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何跳脫同溫層認識不同領域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跳脫同溫層舒適圈、建立人脈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話題,過去的我非常害羞內向跟孤僻,常常在路上找不到路、看不懂google map也不敢跟人攀談,內心覺得無法融入群體所以很習慣當一個獨行俠,現在想起來,大學時期除了社團比較熟的朋友外,有些系上的同學甚至沒說過半句話……
出社會後,生活的圈子越發狹窄,就像在都市生活的螞蟻,過著兩點一線的封閉生活,庸庸碌碌看不到盡頭,為了擺脫這種無力感,我開始到書店圖書館找人脈經營的書,也在網路上搜尋討論社群經營的粉絲專頁,大多數的分享都一定會提到,可以多參加有興趣的活動或社團,嘗試幾次後發現,如果只是單純參加活動是沒有用的,因為我還是一個人參加、聽課、離開,根本沒有認識半個人。
我開始思考除了我本身個性比較害羞的問題外,是不是也跟我習慣參加的活動類型有關,過去我喜歡參加的活動或講座大多是文學藝術類的專題講座,型態偏向靜態加上參與的人個性也比較內向不太會跟人主動攀談,想到這點,我決定擴大參與活動的類型,像是參加運動類的團體課程、有小組分享的財商講座等被動式一定要與別人互動的場合,回首這半年來,默默也做了不少的實驗行動,沒想到我也會有覺得認識別人是很有趣的一天!

Step1 給自己訂定目標,每次活動至少跟一個人講話

俗話說,相逢即是有緣,坐在你隔壁的人或許過去是朋友或親人,參加活動挑選位置時,我會物色看起來年紀跟我差不多、一個人參加的女生,先說:哈囉,我今天是第一次參加,你也是嗎?或是我是從哪裡看到這個活動的,你呢?
人與人的磁場能夠互相交流,因此,人們大多喜歡跟有自信開朗的人相處!

Step2 把握活動中回答問題或小組互動的機會

相較於西方人勇於回答問題表達想法,大多數的台灣人普遍非常在意別人眼光,加上家庭教育影響下,犯錯變成是不被允許的事情,答錯問題帶來的尷尬遠大於答對問題的成就感,長久之下,我們喪失勇於在公開場合表達想法的能力,話說如此,要在眾人面前回答問題難度頗高,於是我從不需要講話的”舉手”開始,讓自己多融入到活動中,如果有小組實做的內容,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

Step3參加講座前先做功課,準備問題跟講者交流

相信提出問題可能是很多人的恐懼,每每台上的老師問說:有沒有問題時,台下往往一片死寂,因為害怕別人會認為怎麼會提出這麼蠢的問題、怎麼連這個都不會等等,後來我告訴自己,我參加這個活動就是要學習請教,怎麼能不把心裡的問題解決呢?
從一開始緊張到手發抖,一次兩次三次才比較能自在說出自己的想法跟問題,我觀察到其實講者比陌生人更容易開啟話題,第一是因為演講者也會想要知道聽眾的回饋,如果你主動跟他分享你的心得並且反饋你的想法,他們大多都會非常樂意跟你交流,第二是成功人士通常比一般人心態更為開放,而且見面三分情,有禮貌、真誠就有機會拉近彼此距離!如果很幸運有留下講者的聯絡方式,用文字記錄參與活動心得也是一項很好可以跟讓講者留下印象的機會。

Step4 主動擔任活動小幫手

仔細觀察會發現,每一項成功的活動絕對不僅僅只有講師一個人,像是活動會前的宣傳、分享,活動中的報到、招待、拍照攝影等等,都需要人手幫忙,如果已經參加過那個團體幾次活動,也稍微跟講者或舉辦活動的單位有點認識時,就可以主動詢問看看,我並不是那種特別熱心的人,某次因緣際會擔任活動小幫手,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很棒可以認識別人的方法,除了服務他人產生的成就感外,更可以瞭解整個活動的流程安排及規畫等等,收穫遠大於單純參加講座。
Step by Step行動方針
1.參加活動訂定小目標,提升信心
2.把握活動中回答問題或小組互動的機會,還可能有機會獲得獎品!
3.參加講座或演講時,會後主動給予講者回饋或提問
4.主動擔任活動小幫手

