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是何時開始有想要減肥的念頭,但大概與意識到社會眼光中有胖瘦美醜的觀念是同個時期吧。那時的瘦身計畫完全是目標導向,資訊也不像現在這麼容易取得,什麼肌肉體脂、基礎代謝率、胰島素阻抗等等概念通通沒有,成功與否完全就看體重計上的數字有沒有下降。
後來,稍微了解了健康減重的觀念,也讀了許多瘦身成功的案例分享,如何飲食控制、養成運動習慣、要減脂肪而非肌肉等等都說明得十分詳細,我下定決心拿出紙筆,首先,目標體重要明確,但也不能太遙不可及,才能具體看出每段時間的進步,又不會太快放棄。接下來是三餐飲食的熱量控制規劃、每周運動的菜單與時數規劃......,蒐集各方考據的瘦身計畫看似無懈可擊面面俱到,然而執行沒多久卻發現最大的問題是,我心裡毫無動力去身體力行。
我有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習慣,就是當我不想做某件事情時,就會開始提出問題去質疑。為什麼我要瘦身呢?想變更好看?想維持健康?那當我真的減到目標體重時任務就達成了嗎?好像也不盡然。
於是計畫又開始滾動調整,對我來說訂定目標體重好像沒有任何意義,我只想付出一點運動的時間,再付出一點飲控的空間,慢慢地瘦到偶爾吃個甜點炸物也不會有罪惡感的體態,這好像才是促使我持續維持這種動態平衡的內部動機。
回顧下來,目光似乎越來越短淺了呢,但至少目前這版本的計畫,我比較不會有所質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