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中小企業生存指南(後話)——慢性病纏身的中流砥柱

努力不會得到好回報,方向正確才會。
假設,你在家裡舒服地坐著,突然腹部一陣劇痛,緊急送醫。醫生跟你說,你的內臟急性發炎,必須馬上開刀,若不開刀會立刻死亡。
你會不會答應開刀?
再假設,你在家裡舒服地坐著,突然接到一封信,信上面是你的體檢報告,報告內說,你得了慢性病,五年不會死,十年不會死,可能二十年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你會怎麼選擇?

傳統產業的盲點
台灣的中小企業正如一個多年慢性病纏身的病患,缺乏疾病正確認知,危急的時候第一個尋求的是偏方,不是醫院。結果企業越來越歪,越來越後繼無力,奮力的縮減,節省各種成本直到省無可省。
他們知道要改變,卻不知道真正的癥結點在哪裡。
老闆們理應學習慢性病患,如同改變飲食生活習慣一樣改變自己的公司。然而慢性病的治療方法不會立刻生效,老闆們對於長遠的考量普遍沒有興趣。
今天不更新設備明天不會死;今天不訓練員工明天不會死;今天不學習明天不會死,今天...都不會死,所以一直一直拖延,直到賣了房子苦撐,撐不下去賣第二間房子,將所有老本通通蝕光,一滴不剩的時候才開始後悔。

努力再努力
「現在年輕人不努力」不僅僅是一句廢話,還是屁話。老闆們在訓誡年輕人的時候總是說「要自己增加實力」、「能力決定薪水」,可是自己遇到經營危機的時候,不是怪政府、怪市場、怪競爭對手就是責怪年輕人。
每次看到這種人,我很想問他們,年輕人努力不努力,跟他們的生意有關係嗎?如果一間公司的員工一共十人,那只要聘請十個努力的人就好了,外頭即使有幾百萬個不努力的年輕人,也跟這個公司毫無關係。
他們抱怨別人努力,其實心底是怨嘆自己努力沒有回報,把怨氣發洩在比自己年輕有未來的人身上。
所有的勵志書都說抱怨一點用也沒有,老闆們很喜歡拿勵志書的標語在開會時照本宣科,結果自己遇到一樣的問題的時候,就完全忘記書上說什麼了。
老闆們花很多時間做事,有的人甚至沒有放假;花很多力氣做事,體力活自己一手包。可是對於市場變遷、消費轉型的資訊吸收,他們卻懶惰得無以復加;人才培養與訓練手冊很少中小企業會寫一份,即使寫個冊子只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終止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
預計出三篇文章,結果暴增到十篇,足以解釋我在心底積累已久的話很多。這些文章可能稚嫩可能生疏,全部都是肺腑之言,都是我在社會上跌跌撞撞看到的一切荒謬現象集大成。
我完全不理解老闆,老闆也完全不理解我,在這種溝通完全是平行線的世界裡面,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兩年前我開始大量的觀看商業文章,還有一些老闆當自媒體,拍的影片跟直播,結合我長久以來的就業挫折,我大概可以抓準老闆心裡在想什麼了,大概可以抓個七成左右。(按:這裡的數據是我自己的直覺,沒有嚴謹的實驗)
本來以為只要理解了老闆在想什麼,從此我的職業生涯會順利一點。結果我發現,越是理解老闆的想法,我就越厭惡這個過時的社會。
我把這個世界講得這麼差,難道沒有好的老闆嗎?有的,但是太少了。現在的台灣亟需產業轉型,中小企業常常將責任推給政府,但是政府只佔一半的問題,另外一半在於資本家自己
台灣需要大量具有長遠眼光的人,取代現在坐在老闆位子上的傢伙。大家都在做教育,教育學生教育員工,但是沒有人想要教育老闆,明明老闆才是最應該被教育的人。
手握資本的人應該是最勇敢最有遠見最厲害的,但是實際情況卻是相反,老闆們之所以當老闆,往往只是因為運氣好,有幸繼承了祖輩的財產而已。
我以前服務過的公司大部分都倒閉了,別人看起來是壞事,我看來卻是好事。熱帶雨林的老樹佔據最多的陽光,唯有枯黃的老樹倒了,才能夠讓珍貴的陽光養育小樹。
現在很多個人自媒體與小工作室興起,他們現在雖然小,總有一天會壯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越來越多能人志士出頭,取代掉已經凋零卻不退場的老樹枯枝。(全系列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