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在日常裡練習溫柔的力量
一、在服務現場裡:在秩序與柔軟之間找到平衡旅行回來的第一天,我又回到熟悉的服務場所擔任志工。
原本以為第一天會比較輕鬆,沒想到一上工就遇上人潮高峰——詢問的、諮詢的、捐款的,全都湧在同一時間。
我感覺自己像被推進氣旋中心,腦中同時要處理好幾個聲音。
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雖然身在外在的混亂中,但內心也出現了拉扯。
我想維持秩序,想讓動線更清楚,
卻看到有一批剛進門的民眾,因為搞不清楚方向而排錯隊。
我心想:「算了,就讓他們這樣吧?」但又覺得這樣對前面排隊的人不公平。
那一瞬間,我陷入掙扎。
要不要干預?要不要放手?
我在心裡深呼吸,提醒自己——
我可以在維持秩序的同時,也保有柔軟。
於是我走上前,輕聲引導:「不好意思,這邊的路線是往那邊喔。」
不再用急促的語氣、不再責備,只用溫柔的堅定。
慢慢地,那股混亂的氣場真的安靜了下來。
我終於體會,穩定不是外在環境決定的,而是我願不願意回到中心。
二、跨文化的交流:語言有限,善意無限
就在忙碌的中段,來了兩位從新加坡來的外國訪客。
他們用英文問我:「Can you speak English?」
我笑著回答:「A little.」他們想知道這裡主要在做什麼,我簡單地說:「People come here to pray, to give blessings…」
接著拿起場內的英文簡介遞給他:「You can read this.」
他們又問開門和關門時間,我一邊笑、一邊回答:「Maybe 4 a.m. open, and around 7 p.m. close.」
雖然不是完全確定,但他們聽完開心地道謝離開。
我心想,也許他們記不得時間,
但那幾句笑著交換的話,已經是一場溫暖的交流。
即使語言不完美,願意回應,就是一種溫柔。
三、便利商店的插曲:不爭一口氣,而是守住心的平靜
下午,我去便利商店買優格。
排隊結帳時,店員先幫我結帳,旁邊一位同時到櫃檯的客人立刻不悅地說:
「這是我先到的耶!」隨即又補了一句:「沒關係啦。」
語氣中雖然客氣,卻藏著不滿。
我立刻道歉:「不好意思,我沒注意到。」
那一刻,我感覺他真正的情緒不是在意「順序」,
而是過去某段時間裡,他可能多次被忽略。
於是我選擇尊重、而不是爭辯。
有時候,守住平靜,比爭一口氣更有力量。
四、宇宙的回應:修煉,不只發生在冥想中
從服務現場到便利商店,宇宙像是在溫柔提醒我:
「妳不需要完美無缺,只要在每個瞬間選擇覺察與善意,妳就已經在發光。」
修煉不是只在靜坐裡,也不是只有在課堂上。
它發生在當人潮混亂、情緒湧現、時間緊迫時,
我依然願意溫柔地對待自己,也溫柔地回應世界。
我終於明白,
溫柔,不是軟弱;是當風來的時候,我仍選擇以愛為錨。
💬 覺察金句
「穩定不是外在環境決定的,而是我願不願意回到中心。」
「理解,不等於妥協;理解,是讓愛繼續流動的橋樑。」
「即使語言不完美,願意回應,就是一種溫柔。」
「溫柔,不是軟弱;是當風來的時候,我仍選擇以愛為錨。」
想知道我如何在情緒風暴裡練習「安住自己」嗎?
這篇故事,是我在日常中實踐那支影片〈四招安住你混亂的心〉的延伸。
👉 點這裡看完整影片:YouTube/艾琳的療癒日常
有時候,穩定自己比改變世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