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職場上帶得走的能力與成長策略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勞動市場中,企業面臨著勞動力短缺,以及科技(如 AI)可能取代基礎勞力工作和專業人才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個人必須具備能夠應對多變環境的 「全才」或「多職能化」能力

過去的訓練模式通常側重於專業技能,導致許多人只能掌握片段的工作內容,缺乏全面性的思考。然而,未來的企業需要的是能夠全面性思考的人才,未來的企業缺的不是人而是人才。

1. 職能轉型的趨勢:從專才到全才

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專業能力管理能力是兩件事。專業只能讓人材在基層或特定領域專精,難以成為領導者或管理者。對於企業而言,特別是中小微型企業,由於規模較小,對員工多職能化的要求更為迫切。

當個人希望往上晉升時,能力的需求也隨之轉變:

• 在基層,需要的是專精的技能。

• 到了基層主管,則需是 通才,最好能懂三種職能。

• 到了中階主管(如 CEO),則必須成為 全才多職能者(陳宗賢教授提出管理者有八大職能要精通,包括行、人、生、財、研、總、資、管),因 CEO 的職責是帶動、決策與總體經營目標規劃,過於專精將無法進行整體規劃。

多職能的養成同時能幫助企業 去除組織慣性(僵化的思維),這是源於過度依賴經驗法則,可能導致本位主義、部門對立和排斥的現象。

2. 核心思維:當責主義與自我價值創造

在個人層面上,「帶得走的能力」的核心在於 觀念與心態。具備 當責主義 (Accountability) 是精英人才的關鍵特質。

當責 (Accountability) 等於 負責乘以績效,其中「負責」代表態度(價值觀),「績效」代表貢獻(實施分權管理之績效)。

• 具備當責概念的人,會把一份工作視為 「自業」(自己的事業)來看待。當人把工作當作自業,他會熱愛工作、會不斷精益求精、尋求變革與提升,進而創造出更高的價值效應。

每個上班族都必須創造 可被重用價值,這樣雇主才不會持續用低薪壓抑員工。這個價值不是靠學歷、年資或專門技術,而是靠對工作的投入度、變革度與精進度。

3. 關鍵軟實力:管理、溝通與談判

除了專業技能和多職能發展,以下軟實力也極具轉移價值:

專案管理與邏輯思考:

    ◦ 專案管理的核心是 「以終為始」(〈與成功有約〉書內建立之觀念),即從結果反推達成目標的步驟。

    ◦ 專案管理是一項技能,包含進度管理、成本管理、團隊管理與自我管理。

    ◦ 邏輯思考是所有職場技能的基礎。在決策時,需透過 慢想 來梳理邏輯,因為 快思 想出的結果約有八成是錯誤的。

溝通說服與談判:

    ◦ 談判技巧被認為是 CP 值最高的投資之一。

    ◦ 談判、溝通與說服能力是主管必備的,著重在 溝通協調、進度控管、待人接物 等。

    ◦ 談判應著重在建立思想,技巧只是輔助,重要觀念如不應該以二元論思考,以及贏者不全營、輸者不全輸等等。

寫作技巧:

    ◦ 寫作能力對於傳達想法和觀念至關重要,也是一種能快速提升說服力的方式。

    ◦ 在職場上,多數溝通需要透過文字(如 email、公文),因此寫作功力與溝通的品質有很大相關性。

--------------------------------------------------------------------------------

貳、 個人的能力訓練與培養方式

能力的養成不僅需要企業的系統性投入,更需要個人自發性的學習與實戰。

個人必須具備 終身學習 的觀念,不能只依賴學校學到的知識。

從實戰中學習(做中學):

    ◦ 工作中有源源不絕可學習的事物,重點是克服自己的弱點。

    ◦ 應將重心放在工作上的核心事務,避免下班後才想唸書彌補不足,這屬於本末倒置。

    ◦ 對於新手主管,應將任務 切碎,讓新人花一點努力就可以執行,從完成小事開始累積成功經驗,著重於下屬的教育訓練是最重要的,除訓練下屬的能力之外,還要訓練自己教學的能力。

在位訓練與指導:

