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一百三十一回 水之惡-病-(二十九)「疾病本質是資訊流」觀點的批判與檢視(結)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水之惡-病-(二十九)「疾病本質是資訊流」觀點的批判與檢視(結)

 

(續上回)


  任何一個強大的理論,其危險之處往往就藏在它的優點之中。

  一個解釋力太強的框架,容易讓我們陷入化約主義的陷阱,忽略了那些它無法完美解釋的現實。

  以下,將從四個核心層面對此觀點本身提出批判與檢視:


一、 隱喻性化約主義的危害

  這是對此框架最核心的科學與哲學批判。

  它指出,我們可能混淆了「隱喻」與「現實」。

  1.漠視了「硬體」的物理現實

  ●批判:將身體比喻為「資訊處理系統」非常有用,但身體終究是一個由物理「硬體」(物質、能量、結構)構成的實體。一個程式的bug可以透過修改程式碼來解決,但一個被外力折斷的骨頭、一個因血管堵塞而缺氧壞死的組織,它們的首要問題是物理結構的毀壞能量供應的中斷

  ●檢視:雖然我們可以將骨折視為「結構資訊的中斷」,但這種描述是第二層的、抽象的。它無法取代物理層面的干預——你需要手術將斷骨固定,讓物理結構復位,而不是僅僅「輸入正確的癒合資訊」(科幻電影有這種技術,但當前世界的科技還沒有這種高度)。資訊流的觀點在這裡顯得蒼白,它解釋了「為何」要癒合,卻忽略了「如何」在物理層面實現癒合的機械性與物質性。

  2.非肉身化(Disembodied)的謬誤

  ●批判:資訊,聽起來是乾淨、抽象、非物質的。但生物體內的「資訊」從來都不是脫離肉體的。一個荷爾蒙分子(資訊),其物理形狀、化學電荷分佈,與細胞受體的物理對接,是傳遞訊息不可分割的一環。「訊息」與「信使」是一體的。

  ●檢視:過度強調資訊的抽象流動,可能會讓我們陷入一種新的「身心二元論」——一邊是純粹的資訊,另一邊是承載資訊的「笨拙」肉體。這忽略了生物學的核心:功能與結構的統一。資訊的流動,是透過具體的、物理的、化學的過程來實現的,這些過程本身就具有不可化約的重要性。

  例如:在「病是資訊流」的觀點下,我們可能說——憂鬱症是「情緒資訊流」失衡。但在生物學層次,這股「資訊流」其實依賴:神經元間的突觸結構、神經遞質(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變化與受體的表達量與敏感度

  如果單純把憂鬱症視為「情緒訊息錯亂」,而忽略這些物理與化學結構的變化,就會錯過治療的實體基礎。

  事實上,抗憂鬱藥(SSRI)並不是「修正訊息」,而是改變訊息流的生理通道

  因此,資訊流與物質結構是同一件事的兩個面向,而非彼此獨立。


二、「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的危險

  當這個框架從理論走入臨床實踐時,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1.病人淪為「待修復的數據組」

  ●批判:如果病人只是一個出錯的資訊系統,那麼醫師的角色就真的成了「除錯工程師」。治療的焦點會完全集中在客觀的數據、指標、生物標記上,而忽略了病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其主觀的痛苦感受、恐懼與希望

  ●檢視:我們最初的討論中,將「病」視為一種「意識」層面的受苦體驗。而純粹的資訊流觀點,恰恰有掏空這個核心體驗的風險。病人可能會感覺自己被當成一個待處理的「故障裝置」,而不是一個需要被關懷的受苦靈魂。同理心與人文關懷,在純粹的資訊模型中沒有容身之地

2.數據的暴政(Tyranny of Data)

●批判:「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的趨勢,讓每個人都開始監測自己的健康數據流。這固然有益,但也可能導致一種數據焦慮。當我們的睡眠分數、心率變異度(HRV)不符合「最佳化」標準時,我們就感覺自己「不健康」,哪怕我們的主觀感受良好。

●檢視:健康被化約為一組漂亮的數據,而不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動態的、有時甚至是混亂的生命體驗。我們可能為了追求完美的數據,而犧牲了生活的樂趣與自發性,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健康的資訊束縛。


三、「控制的幻覺」與「責任的重擔」

  這個觀點在賦予我們主動權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倫理負擔。

  1.責備受害者(Blaming the Victim)

  ●批判:這是此觀點最危險的倫理滑坡。如果病的本質是資訊流,而思想、情緒、生活方式都是資訊輸入,那麼生病是否就意味著是病人自己「資訊管理不當」?罹患癌症,是因為我的「思想資訊」不夠正面嗎?憂鬱症發作,是因為我沒有主動「調節我的神經資訊流」嗎?

