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打狗驛故事館:高雄鐵道125週年歷史活化再生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位於縱貫線終點的舊打狗車站將迎接開業125周年之際,舊打狗驛故事館的經營也正好邁入第15個年頭。高雄市政府、駁二園區及舊打狗驛故事館在這幾年陸續為園區增添鐵道車輛展示與動態展演活動,逐漸成為南臺灣最具規模的鐵道歷史及育樂場域。適逢高雄鐵道通車125周年及故事館15周年的特別時刻,館方策畫了活動期間橫跨一個月的特別活動。接下來就跟著時光土場一同來看看新生後的舊打狗驛故事館。

舊打狗驛故事館的前身是臺鐵高雄港車站,曾是縱貫線通車時的終點站,現今則是民間實踐鐵道文化保存的起點。

舊打狗驛故事館的前身是臺鐵高雄港車站,曾是縱貫線通車時的終點站,現今則是民間實踐鐵道文化保存的起點。

縱貫線的終點與鐵道保存的起點之地

日本根據馬關條約接手臺灣後,缺乏完善的交通系統馬上讓總督府吃足苦頭。因此,首任台灣總督隨即將縱貫鐵道的建設列為三大優先政策之一,1896年便委託臨時台灣鐵道隊進行選線調查。儘管總督府一開始打算由民間出資興建鐵道,不過最後還是由臺灣鐵道敷設部(後改組為鐵道部)統籌,並由長谷川謹介出任技師長。長谷川謹介檢討了過去臨時台灣鐵道隊以軍事觀點作的選線,將原本繞經鳳山(行政中心所在)再到打狗的迂迴路線,改為直通打狗的路線,鳳山的部分則用縱貫線結餘款另外敷設打狗經三塊厝、鳳山、後庄到九曲堂的「鳳山支線」,從此確立高雄以海港為核心發展的基本架構。

在以速成主義為原則的建設計劃之下,南部線工程很快地在1900年11月28日舉辦了打狗到台南的路線通車儀式,並於隔日開始營業。由於當時打狗灣內還是淺淺的潟湖,所以初期是利用連接哨船頭的陸軍輕便鐵道搬運機材,臨時停車場啟用後,便疏濬東側運河以加快運輸效率。1907年鐵道埋立地(海埔新生地)完成,隔年2月展開打狗停車場的南遷,並趕在縱貫鐵道全通式前的9月15日完工。車站名「打狗」則在1920年地方區劃變革時,隨之更名為「高雄」。

隨著高雄市區不斷往內陸擴張,高雄車站在1941年遷往今日現址,舊的高雄車站則成為高雄港車站。高雄港車站透過連結各碼頭及倉庫的鐵道,從日本時代縱貫線通車到戰後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持續肩負著高雄港及城市中工業產品的轉運重任。然而隨著貨物交通模式改變,高雄港車站所在的高雄臨港線西段在2008年停駛。車站隨後由高雄市政府協助臺鐵代管場地,並在2010年委託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成立打狗鐵道故事館,成為民間鐵道社團實踐鐵道文化保存理念的實驗場。

故事館沿用臺鐵高雄港車站的站房,館內陳列著當時車站留下的行車及辦公文物,以及館方蒐集來的鐵道部品

故事館沿用臺鐵高雄港車站的站房,館內陳列著當時車站留下的行車及辦公文物,以及館方蒐集來的鐵道部品

雖然日本時代的車站及北號誌樓被保存下來,但偌大的場站仍不斷遭遇捷運和輕軌開發帶來的環境破壞。2017年由古庭維館長發起的春臨台灣文化事業坊及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接手故事館的營運,並改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後,經營團隊便不斷向高雄市府爭取園區內重要鐵道文化資產保存及復舊、展示車輛徵集及車輛動態展演。終於在歷經長時間的整備之後,在2024年高雄市政府正式將11月29日縱貫線南部段開業的日子訂為「高雄鐵道日」,園區也迎來「哈瑪星號」列車的加入!

