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長假總有人笑稱「胖三斤」。在GLP-1風潮仍高燒之際,另一種更聚焦「局部雕塑」的醫美療法正悄悄升溫:去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 DCA)溶脂注射。它不追求全身體重下降,而是專打局部脂肪堆積──典型適應症就是「雙下巴(submental fat)」。
2015 年,美國 Allergan(現 AbbVie) 的 Kybella/Belkyra 獲得 FDA/EMA 核准,打開了合規溶脂針的先例;韓國也陸續有合法產品問世,例如 Daewoong Pharmaceutical 的 V-OLET(2021 核准)以及 Medytox 在 2025 年取得 MFDS 許可的 NUVIJU(以 Cholic acid 為有效成分,屬差異化路線)。台灣端,Belkyra 已取得衛福部核准,用於改善成人中度到重度的頦下脂肪外觀;同時,本土公司 Caliway Biopharmaceuticals(康霈生技) 正推進CBL-514──一款以局部脂肪減少與橘皮(cellulite)為靶標的創新小分子注射劑,臨床計畫已拓展至多國,朝向雙下巴、腹部、大腿等多部位應用前進。整體看來,「合規化 + 多機制 + 多部位」的格局,正讓溶脂針成為 GLP-1 之外,體態管理的第二條主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