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四個工作習慣幫你成為高效工作者
大家早,我是最愛和你一起讀商業好書的老查。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
明明跟同事進公司的時間差不多,能力也不相上下,為什麼同樣的專案,別人總能提早完成,你卻得加班趕工?為什麼年度績效面談時,主管總對你說「再加油」,卻對另一位同事讚不絕口?
也許你會認為那是運氣,事實是:拉開兩個人能力差距的原因,往往是工作習慣。對多數職場工作者來說,能力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天壤之別。真正造成差異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的工作細節。一、寫工作日記:把經驗真正變成自己的資產
也許你會覺得寫「工作日記」很老套,但認真記錄可以幫自己培養一種「覺察」的能力。這份日誌不是給主管看的,是寫給自己的。
「工作中有的人是累積十年經驗,也有的人只是十個「一年」的經驗」。工作經驗不是指你做一件事做了多久,而是你花了多少時間去思考、優化、改善它。工作日誌,就是將這個思考過程具體化的最佳方法。
可以在下班離開辦公室前,用5分鐘問自己:「今天在工作上我有什麼學習?」今天犯的錯誤,明天如何修正?哪些流程可以優化?學到什麼新技能,如何應用在下個任務?持續思考這些問題,工作能力才能獲得紮實的進步。
記錄的內容可大可小。大到一門新技能的學習心得,小到一個客服電話的應對話術,都值得記下來。只有把這些細節寫下來,才會真正內化成你的能力。可以參考《筆記的方法》書中的三個關鍵方法作為基本原則:
- 用自己的話作筆記(而不是單純抄錄、摘要)
- 用標籤為筆記分類,由點而線而面,找到關聯知識(發展出知識樹、知識網絡)
- 透過定期回顧,持續刺激、加深記憶(要重讀自己的筆記)
二、即時記錄:釋放你的大腦,提升專注力,高效執行
人的短期記憶非常短暫,最多只能維持幾分鐘。如果一件事沒有立刻記下來,只會有兩種結果:要嘛忘記,要嘛一直在腦海裡盤旋,干擾你的工作和思緒,讓你煩躁不安。
寫下來,不讓腦袋記瑣事,可以提升專注力與高效執行力,減輕心理壓力。無論何時,只要聽到重要資訊、接到新任務,第一反應不是馬上執行,也不是開始思考,而是先記下來。記下來之後,再來考慮什麼時候做、怎麼做。
不論是運用手機完全數位化,或是隨身帶著紙筆(例如OpenAI創辦人奧特曼習慣隨身攜帶A6 大小的筆記本),想到任何待辦事項,第一時間快速記下要點。等不忙的時候,再拿出來仔細補充、完善、思考。
你甚至可以發展自己的速記法。比如用驚嘆號表示優先級,用 DL 表示截止時間,用箭頭標註對接人等等。這套系統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設計,重點是要能快速記錄。
三、追蹤時間運用方式:戳破「瞎忙」幻覺,實現真正的高效
你是否常感到困惑:明明一整天都在工作,為什麼進度還是落後?明明沒做什麼,怎麼一下就天黑了?如果有記錄時間運用,你會驚訝地發現,浪費時間的情況比想像中嚴重得多。
你以為自己專注寫了三小時的報告,但實際上,你發了 20 分鐘的呆,上網找資料時逛了半小時網頁,構思時思緒飄散又分心了半小時⋯⋯真正用在正事上的時間,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怎麼發現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養成習慣:當你從工作狀態切換出去時,看一眼時間;重新進入工作時,再看一眼時間。把這兩個時間點記下來。一天結束後,你會記下許多時間點。將它們兩兩配對,加總起來,就是你浪費的時間。
透過這個方法,每天重複、檢查、對比,你會清楚知道自己的控制能力有多薄弱。從而更有意識地、主動地管理注意力。
下次在網上亂逛時,也許你會猛然驚醒,提醒自己:「我正在浪費時間,該收心了。」,或者會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休閒時間,像是告訴自己:「只能滑 5 分鐘社群,時間到就放下手機。」
進一步,你會發現某些工作的時間遠超預期,為什麼?是能力不足、經驗不夠,還是被壞習慣拖累?如何在品質不變的情況下縮短時間?這時候,你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高效。
四、製作「檢查清單」:系統性杜絕重複錯誤且備忘
工作中犯錯難免,最糟的是相同錯誤一再發生,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好幾次。要避免重複犯錯,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建立 Checklist (檢查清單)。
《為什麼精英都是清單控》書中提到,頂尖人士即便身兼數職,都能保持高效與安定,是因為他們擁有「清單式思考」這項習慣,把工作、目標、靈感與生活大小事都變成可以快速瀏覽、方便執行的清單。名人如 富蘭克林、達文西、瑪當娜、瑪莎史都華等,都熱愛清單管理,就是靠清單養成高效率與跨領域成就。
那麼Checklist 的內容該如何設計?可以根據這些:曾犯的錯、上級指示、跨部門需求、隱性規範(特別要註明),為每項重複發生的任務列出檢查清單,執行時調出來,逐項對照,確認沒有任何遺漏。好處在於:
- 建立固定模板與習慣,例如驗收程序、行銷活動準備等,讓清單幫自己簡化複雜流程,提升整體效率。只要 Checklist 做得夠完整,執行時嚴格確認每一條,任務就不會出問題。
- 透過打勾、回顧已完成事項,有助於「心理加分」,幫助你看到自己一天的進展,減少「忙碌卻一事無成」的壓力感。讓自我管理更具體與有成效。
- 藉由累積工作執行上的「肌肉記憶」將清單項目內化,漸漸不用對照也能逐條執行,甚至能用來指導新人,這也是你專業的展現。
結語:從「單兵能力」到「系統性競爭力」
能力決定你能否拿到門票,但習慣決定你能否走得多遠。
這些「微習慣」的養成,不會一蹴可幾,但只要從今天開始,持續、有意識地去實踐、紀錄、反思,建立起這些系統化、可複製的工作方法,工作將不只是完成任務,過程中也在建立自己的專業資產。這些系統化的累積,終將成為你在職場上無可取代的競爭力。真正成為職場中高效、從容、不斷成長的卓越職人。
你覺得工作能力的提升靠的是
我是 vocus 週三的官方主題專家老查,歡迎追蹤我的沙龍「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 vocus 近期主題活動
💡想成為官方主題專家?歡迎加入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