哈瑪星號乘車體驗

「哈瑪星」一名源自於從高雄港車站延伸到碼頭的「濱線(はません)」,後來則逐漸演變為車站周邊地區的代稱。自2024年11月起營運的哈瑪星號列車是將過去用於貨運的敞車35G20060號車、載運鐵道車輪的15EG8634A號車改造,與3AK2020、3AK2504號守車機動編組為載客用列車,再由民間同好購入的DL-1043及DL-1101號調車機牽引。每個月第一個週六上午,則是將蒸汽機車放在列車前頭,利用空氣壓縮機搭配煙霧製造蒸汽機車牽引的效果,成為臺灣在蒸汽機車保存作為的新嘗試。

哈瑪星號前方掛著以高雄港口水道為印象設計的頭牌,牽引改造貨車載客遊覽

哈瑪星號前方掛著以高雄港口水道為印象設計的頭牌,牽引改造貨車載客遊覽

從故事館前、1908年縱貫線所使用的月台上車,向北經過跨越站區的紅橋、北號誌樓,最後抵達今日輕軌壽山公園站附近、舊高雄港檢車分段檢修車棚所在的1900年打狗車站舊址。來回一趟每人票價99元(蒸汽機車在前的話則是150元),往返乘車所需時間約為15分鐘。

為了慶祝舊打狗驛故事館開館15周年,彰化社頭的知名鐵道便當餐廳──福井食堂也出借了老闆收藏的台糖135號巡道車,自10月24日起來到高雄展出一個禮拜的時間。台糖135號巡道車展出期間就放在超過110歲的工程平車15EF19號上頭,與搭乘哈瑪星號的乘客一同遊覽沿途的景色。

福井食堂的135號巡道車一週限定展出

福井食堂的135號巡道車一週限定展出

全臺唯一動態保存號誌樓

哈瑪星號向北穿越紅色鋼樑橋下方後,左手邊立刻就能看到一棟藍綠色的木屋,那就是舊高雄港站的北號誌樓。縱貫線通車帶來臺灣交通改善及經濟蓬勃發展,很快地導致高雄港吞吐量供不應求,臺灣總督府便在1912年到1922年間展開了包括今日蓬萊路所在的第二岸壁擴建等等工程的高雄港第二期築港計畫。隨著港口擴建而來的問題便是當時打狗站內聯絡各碼頭的路線越來越複雜,一列車往往得像螃蟹一樣經過好幾個道岔、橫跨好幾條路線才能到欲前往的軌道。不只是調車時容易阻礙其他路線運作,連在場站中穿梭的調車工人疲於奔命之餘都有可能被火車撞上。為了提升調車效率及安全性,1923年鐵道部便在今日北號誌樓的所在位置新建了高雄站信號所來管理場站內的調車作業。

高雄港車站北號誌樓在2022年修復完成,成為全臺灣唯一保存機械聯桿的活號誌樓

高雄港車站北號誌樓在2022年修復完成,成為全臺灣唯一保存機械聯桿的活號誌樓

信號所,或是戰後台鐵所稱的號誌樓,其實就是將偌大場站內數十個控制道岔的閘柄集中於一處控制的設施。除了免去工人來回奔波的辛勞之外,轉動轉轍器的連桿之間甚至還透過複雜的機械槓桿、連桿形成聯鎖,確保開通某一方向的路線時,與其交會的路線是禁行狀態,避免列車發生衝撞事故。北號誌樓誕生之後亦不斷跟著貨運量及路線擴增而增建。為了應付二戰後人稱「黃小玉」的黃豆、小麥、玉米等穀物進口,以及工業所需的化學槽罐車等等車輛頻繁進出,北號誌樓末期共設置了27支閘柄。因為高雄港站不在旅客鐵道路線上,相較之下沒有急迫的號誌升級需求,反而讓這些古老的機械控制設備得以保存下來。

儘管號誌樓很早就被指定為有形文化資產,但囿於文資法對於這類機械文明相關文化資產定義曖昧不明,往往只有建築受到特別關注,與其相連的機械連桿、轉轍器便被忽視。當高雄捷運環狀輕軌工程開進舊高雄港站時,當年擘劃的新舊軌道共存願景在缺乏文史保存觀念的工程人操作之下,讓輕軌成了對舊鐵道開腸剖肚的開膛手。在古庭維館長為首的文化工作者們與高雄市政府來回協商之後,終於讓輕軌路線向東移動,免去號誌樓的機械連桿從根被截斷的危機。

