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惡-病-(二十八)「疾病本質是資訊流」觀點的批判與檢視(五)
(續上回)
「病是資訊流」範式在擁有巨大潛力的同時,蘊含著以下主要風險:
過度簡化與還原論風險:可能忽視疾病的物質基礎與複雜性;
責難受害者與靈性逃避風險:可能錯誤地將病因歸咎于患者自身的意識或信念;
科學冒進與倫理風險:在量子與靈性層面過早與片面的應用將可能導致偽科學和倫理失控;
臨床實用性與替代風險:可能架空傳統醫學,導致患者延誤必要的常規治療。
認識到這些缺陷,並非為了否定該範式,而是為了使其在批判中更穩健地發展。
下面是其風險的缺陷描述與具體舉例:
第一部分:哲學與概念層面的風險
●風險一:過度簡化與新型還原論
◆缺陷描述:傳統的生物醫學是「物質還原論」,將疾病還原為化學分子的問題。而「資訊流」範式有可能陷入一種 「資訊還原論」——試圖將所有複雜的疾病現象都僅僅歸結為「資訊錯誤」,而忽略了當前醫療技術的極限。
◆具體風險:
忽視物質的實在性:嚴重的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殺死實體的細菌;腸梗阻需要手術解除物理性的阻塞;骨折需要重定物質性的骨骼。這些情況下,僅僅關注「資訊流」而拒絕物質層面的干預,就目前的醫療環境是荒謬且危險的。
低估複雜性:人體是一個複雜適應系統,許多疾病是多重因素非線性相互作用的結果。將其單一地歸因於「人體資訊流失序」,可能忽視了社會、環境、運氣等不可簡化的複雜性。
●風險二:概念的模糊性與不可證偽性
◆缺陷描述:「資訊」是一個極其寬泛的隱喻性概念。從DNA編碼到量子糾纏,再到靈性層面的「業力資訊」,其定義在不同層級間跳躍,缺乏統一的、可操作的測量標準,造成各有解釋各有道理,無法精確描述問題或狀況的弊端。
◆具體風險:
淪為“萬能解釋”:當任何疾病都可以用「某層面的資訊流出了問題」來套用時,這個理論就失去了可證偽性——這是科學理論確保可以操作變因與機制的核心要素。如果改變任何條件,其結果都沒有任何變化,該理論便是一個雖能解釋一切,但實際上什麼都沒有解釋的模糊偽論。
阻礙深入研究:過於滿足於「資訊流」這個宏大的解釋,可能會阻礙我們對具體、微觀機制(如某種蛋白質的精確構象變化)的深入探究。
第二部份:社會與倫理層面的風險
●風險三:責難受害者與「靈性 bypass」
◆缺陷描述:這是最嚴重、最亟需警惕的倫理風險。如果過度強調意識、信念(心理資訊)對疾病的影響,很容易滑向對患者的指責。
◆具體風險:
「你生病是因為你想錯了」:對一個癌症患者說「你的負面情緒創造了你的癌症」,這種論調是殘酷且缺乏科學依據的。它將巨大的社會壓力和不公(如環境污染、貧困導致的健康問題)轉化為患者個人的心理責任。
「靈性 bypass」:用「靈性」概念(如業力、靈魂課程)來回避患者的真實痛苦和必要的物質治療。例如,告訴一個患有可治療疾病的孩子「這是你前世業力的果報」「信念創造實相,只要你真心想健康就會變得健康」,從而延誤治療,或放任惡化。
●風險四:科學冒進與市場濫用
◆缺陷描述:量子力學和靈性概念被某些人包裝成「量子療愈」、「能量資訊場調頻」等產品,瞄準絕望的患者進行行銷。
◆具體風險:
偽科學氾濫:利用量子理論的「神秘性」和公眾的理解盲區,兜售毫無科學依據的儀器、課程和高價療法。
剝削與詐騙:讓重症患者及其家庭在絕望中傾家蕩產去追求虛無縹緲的「資訊療愈」,而放棄經過驗證的現代醫學治療,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第三部分:臨床與實踐層面的缺陷
●風險五:臨床實用性的模糊與替代風險
◆缺陷描述:儘管前景廣闊,但除心理干預和少數幾個領域外,大多數「資訊干預」手段(如能量醫學、量子調頻)仍處於前科學或實驗研究階段,缺乏大規模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證明其有效性。
◆具體風險:
作為「替代」而非「補充」:該範式現階段最大的價值在於補充和拓展傳統醫學,而非替代它。然而,在實踐中,患者可能被誤導,用未經驗證的資訊療法替代行之有效的常規治療(如化療、手術),從而延誤病情。
缺乏操作指南:一位外科醫生如何用「資訊流」的理論來指導一場具體的手術?一位內科醫生如何開具「修復表觀遺傳資訊」的處方?當前,在大多數領域,該範式尚未發展出清晰、標準化、可教授的臨床實踐方案。
●風險六:忽視社會政治維度
缺陷描述:疾病不僅是生物或個人的問題,更是社會和政治的產物。結構性貧困、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資源配置不公等,是許多疾病最根本的「資訊污染源」。
具體風險:「資訊流」的涵蓋面向非常龐大,致病因素遠超想像,因統整全面性的資訊難度過高,將可能造成過度聚焦於「個人層面的資訊流」,轉移我們對這些更宏大、更根本的社會性致病因素的注意力,從而削弱了推動公共衛生政策改革的社會動力,也失去掌握更大整體與個體之間資訊流機轉模式的機會。
指出「病是資訊流」的風險與缺陷,目的在於校準而非否定這一範式。
其健康的發展路徑應遵循以下原則:
●整合而非替代:必須明確,資訊範式是對生物醫學模式的深化與補充,而非取代。它應被納入「整合醫學」的框架內,與最優秀的傳統醫療手段協同使用。
●謙遜與實證:在量子與靈性層面的主張必須保持哲學和科學上的謙遜,並積極尋求用嚴謹的科學方法進行驗證和量化,避免陷入神秘主義的誇誇其談。
●倫理至上:始終警惕「責難受害者」的傾向,強調 compassion(慈悲)與 empowerment(賦能),而非 judgment(評判)。將疾病視為一個發生在一個人的故事,而非其個人的過錯。
●社會正義視角:永遠將個人健康放在社會與環境的宏觀背景下去理解。修復個人的「資訊流」,與修復我們共同的、被污染的社會與環境「資訊場」必須同步進行。
「病是資訊流」是一個強大的透鏡,它讓我們看得更深。
但它不是唯一的透鏡。
一個優秀的醫生或療愈者,必須懂得在物質、能量、資訊、靈性等多個透鏡間切換和融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工具,同時對所有工具的局限性保持清醒的認識。這才是真正全面且負責任的醫學態度。
最後,上述已做完施行上的具體風險與缺陷描述,接下去是對「病的本質是資訊流」這個觀點本身的批判與檢視。
(待下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