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會因為沒事做、沒思考就感覺焦慮,認爲浪費時間與生命很不好,甚至有罪惡感。但現在,我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偶爾讓大腦「放空」(即發呆)或 「心智漫遊 (Mind Wandering )」,對身心健康和認知功能有許多重要的益處。
大腦放空的益處有:
一、 可以提升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當大腦放空時,會啟動一個稱為「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的區域。這個網絡在我們不專注於外部任務時會特別活躍,它能:
- 連結舊有資訊:將看似不相關的記憶、知識或經驗進行重組和連結,這正是「靈光一現」或「突破性洞見」或「靈感」的來源。
- 促進潛意識孵化:當在一個問題上遇到瓶頸時,刻意思考反而無解,此時,暫時放空或轉移注意力,能讓潛意識繼續處理資訊,答案反而會「自然而然地浮現」。
二、幫助記憶鞏固與資訊整理
在放空或休息時,大腦並非完全停機,而是在忙著「整理內務」。DMN 的活動有助於:
- 整合資訊:將白天接收到的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讓學習的內容更穩固。
- 處理資訊細節:過濾和組織大量的訊息,幫助更好地掌握吸收的資訊。
三、能減輕壓力與幫助情緒調節
放空是一種很自然的紓壓方式:
- 放鬆的狀態能幫助降低升高的血壓。
- 放空時,不論是暫時脫離當前的壓力和焦慮,或想起開心的回憶,兩者皆能處在壓力中的身心得到喘息,有助於情緒調節與心理平衡。
四、可提升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
適時讓自己進入放空狀態,可以幫助 回憶過去發生的經歷,觀察自己的情緒、思緒,培養覺察力,提升自我認知,進一步提升心理韌性。
如何讓大腦放空呢?
- 自然散步,刻意練習不聽音樂、不看手機
- 刻意安排「無目標」的休息時間
- 洗澡時有意識地放鬆、不思考工作上的事
- 刻意練習不要隨時滑手機
這些動作其實是需要刻意練習的,因為活在這個人人一智慧手機、資訊爆量多、速度極快的世代中的我們,已經被環境制約成為大腦思滿各式資訊、不知如何放空的"大腦生病"狀態了。
總而言之,適當的大腦放空不是浪費時間,反而是一種讓大腦「充電」與「重啟」的機制。適當的放空能讓我們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創意和更輕鬆的心態回到需要專注的事務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