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必懂:為什麼PIP是你資遣流程的最後防線?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主管想開人,但人資按下暫停鍵

某天早上,一位部門主管走進人資辦公室,語氣急躁地說:「這個員工表現真的太差,我要馬上資遣他!」人資打開那位員工的紀錄,翻閱後平靜地回答:「他沒有違紀,也沒有被正式輔導過,如果現在資遣,公司可能會有法律風險。」主管皺眉:「那還要什麼輔導?浪費時間而已。」

這樣的情節,其實在人資現場並不罕見。對主管而言,績效不佳就是不適任,處理方式應該迅速果斷;但對HR而言,任何涉及解僱或資遣的決策,都必須符合「程序正義」與「合法依據」。而這兩者的交會點,就是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績效改善計畫。

raw-image


二、什麼是PIP?它不只是「走過場」

PIP是一套正式的員工管理制度,用來針對表現未達標的員工設定具體改善目標與追蹤期程。很多人以為PIP只是公司「要開除人」前的程序,但真正的PIP,其實是「給予員工合理改善機會」的制度。它同時是主管、員工與公司之間的平衡機制。

它有三個關鍵目的:

一、明確告知員工目前的問題與期待的改善方向

二、提供公平的改善期程與支持資源

三、建立書面紀錄,作為公司後續任何人事決策的依據

PIP並不是要增加行政負擔,而是讓「不適任的判斷」變得有依據、有證明、有程序。

三、法律角度:PIP是資遣最強的法律防護

依據《勞動基準法》第11條第5款,雇主得以「履行勞務確有不能之情形」為由資遣員工。這句話的關鍵在於「確有不能」必須是客觀可證明的事實,而不是主管的主觀感覺。若公司未經正式輔導程序、未提供改善機會就資遣,很容易被勞工局或法院判定為「無正當理由解雇」。

法院在審理資遣糾紛時,常會要求企業提出文件證明,包括員工表現記錄、溝通會議紀錄、PIP執行文件、追蹤報告等。如果公司拿不出具體證據,只憑主管一句「他表現不好」,這樣的資遣幾乎註定敗訴。

對HR而言,PIP最大的價值不只是改善績效,而是「留下證據」。因為法律要的是程序正義,而不是情緒宣告。

四、沒有PIP會有什麼後果

沒有PIP紀錄的資遣,幾乎都會引發爭議。最常見的結果是員工向勞工局申訴,公司被判違法解雇。公司不僅要支付薪資補償與資遣費,還可能面臨復職命令。更嚴重的是,公司形象會受到影響,內部信任也會崩潰。

曾有企業因直接以「績效不良」為由資遣員工而被法院判賠,理由是公司未提供任何改善機會。主管口中的「表現差」,在法院眼中不構成合法資遣事由。若企業忽略程序,只會讓一場簡單的績效事件,變成人事危機與法律風險。

五、一份PIP應該包含什麼

要讓PIP具備法律效力與實際輔導意義,必須具備以下五項核心要素。

一、明確的績效目標。不能只寫「提升表現」、「加強責任感」,而要能被衡量,例如「三週內完成報告錯誤率低於3%」。

二、明確的改善時程。一般建議30至90天,時間太短會被質疑不合理,太長則失去管理效果。

三、定期追蹤與紀錄。每週或每兩週由主管與HR進行面談,討論進展與障礙,並留下簽名紀錄。

四、公司提供的協助資源。如果問題來自技能不足,HR應提供訓練、導師指導或工具支援。

五、結案與後續處理機制。若員工達標,結案並恢復正常考核;若未達標,應明確記錄並評估是否調職、降職或終止契約。

以上五項缺一不可。任何口頭約定或非書面紀錄,都無法成為法律上的「改善機會證明」。

六、PIP的真實意義:不是開除,而是救援

許多主管一聽到PIP,就覺得那是「開除前的倒數」。但在成熟的管理文化中,PIP更像是「一次正式的輔導會談」。它提供員工重新理解目標的機會,也讓主管重新檢視自己給予的支持是否充足。

