪漫,實則需要更強的自律和計劃能力。從單一收入到多元收入,從固定模式到自由靈活,這一切都需要你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迎接挑戰和機會。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