    ◦ 主管應主動發現員工弱點,並進行針對性的在位訓練,每天只需 5 到 10 分鐘即可。

    ◦ 與其讓新人從頭開始長時間培訓,不如一開始就進行簡短的針對性指導,讓員工慢慢步入正軌。

模仿與學習:

    ◦ 成功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應虛心求教前輩,可以很快學會別人幾十年的經驗。

    ◦ 學習技能是一種習慣,透過觀察和模仿可以複製別人的技能。

刻意練習與突破瓶頸:

    ◦ 不能只憑本能做事或重複一成不變的練習。

    ◦ 當遇到瓶頸時,需要 從側面的方法 來提升能力,而非繼續用老方法埋頭苦幹。例如,跑步遇到瓶頸可以改為重訓或衝刺,寫作遇到瓶頸可以學習行銷、平面設計等。

將工作轉化為資產:

    ◦ 最好的資產是人力資源,因為人是無法被輕易搶走的。

    ◦ 將工作轉化為資產的另一個方法是 寫作。透過寫作可以將專業知識系統化,作為未來的素材累積。

--------------------------------------------------------------------------------

參、 精進能力的個人策略與心態養成

要成功在職場上精進,需要具備策略性的思維,並專注於 「自動自發」 地創造價值。

1. 掌握決策權與時間管理

上班族應學習 折疊時間 的概念,讓時間產生複利效應。

創造時間而非消耗時間: 應勇於創建能夠創造時間的項目。例如,培訓員工成長是 創造時間,而替員工做決定則是 消耗時間

自動自發與抓重點: 成為一個自動自發的人,關鍵在於能表現出有 「抓到重點」,知道老闆真正關心的是什麼(通常是賺錢與公司未來發展)。

專注貢獻: 工作的目標在於 貢獻,如果無法勝任高難度任務,至少要避免客戶投訴到老闆頭上,讓老闆安心,即是幫他爭取時間和空間。

2. 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在職場中,應盡量爭取當主管的機會。如果目前領域已達到 10% 的專家等級(例如有專業證照或當上小主管),此時跨領域才有意義。

跨領域學習的門檻: 跨其他領域時,至少要達到該領域 的強度才夠用。例如,理工科背景的人,寫作功力只要比旁邊的人強就夠用,主要幾個技能的專業度至少達到該領域的前25%,才較能產生加乘效果。

挑戰困難與讀書: 在職涯早期,應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 困難的事情 上。讀困難的專業書籍是職場的捷徑,因為能夠改變思維,讓看事情變得清晰且精準,考取專業證照也是主要的捷徑之一。

溝通的精準性: 溝通的藝術在於讓對方能夠聽得懂。專業人士需要學習如何 把困難的事情講得簡單,將行話轉化為易懂的語言,除了聽懂之外,多多練習口語表達也是重要的。

3. 職場上的個人修煉

放下身段與謙虛: 不必要的自尊心是進入職場後該快速磨掉的個性。自尊心過強的人很容易被激怒和被利用。謙虛和放下身段,能夠讓你學到更多。

角色扮演與彈性: 職場是一個 秀場。應該扮演對自己最有利的角色,將工作與個人生活切割開來。

打破框架: 質疑職場中既有的框架(如年齡、性別、資歷的限制),並透過一個月內用盡全力來測試這個框架是否為真。打破框架後,應回頭制定 屬於自己的規則

避免成為慣員工: 培養硬實力(如專業技能和高獲利價值技能),讓老闆不敢隨意交付低產值工作,專心做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