有時候員工表現不佳,問題並非能力不足,而是缺乏方向感、溝通障礙、或資源配置錯誤。PIP讓雙方有機會面對問題,重新設定清晰的期望。許多公司在落實PIP後發現,一部分員工在明確指導下反而表現回升。真正該離開的人,也會因過程透明而更能接受結果。

七、為什麼許多企業仍然不執行PIP

原因往往不是不懂制度,而是不願意花時間。主管覺得麻煩,認為寫紀錄、開會都在浪費精力;公司沒有標準化表單與流程;HR被動等待主管提報,而不是主動介入。更糟的是,有些企業把PIP當作形式,隨便填寫幾句話,最後反而失去了制度意義。

PIP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有沒有啟動」,而在於「怎麼落實」。當它變成形式,便失去了保護效果;但當它被嚴謹執行,它就成為最強的人事防線。

八、HR該如何讓PIP制度化

一、建立明確啟動條件,例如連續兩次考核不達標或主管正式提報後啟動。

二、提供統一格式的PIP表單,內容包含問題描述、改善目標、期程與輔導紀錄。

三、由HR參與每次追蹤會議,確保過程公正並具紀錄性。

四、教育主管理解PIP的重要性,讓他們知道這不只是程序,而是保護。

五、將所有PIP文件留存至少三年,以防日後發生爭議。

當制度穩定運作後,PIP不僅是解雇的依據,更是績效管理的一環。它讓「問題員工」有轉圜空間,也讓「優秀員工」感受到制度的公平性。

九、PIP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態度

PIP的存在,是為了確保公司在面對不適任員工時,仍能維持公平、理性與合法的原則。它讓主管有依據、人資有保障、員工有機會。

一個沒有PIP文化的公司,往往只剩情緒管理;而一個懂得善用PIP的組織,才能建立真正的績效文化。資遣,不該是一種衝動;它必須是經過溝通、改善、輔導之後的最後選項。