推薦書籍:

avatar-img
50會員
60內容數
紀錄來地球玩耍的心得 學習如何照顧身體、情緒和心靈 從書籍和戲劇中蒐集其他人類過生活的靈感 也從音樂和藝術中看見生活之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要在通勤時可以持續自我成長嗎~ 聽Podcast是個超棒的方法! 邀請你一起加入播客族的行列!
仰起頭感受陽光篩過樹葉,細細小小的光顆粒照映在臉上,那種微微溫暖的滿足,天空中雲影緩緩的移動,腳下這片青青草地隨之一明一暗,耳邊傳來小鳥清脆悅耳的歌聲,淡雅的花香撲鼻而來,大自然的運行、四季的遞嬗感覺是如此的自然......
想要在通勤時可以持續自我成長嗎~ 聽Podcast是個超棒的方法! 邀請你一起加入播客族的行列!
仰起頭感受陽光篩過樹葉,細細小小的光顆粒照映在臉上,那種微微溫暖的滿足,天空中雲影緩緩的移動,腳下這片青青草地隨之一明一暗,耳邊傳來小鳥清脆悅耳的歌聲,淡雅的花香撲鼻而來,大自然的運行、四季的遞嬗感覺是如此的自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天下沒有陌生人,只有尚未認識的朋友。” 前言:社交,從恐懼到成長的旅程 你是否曾在聚會中悄悄躲到角落,害怕與陌生人交談?是否在會議中明明有想法,卻因擔心說錯而選擇沉默?事實上,社交能力並非天生,有些人擅長與人交流,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方法並經歷了持續的練習。而那些因為過往經歷而對社交產生恐懼的人,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這件事對我以前來說,是天方夜譚>< 因為我是那種參加夜店派對(人生只參加過唯一一次),或是商務交流聚會,傻傻一個人窩在角落滑手機,或很專心吃茶點的人~ 這樣極度內向甚至有些社恐的我,後來透過「視覺筆記」這件事,成功地達成上述三大可能. 1.幫助記憶、有效學習 2.拓展人脈、建立關係 3.個
我參與的團體讓我認識了許多友善的人,也讓我學習到如何接納自我。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團體中的成長與進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天下沒有陌生人,只有尚未認識的朋友。” 前言:社交,從恐懼到成長的旅程 你是否曾在聚會中悄悄躲到角落,害怕與陌生人交談?是否在會議中明明有想法,卻因擔心說錯而選擇沉默?事實上,社交能力並非天生,有些人擅長與人交流,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方法並經歷了持續的練習。而那些因為過往經歷而對社交產生恐懼的人,
Thumbnail
「我想要交朋友,但沒辦法接受常常跟朋友聚會,這樣行得通嗎? 」帶著困惑問身邊較年長的研究所同學。忘記當年同學回答的內容,印象中聽完他的想法,還是難有結論。不想放棄在交友和保有自我間的平衡,這些年我持續探索友誼的各種可能,在失敗中,越來越看清楚內向者交友之路。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這件事對我以前來說,是天方夜譚>< 因為我是那種參加夜店派對(人生只參加過唯一一次),或是商務交流聚會,傻傻一個人窩在角落滑手機,或很專心吃茶點的人~ 這樣極度內向甚至有些社恐的我,後來透過「視覺筆記」這件事,成功地達成上述三大可能. 1.幫助記憶、有效學習 2.拓展人脈、建立關係 3.個
我參與的團體讓我認識了許多友善的人,也讓我學習到如何接納自我。這篇文章描述了我在團體中的成長與進步,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內向的夥伴們,我們通常踏入一個陌生或不熟悉的環境時,多半話少少,採取觀察的方式,先感覺一下這個場合的調調,接下來,隨著待在那個環境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才能越來越放鬆,話也會變多,也慢慢提升安全感。 很多時候,最快的方式,還是有活潑人帶領著我們去認識環境,去認識人,可以加速我們適應的時間。想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