結論

在職場的旅程中,成功的關鍵在於 態度、學習與實力。專業知識僅能讓人勉強生存,要「活得好」,必須懂得待人處事與職場的潛規則。

個人應專注於 創造可被重用價值,並以 多職能者 的方向發展。透過 刻意練習,持續精進 管理、溝通、決策 等核心能力,才能在職涯上不斷躍遷,從而掌控自己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破除職場迷思及提升個人價值
113會員
268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專門寫給剛進入職場的新人看的,剛進入職場懵懵懂懂的,搞不清楚該學習那些技能嗎?是不是常常跟同事相處不順利?常常無法達到主管的期待?沒關係,這個專題都有解答。 你可以在這個沙龍發文討論以及交流。
2025/10/17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要取得持續的成功,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能力,更需要掌握高超的做人處世技巧與策略思維。職場猶如一場漫長的戰役,一次的成功或失敗不代表終局,唯有具備正確的心態和方法,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商業環境中穩步前進。 常有人問,職場上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我的答案是:先學做事,做人就好學了。 一
2025/10/17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要取得持續的成功,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能力,更需要掌握高超的做人處世技巧與策略思維。職場猶如一場漫長的戰役,一次的成功或失敗不代表終局,唯有具備正確的心態和方法,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商業環境中穩步前進。 常有人問,職場上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我的答案是:先學做事,做人就好學了。 一
2025/10/16
時間管理在職場中常被視為追求效率的工具,然而,僅僅將事情以「緊急與重要性」分類,許多人仍會感到挫折,因為每日待辦事項似乎全部都屬於「緊急且重要」的範疇,根本處理不完。這種疲於奔命的狀態,往往源於缺乏對未來的預測能力。 真正有效的時間管理並非單純地壓縮工時,而是要將個人時間視為稀缺資源,最大化其產出
2025/10/16
時間管理在職場中常被視為追求效率的工具,然而,僅僅將事情以「緊急與重要性」分類,許多人仍會感到挫折,因為每日待辦事項似乎全部都屬於「緊急且重要」的範疇,根本處理不完。這種疲於奔命的狀態,往往源於缺乏對未來的預測能力。 真正有效的時間管理並非單純地壓縮工時,而是要將個人時間視為稀缺資源,最大化其產出
2025/10/15
在複雜多變的談判場域中,談判者的一舉一動都需具備原則與章法。其中,「掛勾」與「切割」是兩種相輔相成的關鍵戰術,它們不僅影響籌碼的多寡,更決定了談判是否能創造迴旋空間並達成最終的利益目標。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談判中「掛勾」與「切割」的概念、應用方式,以及如何運用它們來建立穩健的談判立場。 一、 切
Thumbnail
2025/10/15
在複雜多變的談判場域中,談判者的一舉一動都需具備原則與章法。其中,「掛勾」與「切割」是兩種相輔相成的關鍵戰術,它們不僅影響籌碼的多寡,更決定了談判是否能創造迴旋空間並達成最終的利益目標。 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談判中「掛勾」與「切割」的概念、應用方式,以及如何運用它們來建立穩健的談判立場。 一、 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AI 時代已經來臨,HR 還在用老方法工作嗎? 唯有勇敢擁抱 AI,才能在未來職場中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AI 時代已經來臨,HR 還在用老方法工作嗎? 唯有勇敢擁抱 AI,才能在未來職場中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人才的獲取和培育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之一。然而,隨著應徵人數的增加和職位要求的複雜化,傳統的人力資源流程越來越難以應對這些挑戰。本文列舉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AI 工具
Thumbnail
人才的獲取和培育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之一。然而,隨著應徵人數的增加和職位要求的複雜化,傳統的人力資源流程越來越難以應對這些挑戰。本文列舉了目前市場上常見的AI 工具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專注力代表產能的效率,早期機械化生產與現今的生產力已經不同,過去工作的變化性不大,沒有太多個人優化工作流程的空間,基本上就是照表操課。但現在很多工作型態自我掌控度更高,且內容複雜度提高,甚至有的工作內容是屬於創作性質,更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分配,才能達到最好的產能與學習力。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保持自身競爭力對上班族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提供了四種建議,包括主動學習新技能、積極參與項目、主動請求反饋、以及拓展社交圈。這些方法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展現進取心,增加在職場上的競爭優勢。若能實踐這些方法,相信上班族能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脫穎而出,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Thumbnail
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保持自身競爭力對上班族至關重要。這篇文章提供了四種建議,包括主動學習新技能、積極參與項目、主動請求反饋、以及拓展社交圈。這些方法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展現進取心,增加在職場上的競爭優勢。若能實踐這些方法,相信上班族能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脫穎而出,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少子化、斜槓、自媒體等趨勢,使得企業招募人才面臨挑戰,企業如何轉換思維? 透過文中的三個「教練式領導」應用要點,幫助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並取得成功。
Thumbnail
少子化、斜槓、自媒體等趨勢,使得企業招募人才面臨挑戰,企業如何轉換思維? 透過文中的三個「教練式領導」應用要點,幫助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並取得成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