雖然工程單位在文化保存上稍稍讓步,但施工廠商產生的廢土及車輛輾壓仍是造成軌道及機械連桿極大的破壞。2020年號誌樓文物清空,準備進行建築修復之際,又碰上工人不慎引發火警的意外。儘管這些年遇上種種挑戰,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及舊打狗驛故事館團隊仍努力投入建物及軌道修復,來自各地的學生志工也在課餘時間來協助「挖土」讓連桿能重見天日。在許許多多人的努力下,這才讓哈瑪星號能夠順利地從1908年縱貫線通車時的打狗車站開到1900年南部線通車時的打狗車站舊址。搭乘哈瑪星號下車後,不妨來到北號誌樓看看這座全臺灣唯一「活」保存的鐵路號誌樓,見證百年前留下的機械智慧!

重現高雄貨物運輸榮景的鐵道車輛

近五年來隨著舊打狗驛故事館園區內的軌道修復進行,園區內展示的鐵道車輛也開始系統性的關注高雄港貨運歷史的場域精神,重新調整展示車輛。除了承襲部分高雄市所有的車輛外,新納入的車輛包括高雄市政府透過認養等等方式向臺鐵徵集、與國家鐵道博物館借展,抑或是鐵道愛好者及團體自行購入車輛,目前收藏展示的車輛已超過三十輛,不但成為國內收藏車輛僅次於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鐵道展示設施,更豐富了高雄港臨港鐵道的歷史。

寬闊的場站中陳列著許多與高雄港貨運有淵源的火車,重現當年的營業榮景

寬闊的場站中陳列著許多與高雄港貨運有淵源的火車,重現當年的營業榮景

收藏車輛當中最多的當屬貨物車輛。其中屬於有蓋貨車的8輛車有15EC8074號機務搶修車、25C10008號代用行李車、3CK2109號篷守車、3AK2020、3AK2504號專用守車,以及來自台糖台東糖廠的110003、110015、110018號木造篷車。15EC8074號機務搶修車過去是配屬於高雄港車站的搶修用車,上頭放置各式各樣緊急搶修用的工具。25C10008號代用行李車雖然車型英文代碼被歸為篷車,但上頭開窗代表的是戰爭時期曾作為載送傷兵等載人需求的歷史。台糖篷車是台東糖廠軌道配合臺鐵臺東線軌距拓寬,而向臺鐵購入的二手車輛;三輛篷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正時代,不但見證了臺灣鐵道貨運黎明期,也呼應高雄港曾是臺灣砂糖主要出口港的歷史。

無蓋貨車包括了作為哈瑪星號列車使用的35G20060號敞車、過去用來載運鐵道車輪的15EG8634A號工程敞車、台糖000023號載貨守車,以及15EF19號工程平車、35F20106、50F201號平車等6輛。台糖000023號載貨守車的外觀和一般敞車相近,差異點在於車輛中段設置了供車長搭乘空間,其過去曾是在嘉南大圳工事鐵道上使用的貨車。三輛平車則橫跨了超過110年的光陰,最古老的15EF19號工程平車還保有鐵道黎明期常見的輻射狀車輪,35F20106號平車是臺鐵運送貨櫃等貨物的主力平車,50F201號平車則是為了運送裝甲車等「闊大物」而引進的三軸轉向架平車。

最後剩下的貨車還有主要運送散裝顆粒的料斗貨車和運送液態貨物的罐車等4輛。料斗車有過去經常出現在高雄港運送「黃小玉」的35N21121號穀斗車、載運軌道保養用石碴的35B1020號石碴車,以及P35H22019號台電煤斗車。料斗車的特徵就是從上方將貨物倒入車內的漏斗狀料斗後,抵達目的地後再從下方卸料口卸貨。為了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料斗車內的漏斗狀構造,園區也準備了梯子可讓遊客在專人導覽下到上方仔細觀察。罐車則是過去用於運送臺鐵柴油機車用油的30L20006號油罐車。

除了見證高雄港貨物盛況的貨物車輛外,呈現機械力量美學的機關車及調車機在園區中也展示了11輛之多。蒸汽機車包含了煤水櫃車型的CK58號,以及分別是幹線貨運及客運主力的DT609號和CT259號,三輛車以後兩輛的保存狀況最佳,不但可以調車機移動,館方也修復了汽笛,參觀途中不時可以聽到消失的汽笛聲響徹整個園區。