  ●檢視:這種歸因方式是殘酷且不公的。它完全忽略了基因的先天限制、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平等、無法預料的環境因素以及純粹的機率。它將結構性的、系統性的問題,不公平地個人化,讓病人在承受生理痛苦的同時,還要背負不必要的道德內疚與自責

  例如:一位女性,因工作長期高壓與家庭責任重疊,逐漸出現睡眠障礙、情緒低落與注意力下降。經醫師診斷,她罹患重度憂鬱症

  此時,她的朋友、甚至某些「心靈導師」對她說:「妳要學會正面思考啊!憂鬱是因為妳吸收了太多負能量的資訊,妳要改變你的思想頻率!」

  這句話,乍聽似乎合乎「病是資訊流」的理論邏輯——

  情緒=資訊輸入,身體=資訊處理系統。

  那麼,資訊輸入錯誤 → 系統出錯 → 生病,似乎說得通。

  但這樣的推理其實是錯誤的因果簡化道德譴責偽裝成建議

  當社會普遍接受「生病是資訊管理不當」的觀點,將產生嚴重的道德風險。

  病人會覺得自己「不夠正向」而產生羞愧感。

  醫療與家屬可能忽視支持性照護,反而要求患者「自我修正」。

  社會將「健康」視為道德義務,形成新的「靈性階級制度」。

  其結果將不是療癒,而是加倍內耗與孤立。

  2.對生命複雜性的傲慢

  ●批判:資訊流的觀點,給人一種「生命是可以被完全理解、計算和控制」的錯覺。我們似乎相信,只要掌握了足夠的數據和正確的演算法,就能破解生老病死的密碼。

  ●檢視:這是一種技術上的傲慢。生命系統的複雜性、隨機性與混沌性,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理解與掌控能力。過度自信會讓我們輕視了自然的力量與生命的奧秘,也讓我們在面對失敗和無力回天的情況時,缺乏應有的謙卑與韌性。


  經過這番批判與檢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更平衡的結論:

  「病的本質是資訊流」是一個極其強大、富有啟發性的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但它不是對現實的完整描述(complete description of reality)。它是一張精美的地圖,但不等於真實的領土

  它的價值:在於打破學科壁壘,統一身心觀念,為理解複雜慢性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視角。

  它的危險:在於化約主義、去人性化、以及潛在的倫理問題。

  最智慧的態度,是將這個資訊觀點,與機械結構觀點(修理骨折)、生化能量觀點(補充營養)、以及最重要的——人文關懷與存在體驗觀點(安撫受苦的靈魂)——整合起來

  我們應該善用這個工具帶來的洞見去賦予自己力量,同時也要抱持著謙卑與慈悲,去面對那些永遠無法被數據完全捕捉的、屬於生命的複雜、脆弱與溫暖。

  然後,下一篇,將開始對「水之惡-病-」的主題,即一開始提到的「水稟性招病」進行最後的收尾前的意義整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8會員
592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10/07
本文深入探討「疾病本質是資訊流」這一範式的主要風險與缺陷,包括過度簡化、責難受害者、科學冒進、倫理倫失控、臨床實用性不足等,並提出整合、謙遜、實證、倫理至上與社會正義視角的健康發展原則,旨在校準而非否定該範式,使其能更穩健地發展,並與傳統醫學協同作用。
Thumbnail
2025/10/07
本文深入探討「疾病本質是資訊流」這一範式的主要風險與缺陷,包括過度簡化、責難受害者、科學冒進、倫理倫失控、臨床實用性不足等,並提出整合、謙遜、實證、倫理至上與社會正義視角的健康發展原則,旨在校準而非否定該範式,使其能更穩健地發展,並與傳統醫學協同作用。
Thumbnail
2025/10/06
「病是資訊流」的論證也用到量子領域的資料,以證明肉體的物質性損傷可含納於此概念當中,亦符合「在微觀尺度上解釋自然現象」的科學解釋。 不過,這番論證也間接支持了量子治療之類的空泛言論,故遭到誤用、濫用的機會相當高,是個不可忽視的醫病風險。
Thumbnail
2025/10/06
「病是資訊流」的論證也用到量子領域的資料,以證明肉體的物質性損傷可含納於此概念當中,亦符合「在微觀尺度上解釋自然現象」的科學解釋。 不過,這番論證也間接支持了量子治療之類的空泛言論,故遭到誤用、濫用的機會相當高,是個不可忽視的醫病風險。
Thumbnail
2025/10/05
模型可解釋性與臨床可用性的衝突,是醫療技術轉譯過程中的核心挑戰。 太注重可解釋性,可能犧牲效率;太注重可用性,可能失去透明性與信任。 同樣,這也是「病是資訊流」如果想要付諸臨床應用時的根本挑戰。
Thumbnail
2025/10/05
模型可解釋性與臨床可用性的衝突,是醫療技術轉譯過程中的核心挑戰。 太注重可解釋性,可能犧牲效率;太注重可用性,可能失去透明性與信任。 同樣,這也是「病是資訊流」如果想要付諸臨床應用時的根本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資訊爆炸之後 (原文:Too Big To Know) 副標題:網路思想先驅溫伯格解構資訊爆炸、知識轉型與資訊焦慮 (Rethinking Knowledge Now That The Facts Aren't The Facts, And Experts Are Everywh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為什麼+觀點這個句型具有操縱他人或自我洗腦的危險性,並提出避免被注射以及避免注射他人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為什麼+觀點這個句型具有操縱他人或自我洗腦的危險性,並提出避免被注射以及避免注射他人的建議。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人際關係,生活觀念和健康觀唸的文章,反饋社會擁有的不足和問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個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並指出許多存在的問題需要關注和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