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導我們國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等知識,主要為了應付考試。然而,一旦離開校園,很少有人會引導我們思考該如何度過往後的日子,如何做出人生決策或平衡地看待生命。隨著科技快速轉變和資訊爆炸,進到社會之後的學習,才是我們職涯發展的關鍵。
讀書或學習不應只是一個口號,而應是成就「自業」的晉身之階。因此,若要開始有效的讀書和學習,我們必須重新建立正確的心態,找回求知的渴望。
--------------------------------------------------------------------------------
建立正確的學習心態與認知
1. 覺察「已知」與「未知」:學習帶來的無知感
有時我們會認為,當一個人讀的書越多,反而會越無知,這是因為讀書越多,他所知道的「已知的未知」也會越多。當書閱讀越多時,你會感覺到「這個我也不懂,那個我也不懂」。當我們沒學過物理,就不容易去思考火箭如何升空,地球如何繞著太陽轉,因此就會感覺自己懂很多,其實是知道的太少。
2. 將閱讀視為目的
要長期有閱讀的習慣,關鍵在於不能太認真,當太認真看待閱讀時,就會消耗很多不必要的力氣,導致持久力下降。就把一本書當作是很多篇故事的集合,一篇一篇看下去就好,不自覺就可以玩食一本書。
--------------------------------------------------------------------------------
確立學習方向:從專業到跨領域
1. 鎖定長期目標與優先順序
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們應該先想清楚,我們最終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個人發展也要設定清晰的遠程目標、中程目標和近程目標。
對於進入職場的人來說,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是知道前進的方向之後,看前方有怎麼樣的阻礙,靠大量的閱讀與實作來克服。要有效率地讀書,可以專攻某一類書籍,但看書「挑食」也是不好的,畢竟我們僅從書名來判斷這本書是否對現在無用,就太片面了,不妨在看某一類書籍時,看看作者是否有推薦一些書名看起來與此領域無關的書。像商管的書竟然會跟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有相關,而且很多人都推薦,很神奇吧~
2. 專注深化專業知識
勞力工作會逐漸被 AI 取代,未來真正需要的是有判斷能力的人才。判斷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於該領域的底蘊夠不夠深厚。因此,聰明又厲害的人知道,應該把時間放在讀困難的書上面。
在一個領域中,如果你不持續深化專業,很快就會卡關。許多理論知識,如果你沒學過,就完全想不到。如果沒有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你就不能想到較高層級的事情。
3. 跨領域的策略性學習
在職場中,要往上爬或賺更多的錢,重點通常在於管理和銷售。如果你已經在某一領域達到了一定程度,例如擁有專業證照或擔任小主管(大約是該領域的 10% 專家等級),這時進行跨領域學習才有意義。
• T型人才架構: 跨領域需要先建立一個主體(主幹),然後再向外延伸。30歲之前,應讓自己的主幹夠穩。
• 學習深度: 跨其他領域時,不要只是蜻蜓點水。真正有用的跨領域學習,強度至少要達到該領域的 25% 左右。
• 輔助本業: 進行斜槓或跨領域時,最好從與現有工作相關的方向開始,這樣可以產生加乘(複利)的效果。例如,工程師學習寫作,可以大幅提升公文、簡報及溝通的能力。
--------------------------------------------------------------------------------
有效率與深化的讀書方法
1. 訓練邏輯與思考習慣
學習整理書中的觀念,不只是讀書筆記,而是將之轉化為自己的思想,畢竟讀書是要給自己帶來好處,這樣做的話我們就能直接吸收書中的知識。
• 慢想習慣: 思考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能力。當進入慢想的世界時,能量消耗會急遽上升。應透過不斷思考事物的本質,來將邏輯梳理清楚。
• 讀史鑑今: 鼓勵學習歷史。歷史會重演,未來發生的事,之前就發生過。懂歷史可以讓你少走彎路,降低失敗機率。
3. 將寫作作為學習的輸出工具
寫作是快速將想法及觀念傳達出去的方式。
• 輸出即輸入: 輸出就是最好的輸入。透過寫文章可以吸收更多知識。
• 轉化知識: 試著將專業知識打成文章,並試圖把困難的東西轉化為簡單的文字,這是一門藝術。
• 累積能量: 要能夠寫出不錯的文章,後面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底蘊支撐。把自己的觀點和經驗融入文章中,就不怕沒有獨特性,現在AI技術已經可以簡單實現卡片盒筆記法(我的文章有簡單敘述),所以多累積就是變強的開始。
4. 閱讀理論與實戰結合
專業知識是重要的。聰明的人知道應該把時間放在讀困難的書上。
• 書本定位: 教科書提供的是基礎,書本能提供額外的概念。
• 避免心靈雞湯: 好的書籍會幫你整理觀念,讓你能在實戰中培養技能。如果一本書標榜看完就能讓你學會某項技能,那可能只是心靈雞湯。閱讀心靈雞湯是有害的,可能會讓你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機與自我催眠。
• 實戰應用: 你需要將理論與實戰搭配,避免專業近視眼。一味地讀理論書,會讓你永遠不接地氣。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讀很多書高人一等,但在別人眼中我們只是書呆子,滿腹經綸而不會應用。所以我們要常常實作,常常實作也更能領略書中想要表達的意思,例如當我們看完一本斷捨離的書,就可以開始實做物品以及人際的斷捨離。
--------------------------------------------------------------------------------
總結來說,開始讀書的意義,不僅僅是拿起一本書而已,更是開始自我提升的無限賽局。所謂開卷有益,多讀好書必定能提升我們的視野,就算一天只看10分鐘,看久了與從不看書的自己相比,會有天壤之別。我自己也是30歲後才開始閱讀,與書本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覺得自己應該早點讀書才對,但我相信何時開始都不算晚,明天的自己只要比今天的自己進步就是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