柴油機關車包括了台糖新營糖廠日立牌13號柴油機車、首次牽引團體客運列車進入高雄港車站的R134號柴電機車,以及長期行駛在高雄地區鐵道的S210號柴電機車。雖然機關車牽引貨物列車南來北往,但如果沒有在貨場中穿梭的調車機整理貨物列車,也無法有效率地讓貨物去到該去的地方。園區內收藏的調車機涵蓋了臺鐵及其他事業單位,包括了臺鐵自有、後由鐵道同好收購的DL-1043、DL-1101號,台肥KA19-C型,以及台電捐贈的L02、L03號調車機,透過形形色色的調車機帶遊客看見鐵道在不同產業的不同樣貌。

如果看火車已經看得頭昏眼花的話,最後可以搭上利用DR2900型柴聯自強號改造而來的雪諾號和厚里麵包店享受美食。這三輛DR2900型柴聯自強號除了是東部幹線非電氣化時代的主力外,特別的是這三輛車曾在2003-2006年間於高雄臨港線擔綱環市觀光火車「嘟嘟火車」的任務,標誌著高雄港從隔離在常民生活之外,轉變為對大眾開放、城市轉型的開始。儘管在城市轉型的過程中,新開發事物與舊文化資產保存來回拉鋸,舊打狗驛故事館團隊仍努力為市民留下一塊城市中的休憩空間,留下高雄珍貴的鐵道歷史與榮光,這些年在保存議題上下的努力也終於開花結果。歡迎大家在11月29日的高雄鐵道日來到高雄,一同來認識高雄的鐵道歷史!

曾以嘟嘟火車身分運行在高雄臨港線的DR2910號柴油客車,現在由冰淇淋店進駐重獲新生

曾以嘟嘟火車身分運行在高雄臨港線的DR2910號柴油客車,現在由冰淇淋店進駐重獲新生

延伸閱讀:
【時光土場】白鐵高廠行─兼探臨港線文資現況
【時光土場】熟悉的港都車窗景不再─高雄鐵路的百年回顧
【時光土場】鐵道文化薪火相傳:台電保存車贈予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
【時光土場】賀!舊打狗驛故事館=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貫通
謝明勳,《從臨港線到水岸輕軌─高雄港市鐵道與產業120年軌跡》(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5)
謝明勳,《解鎖!北號誌樓》(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臺北:玉山社,2021)

