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說聖經:聊聊亞伯拉罕到以撒的故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AI說聖經來到第15集了,故事從亞伯蘭開始,說起來以色列民族的傳奇起點是從蘇美的地盤開始的,這段遷徙過程很有趣,很有亞伯與該隱衝突的遺緒,一個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衝突,結果是遊牧民族離開,來到同樣還在遊牧文化的迦南地。

當年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亞伯拉罕的部落其實也算一國了(還有本事跟五王打戰,雖說都是了不起幾百人的部落戰爭),只是沒有國土,於是這裡還有了一段很重要的土地交易,讓他可以合法住在這裡。

大家都說猶太人很會做生意,其實從他們最古老的文獻就可以發現這種根基於守約精神的文化,連上帝跟人之間也是有契約關係的,這可是社會文明化的根本價值觀,因為契約甚至可以單方面付出,這一點跟東方文化普遍以交換論為基礎數千年來從沒提升的情況很不一樣。

但亞伯蘭從一個多神的文化裡面被呼召出來,他對上帝的認識有多少呢?其實一定不多,而且可能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他可能只是把上帝當成一個特別照顧他的神明,於是他需要很多學習,例如遇見了至高神的祭司、罪惡城市的審判、甚至包含了獻祭長子的試探,讓他將過去異教文化裡得來的很多認知逐漸被剝除。

他理解有位唯一的至高神、各城市自己的神明只是假象,還有上帝根本不需要人類的奉獻。

這段歷程對現代人,尤其是身處異教文化的台灣人來說非常值得深思,因為轉換價值觀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聖經不是寫一個沒有任何變動的教條指示,而是告訴我們人類如何從懵懂走向文明,是個動態的歷程,亞伯拉罕或許是信心之父,但也有他身處環境的現實,這是你我都可能遇到的,要如何在這裏面尋求上帝,這是你我的功課。

AI說聖經,新集數每周五下午5點上線喔!

姊妹頻道:聖經全問題、【聖詩SATB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21會員
1.1K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10/12
一、離開教會的潮流與錯誤前提 最近碰到不少人宣稱基督徒不見得要去教會聚會,甚至覺得不去教會更好,彷彿去教會都只是同流合汙,好基督徒都該離開教會之類的。 是這樣嗎? 有人甚至玩起文字遊戲,說「我是基督徒,不是基督教徒」,好像這樣就能脫離制度、超越宗教。然而英文裡這兩個字根本相同——Christi
Thumbnail
2025/10/12
一、離開教會的潮流與錯誤前提 最近碰到不少人宣稱基督徒不見得要去教會聚會,甚至覺得不去教會更好,彷彿去教會都只是同流合汙,好基督徒都該離開教會之類的。 是這樣嗎? 有人甚至玩起文字遊戲,說「我是基督徒,不是基督教徒」,好像這樣就能脫離制度、超越宗教。然而英文裡這兩個字根本相同——Christi
Thumbnail
2025/10/07
我要提一下約拿書,因為約拿書我讀過好幾十次,查經營、團契、小組、寫文章之類各種不同原因,反正讀很多遍。 日前我去帶楠西教會青年查經的時候發生有趣的事情,那天只討論第三章,而約拿書第三章只有10節,超級短。 我可不是什麼聖經學者,10節要討論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採取的做法就是「連連看」。 簡單說,
Thumbnail
2025/10/07
我要提一下約拿書,因為約拿書我讀過好幾十次,查經營、團契、小組、寫文章之類各種不同原因,反正讀很多遍。 日前我去帶楠西教會青年查經的時候發生有趣的事情,那天只討論第三章,而約拿書第三章只有10節,超級短。 我可不是什麼聖經學者,10節要討論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採取的做法就是「連連看」。 簡單說,
Thumbnail
2025/10/01
看完第一個段落,我們繼續看社會的發展。 宗教作為維繫部落的核心,自然讓社群出現雙重的架構,一個是原始的、大多採用強壯男性為中心的政治組織,另一個以那位能洞察不可知世界的人為核心,這個原始宗教領袖,在不同地方用不同形象呈現,可能是年老的智者(有本事活到老絕對要很聰明)、天生的障礙者(很多部落會認為先
Thumbnail
2025/10/01
看完第一個段落,我們繼續看社會的發展。 宗教作為維繫部落的核心,自然讓社群出現雙重的架構,一個是原始的、大多採用強壯男性為中心的政治組織,另一個以那位能洞察不可知世界的人為核心,這個原始宗教領袖,在不同地方用不同形象呈現,可能是年老的智者(有本事活到老絕對要很聰明)、天生的障礙者(很多部落會認為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聖經《歷代志下》中亞撒王的故事,反映出信仰在面臨挑戰時的重要性。亞撒王依賴外在力量而忽略上主的指引,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與懲罰。通過這段經文,我們能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以及在高峰時期如何保持謙卑與對上主的依賴。從中吸取教訓,以應對生活中的誘惑和挑戰,並警惕信仰的脆弱性。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聖經經文:歷代志下15章1-7節「上帝的靈臨到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他出來迎接亞撒,對他說:「亞撒,猶大和便雅憫眾人哪,要聽我說: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他,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他,他必離棄你們。以色列人不信真神,沒有訓誨的祭司,也沒有律法,已經許多日子了。但他們在急難的時候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阿摩司是一個南國的平凡牧羊人、農夫,神的話向祂啟示,祂就成了先知,神話語的出口,向以色列緊鄰的七個國家宣告滅亡,其中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也不例外。此文談到了律法的超越,因應的懲罰和對耶和華的敬拜。
Thumbnail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母耳記下 24:1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歷代志上 21:1 數點人數為何是罪?
Thumbnail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撒母耳記下 24:1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歷代志上 21:1 數點人數為何是罪?
Thumbnail
我們的服事的確不求名垂千古,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祂甚至根本不缺我們的服事。但我們是否真的擺上了值得紀念的心態和敬畏,在全能的上帝面前?還是其實我們所擺上的,的確不足以用更多的篇幅記載?
Thumbnail
我們的服事的確不求名垂千古,因為一切都是上帝的,祂甚至根本不缺我們的服事。但我們是否真的擺上了值得紀念的心態和敬畏,在全能的上帝面前?還是其實我們所擺上的,的確不足以用更多的篇幅記載?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Thumbnail
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來書 11:38) 亞伯拉罕帶著所有家當過了大河,遷移到了迦南,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 12:7) 這次真的是答對了,一百分,鼓勵鼓勵,再度以異象確認呼召,堅定盟約。不同於第一次顯現是為呼召,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