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有一棵備受居民稱讚的樹。日本雪松。京都長樂館
身心老化、失去健康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有失眠與掉髮。掉髮的原因有很多,失眠只是其一;而失眠本身也是有很多可能原因。
有的人只要聽說廣告產品有效,就會一試再試。若嚴重到需要吃藥動刀,那也是毫不猶豫的。本文雖只提供其中一種可能性,但因為解法是從「根本」——生活習慣出發,所以是從根本上去化解問題的。
生活的習慣包括:早睡早起,良好的飲食與運動。而其中最關鍵的一件事是
#睡前要練習攤屍式;若能確實執行這個瑜伽體式,也有助於做到「睡前不滑短影音」。
#睡前不滑短影音
「睡前一定要滑短影音」或許才是真相,這不早已經是全球浪潮了嗎!而且,可說是勢不可擋。古時帝王將相才能得到的享受,現在幾乎人人都能一手掌握;無需正襟危坐,隨意躺臥都能滑。
在一切看似沒問題的當中就恰恰好會有一個致命性的問題;以手機來說,那就是會演變成一種「停不了」 non-stop 的強制行為,讓你失控,讓你不知不覺變成一個久坐、久躺的低頭族。
#久坐傷腰椎,久躺傷筋骨,低頭傷頸椎。
除了禍害全身的肌肉骨骼,滑手機這件事對本時代的人還有「更嚴重、卻看不見」的傷害。簡單說來,就是會造成「大腦疲勞」。
#大腦累積的疲勞可能無法消除
表面上看起來很悠閒,只動動手指頭就遍覽天下事;但是,你看不見你的大腦也還是要運轉喔。Non-stop 不斷接受影音與文字衝擊,好像有吸收到一點新知,也可以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情,但實際上你的大腦可能已被刺激而興奮到「神經系統紊亂」、自律神經失調。
更何況,即使只是發呆,人的大腦也是在怠速運轉,仍一直在消耗身體非常多的能量。
大腦天生已經要時刻勞動的了,你現在又額外添火加柴,讓他一直累,都沒有歸納整理、清除垃圾的機會,那接下來會怎樣呢?
一般而言,你就會經歷到無論怎麼休息、按摩、整天睡,還是有很深的倦怠感,揮之不去。為了滑手機的快感,卻不知道必須把大腦拿去當祭品,結果是得到更多永不消失的疲勞感,甚至掉進失眠的惡性循環,不得正常生活。
如果明知有害還不停,那麼,大腦的疲勞愈積愈深,個人在生活與工作能力的表現上都會愈來愈差,同時也引發更為棘手的心理疾病。
所以,就像「定期斷食」有其必要性;同理,滑手機這件事也需要定期戒斷。
#定期戒斷手機的練習
一、做完一件事,才去看一下手機。同理,走路時不看手機;亦即,查看手機時就停下腳步。
二、時間一到,就把手機關機,等到隔天早上再打開。
這有助於做到「早睡早起」,能維持睡眠品質也就可以解決一大半健康問題了。
三、每週一日,全天斷手機。如果度假時還是手機滑不停,那就是持續在讓大腦累。
大腦的疲勞、老化可不是醫美救得回來的⋯⋯
#睡前要練習攤屍式
愛自己,就要愛惜自己的身體;這樣的人睡覺前會做什麼呢?回想一下,你平常是怎麼上床的?是怎麼擺放身體各部分才躺下的?
有意識地做好這件事,有如擺放一件瓷器精品般,在床鋪上安放自己的身體,這便是攤屍式。這個體式是你對自己身體的誠心誠意,是入眠的第一步。
「攤屍式」把身體當作死去的屍體,正是一個人「愛自己」最真實的展現。有點恐怖吔,為什麼要當身體死了,才是愛自己呢?嗯,這就是攤屍式的秘密了。
那就是:身體有他自己的運作系統,你只要做你該做的,不做你不該做的,也就是不去干擾他,這就是健康的第一步。
打個比方來說,這很像是一個強勢的媽媽(大腦),與一個相形之下顯得懦弱的孩子(身體)之間的關係。
世人多歌頌父母之愛的偉大,卻不看孩子對媽媽的愛,可能遠比母愛更多。君不見,被父母虐待的孩子常常都還是願意回頭去照顧他們?
你的身體也常被你的頭腦虐待,可是,頭腦都會說他是為了身體好⋯⋯或許是因為不被彰顯,所以「身體」這份默默包容大腦的深情一旦被覺知,就顯得更加深長。
父母真正能為孩子做的,除了養育之外,在孩子有自主意識後,就是不要去干擾他,不企圖改變他。一如晚上該睡覺了,頭腦就不該去干擾身體一樣。睡前不去滑手機,就是不去干預身體的自主性,就是你選擇去愛自己了。
攤屍式,表面上看是身體死掉,但其實,這只是個「藥引」。真正要「死一下」的是你思緒萬千,還不斷多方攝入的大腦。
做攤屍式時,人像屍體一樣一動也不動地躺著,心法是「全身都不用力」。簡單嗎?其實,不論難易,你都只能一點一滴、實實在在去累積「你與身體」的協作。身體上、心理上有意識的放鬆,可以消除所有的緊張;把自主權還給身體,身體才能自主去修復、充電。
攤屍式也是連結身體和心靈之間的橋樑,配合呼吸法去練習能引你開發出更深更廣的「覺」。
攤屍式的心法,老師在《Discover Yoga 探索瑜伽》(註一)從印度神話、靈性省思兩方面介紹過。
在此,則是從日新月異的「腦科學」切入,期盼經典體位法能深入你的生活。
#攤屍式的細緻做法
一、軀幹的調整
1. 坐在床上,兩腳伸直。兩手掌輕撫兩腰後側,順勢而下,來回撫觸臀部,旨在放鬆。
2. 腹部內凹,手肘和前臂倚在床面,慢慢往後躺下,過程中盡量慢速,不要移動臀部或腿部,將脊柱一節一節安放好。(每個人身體條件不同,實際狀況因人而異。)
3.躺好後,感受脊椎,想像脊椎向身體兩側延伸開來,脊柱兩側平均接觸床面。
4.感覺後腰是否拱起?若一直在出力拱著,要找一塊軟墊托住。
5. 放鬆雙腿,將雙腳腳尖自然側向。
二、頭部、眼睛和牙齒的調整
6. 把後腦勺安放在枕頭中央。後腦勺下方的枕骨處有倚靠。
7. 輕輕閉上雙眼,放鬆。
8. 整個口腔都不用力。不緊咬牙根。
三、手臂的調整
9. 肩胛骨向兩側延伸,兩肩不緊縮。
10.手肘微微彎曲,兩手臂自然安放在床面,手臂與軀幹兩側的角度在45度以內。
11.注意兩手是否高舉過頭?如此會刺激大腦。
12. 放鬆手指頭,手掌全部不用力。
四、鼻子的調整
13.眼睛輕輕往下,看向鼻尖方向,連到胸部中央,要在一條直線上,不偏斜。
14.自然呼吸。多觀察,不控制。
15.收攝眼睛、耳朵;可往內在聽呼吸。
註一《Discover Yoga 探索瑜伽》,江信慧、楊逢財著,文經社出版,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