探訪時間:2025.11.
完稿時間:2025.1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8會員
323內容數
歡迎來到時光土場。我希望透過旅行與鏡頭,拼湊出當地的交通與產業,帶大家一起從空間去認識過去的歷史,讓這裡成為一個文化資產與鐵道影像的集散地。如果大家喜歡穿梭時間與空間的旅行,歡迎按讚與追蹤!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5/08/02
國家鐵道博物館於2025年7月31日盛大開館!本文帶您深入探索博物館的總辦公室常設展、特展「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柴電工場,以及藍皮柴油客車「藍寶寶」的動態保存體驗,並回顧十年來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守護臺北機廠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02
國家鐵道博物館於2025年7月31日盛大開館!本文帶您深入探索博物館的總辦公室常設展、特展「文化中的臺灣鐵道史」、柴電工場,以及藍皮柴油客車「藍寶寶」的動態保存體驗,並回顧十年來民間與政府共同努力守護臺北機廠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7/08
苗栗火車頭園區於2025年4月25日盛大開幕,結合鐵道文物展示與商業設施,提供全新的鐵道文化體驗。園區內展示多輛珍貴的臺鐵機車,並設有轉車臺、親子遊憩區等設施,吸引鐵道迷及親子遊客。然而,部分展示手法及館舍管理仍有待改善,例如文物擺放令人困惑、部分區域未開放等,希望能提升展示品質,發揮園區最大效益。
Thumbnail
2025/07/08
苗栗火車頭園區於2025年4月25日盛大開幕,結合鐵道文物展示與商業設施,提供全新的鐵道文化體驗。園區內展示多輛珍貴的臺鐵機車,並設有轉車臺、親子遊憩區等設施,吸引鐵道迷及親子遊客。然而,部分展示手法及館舍管理仍有待改善,例如文物擺放令人困惑、部分區域未開放等,希望能提升展示品質,發揮園區最大效益。
Thumbnail
2025/05/20
日本中部地區JR東海的磁浮鐵道館,收藏了許多珍貴的退役列車,是鐵道迷的朝聖地。文章描述了館內收藏的新幹線、在來線車輛,以及館藏空間有限,導致部分車輛必須移出展示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5/20
日本中部地區JR東海的磁浮鐵道館,收藏了許多珍貴的退役列車,是鐵道迷的朝聖地。文章描述了館內收藏的新幹線、在來線車輛,以及館藏空間有限,導致部分車輛必須移出展示的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嶄新的台灣獨立調香師品牌Sunkronizo ,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同步」的意思。讓香氛不單純只是氣味調製,更是個人風格的展現與靈魂意志延伸的一種溝通語言。 很適合接下來年底聖誕佳節送禮的試香組,以一星期中的日子來為全系列香氛產品命名, 是品牌創立後首個推出全系列概念作品...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本文探討串流平臺(VOD)如何徹底改變好萊塢和臺灣影視產業的生態。從美國電影協會(MPA)的數據報告,揭示串流服務在臺灣的驚人普及率與在地內容的消費趨勢。文章分析國際作品如何透過在地化元素開拓新市場。同時,作者也擔憂政府過度監管可能扼殺臺灣影視創新自由,以越南為鑑,呼籲以開放態度擁抱串流時代的新機遇
Thumbnail
宮脇俊三的鐵道紀行,不只記錄了上個世紀最後20年,臺灣鐵路的樣貌,更呈現一個日本鐵道作家眼中獨特的台灣樣貌,當時的台灣的自然風景、戒嚴社會人文風貌,從語言到文化差異等面向,都細膩地展現於文字之中。
Thumbnail
宮脇俊三的鐵道紀行,不只記錄了上個世紀最後20年,臺灣鐵路的樣貌,更呈現一個日本鐵道作家眼中獨特的台灣樣貌,當時的台灣的自然風景、戒嚴社會人文風貌,從語言到文化差異等面向,都細膩地展現於文字之中。
Thumbnail
南迴公路        114年3月30日,終於把台東到枋山的火車站分三次走完,這次從太麻里到大武全程約36公里,總結三次旅行從台東到枋山總距離約120公里,還找到了舊南迴公路遺跡香蘭隧道,與疑似公路基底的駁坎,感謝太太的陪伴,我想應該沒多少人願意陪另一個人做這種辛苦的旅行,希望旅途結束的時候
Thumbnail