對HR而言,PIP不只是文件,而是一種管理責任。對主管而言,它是公正用人的象徵。對員工而言,它是一扇最後的門,也是一個重新被信任的機會。

真正成熟的企業,從來不害怕面對問題員工,而是懂得用制度讓「問題被看見、被記錄、被解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DIOBRICK
5會員
75內容數
這裡是結合創作與職場觀察的多元空間,分享立體像素藝術、拼豆與積木設計圖紙,也記錄我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的實測經驗,並不定期更新HR相關的職場觀察與心得。無論你對像素藝術有興趣、想了解AI應用,或是想看看人資在想什麼,這裡都歡迎你一起交流與討論。
ADIOBRICK的其他內容
2025/08/24
這週安排了三場面試,三位求職者來自不同產業、不同職能,但不約而同,在講到「為什麼離職」時,都用了同一句話: 「因為我覺得那間公司沒有東西可以學了,所以我想換個環境。」 第一次聽,我點頭;第二次聽,我微皺眉;第三次聽,我已經開始在心中劃叉。
Thumbnail
2025/08/24
這週安排了三場面試,三位求職者來自不同產業、不同職能,但不約而同,在講到「為什麼離職」時,都用了同一句話: 「因為我覺得那間公司沒有東西可以學了,所以我想換個環境。」 第一次聽,我點頭;第二次聽,我微皺眉;第三次聽,我已經開始在心中劃叉。
Thumbnail
2025/07/26
最近有個職缺卡了快一週沒人選。就在主管開始頻頻催件時,我在系統裡刷到一份「學經歷條件幾乎吻合」的履歷。打開一看,學歷OK、工作類型也很接近,但接下來我卻做了個出乎意料的選擇: 我直接略過這份履歷,沒有打電話,也沒邀請面試。 原因只有一個:他的履歷裡,充滿了不解釋的空白與重疊的工作經歷。
Thumbnail
2025/07/26
最近有個職缺卡了快一週沒人選。就在主管開始頻頻催件時,我在系統裡刷到一份「學經歷條件幾乎吻合」的履歷。打開一看,學歷OK、工作類型也很接近,但接下來我卻做了個出乎意料的選擇: 我直接略過這份履歷,沒有打電話,也沒邀請面試。 原因只有一個:他的履歷裡,充滿了不解釋的空白與重疊的工作經歷。
Thumbnail
2025/07/24
小敏今年45歲,在原公司擔任行銷經理已有五年資歷。因公司內部重組,她決定重返職場找尋新的機會。她準備了漂亮的履歷,也針對各職缺量身修訂內容,投出幾十封履歷,卻都石沉大海。 終於得到一場面試機會,面談過程也順利,主管頻頻點頭。但就在結束前,對方語帶保留地說: 「妳的背景很好,不過我們這個職缺,其實..
Thumbnail
2025/07/24
小敏今年45歲,在原公司擔任行銷經理已有五年資歷。因公司內部重組,她決定重返職場找尋新的機會。她準備了漂亮的履歷,也針對各職缺量身修訂內容,投出幾十封履歷,卻都石沉大海。 終於得到一場面試機會,面談過程也順利,主管頻頻點頭。但就在結束前,對方語帶保留地說: 「妳的背景很好,不過我們這個職缺,其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沒人會在房子被震垮後,才去保地震險。但...在面對裁員、員工改善計畫PIP、資遣...等這些突發問題時。卻都是在事發之後,才來想處置方案。結果,就是被公司牽著走。 不想後悔...。那麼你至少得搞清楚這三件事,1.面對裁員或PIP( 最關鍵的事)、2.被裁員的"法律"原因、3.五大保障。
Thumbnail
沒人會在房子被震垮後,才去保地震險。但...在面對裁員、員工改善計畫PIP、資遣...等這些突發問題時。卻都是在事發之後,才來想處置方案。結果,就是被公司牽著走。 不想後悔...。那麼你至少得搞清楚這三件事,1.面對裁員或PIP( 最關鍵的事)、2.被裁員的"法律"原因、3.五大保障。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有一句話常被掛在嘴邊:「員工不會離開公司,他們只會離開主管。」這句話道出了許多職場人的心聲。究竟是什麼樣的主管行為,會讓優秀的員工忍無可忍,最終選擇拍拍屁股走人呢?今天就來聊聊小美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從一個充滿熱情的新鮮人,變成了一個憤而離職的資深員工。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有一句話常被掛在嘴邊:「員工不會離開公司,他們只會離開主管。」這句話道出了許多職場人的心聲。究竟是什麼樣的主管行為,會讓優秀的員工忍無可忍,最終選擇拍拍屁股走人呢?今天就來聊聊小美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從一個充滿熱情的新鮮人,變成了一個憤而離職的資深員工。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離職撕破臉的狀況百百種,口出惡言揚言在業界抹殺、直接封鎖門禁卡權限要求員工立即離開、老闆準備好紙箱,盯著員工收拾東西,狀況百百種。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主管常常以明示或者暗示,要求員工在家自主加班,離職時雇主不爽,調查員工公務電腦/EMAIL所有紀錄,指控員工攜出機密資料告上法庭。 員工該
Thumbnail
離職撕破臉的狀況百百種,口出惡言揚言在業界抹殺、直接封鎖門禁卡權限要求員工立即離開、老闆準備好紙箱,盯著員工收拾東西,狀況百百種。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案例是:主管常常以明示或者暗示,要求員工在家自主加班,離職時雇主不爽,調查員工公務電腦/EMAIL所有紀錄,指控員工攜出機密資料告上法庭。 員工該
Thumbnail
#離職程序 各公司所規範的人員離職程序可能有些不同,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多半會是人員跟直屬主管提出離職,經過一些主管的基本了解,然後就會請人事提供離職申請單。又或是有的人員會直接找人事拿離職單,甚至自己從系統列印單據。 如果還沒有單位主管的確認,雖然離職的發起權在員工身上,通常還是會再
Thumbnail
#離職程序 各公司所規範的人員離職程序可能有些不同,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多半會是人員跟直屬主管提出離職,經過一些主管的基本了解,然後就會請人事提供離職申請單。又或是有的人員會直接找人事拿離職單,甚至自己從系統列印單據。 如果還沒有單位主管的確認,雖然離職的發起權在員工身上,通常還是會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