南迴公路        114年3月30日,終於把台東到枋山的火車站分三次走完,這次從太麻里到大武全程約36公里,總結三次旅行從台東到枋山總距離約120公里,還找到了舊南迴公路遺跡香蘭隧道,與疑似公路基底的駁坎,感謝太太的陪伴,我想應該沒多少人願意陪另一個人做這種辛苦的旅行,希望旅途結束的時候
Thumbnail
「你知道義竹不只產玉米,還產博士嗎?」 「蛤?博士?什麼博士?」 這是我到了義竹車站,和當地人閒聊的一小片段,當時的我腦袋轉不過來,一時之間還不明白對方在講什麼,只知道眼前這位大哥神情驕傲,很以義竹為榮。
Thumbnail
「你知道義竹不只產玉米,還產博士嗎?」 「蛤?博士?什麼博士?」 這是我到了義竹車站,和當地人閒聊的一小片段,當時的我腦袋轉不過來,一時之間還不明白對方在講什麼,只知道眼前這位大哥神情驕傲,很以義竹為榮。
Thumbnail
七堵,是防禦土牆,還是基隆河曲流處? 基隆市七堵區,以“堵”為名,一說是防禦外敵的土牆,宜蘭有頂堵、二堵、三堵,四堵在坪林,汐止與基隆地區有五堵至八堵,但是真實情況是否如此已經不可考,根據Youtuber Tony老師的介紹,也可能是在基隆河的彎曲處的小山稱為堵,像是瑞芳的龍潭堵,也可能是這一
Thumbnail
七堵,是防禦土牆,還是基隆河曲流處? 基隆市七堵區,以“堵”為名,一說是防禦外敵的土牆,宜蘭有頂堵、二堵、三堵,四堵在坪林,汐止與基隆地區有五堵至八堵,但是真實情況是否如此已經不可考,根據Youtuber Tony老師的介紹,也可能是在基隆河的彎曲處的小山稱為堵,像是瑞芳的龍潭堵,也可能是這一
Thumbnail
一、作者劉克襄以簡單緩慢的節奏,邂逅地方景物,告訴讀者鐵道不單單只是運輸工具,而是行旅重要的元素。 二、作者劉克襄將此書的鐵道之旅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節〈喧嘩旅驛〉為描寫從新北—平溪站一路至台中—大甲站的所見所聞;第二章節〈寂寞小站〉為描寫從新北—三貂嶺車站一路至台南—新埔站快消失殆盡的傳統文物;
Thumbnail
一、作者劉克襄以簡單緩慢的節奏,邂逅地方景物,告訴讀者鐵道不單單只是運輸工具,而是行旅重要的元素。 二、作者劉克襄將此書的鐵道之旅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節〈喧嘩旅驛〉為描寫從新北—平溪站一路至台中—大甲站的所見所聞;第二章節〈寂寞小站〉為描寫從新北—三貂嶺車站一路至台南—新埔站快消失殆盡的傳統文物;
Thumbnail
早期的臺灣由於外出危險,出門旅行休閒根本是在拿性命開玩笑。直到日本人來了之後,鐵道在全臺灣鋪設,旅行才慢慢進入臺灣人腦海中。可是,從來沒旅遊過的臺灣人,怎會知道要怎麼玩呢?這時就要靠《臺灣鐵道旅行案內》來幫你導遊囉!
Thumbnail
早期的臺灣由於外出危險,出門旅行休閒根本是在拿性命開玩笑。直到日本人來了之後,鐵道在全臺灣鋪設,旅行才慢慢進入臺灣人腦海中。可是,從來沒旅遊過的臺灣人,怎會知道要怎麼玩呢?這時就要靠《臺灣鐵道旅行案內》來幫你導遊囉!
Thumbnail
近年,隨著台鐵舊鐵道支線開放觀光,或廢棄無人車站陸續整建,以往只能搭火車欣賞到的絕美景觀,將能改以徒步探索鐵道方式展開,吸引許多背包旅人、鐵道迷或攝影師再度踏上鐵道旅行,探訪不被過度打擾的隱密秘境,更深入地走進森林、海濱、鄉間、古道、聚落的鐵路風景與自我回憶之中。
Thumbnail
近年,隨著台鐵舊鐵道支線開放觀光,或廢棄無人車站陸續整建,以往只能搭火車欣賞到的絕美景觀,將能改以徒步探索鐵道方式展開,吸引許多背包旅人、鐵道迷或攝影師再度踏上鐵道旅行,探訪不被過度打擾的隱密秘境,更深入地走進森林、海濱、鄉間、古道、聚落的鐵路風景與自我回憶之中。
Thumbnail
【舊山線鐵道自行車】 主要有三種路線: A路線:勝興站-南斷橋秘境(經魚藤坪鐵橋) B路線:龍騰站(不經過魚藤坪鐵橋)-勝興站 C路線:龍騰站(經魚藤坪鐵橋)-6號隧道 一般遊客網路訂票開放訂購時間:乘車日前45天內,自上午09:00起。
Thumbnail
【舊山線鐵道自行車】 主要有三種路線: A路線:勝興站-南斷橋秘境(經魚藤坪鐵橋) B路線:龍騰站(不經過魚藤坪鐵橋)-勝興站 C路線:龍騰站(經魚藤坪鐵橋)-6號隧道 一般遊客網路訂票開放訂購時間:乘車日前45天內,自上午09:00起。
Thumbnail
有些城市經過數次,缺少機緣走一回,如苗栗縣苑裡鎮,直到學業安排才有動機搭台鐵前往,下車後徒步走向從Google地圖知道的漁港。即使僅有這一趟,如今知道曾經景物已消逝,仍多少帶著缺憾。
Thumbnail
有些城市經過數次,缺少機緣走一回,如苗栗縣苑裡鎮,直到學業安排才有動機搭台鐵前往,下車後徒步走向從Google地圖知道的漁港。即使僅有這一趟,如今知道曾經景物已消逝,仍多少帶著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