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新聞媒體,看到酸民說:那個狗官,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在職場中,更是常聽到同事抱怨:那個小李,之前是好同事,怎麼升了官就跩起來了?講的話跟以前都不一樣,真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我比較年輕的時候,也常常跟著罵。但愈到後來愈覺得:換了位置就換腦袋,不是應該的嗎?
如果妳從少女當了媽,腦袋和行事跟少女時一模一樣,你小孩哭你比她哭得更大聲,小孩半夜一直醒來睡不著,你能說:欸我也很累耶,就翻個身不管了嗎?
如果你從職員當上主管,帶領一條團隊衝業績。你還能像以前一樣,超時加個班就唉唉叫,業績沒達標想說管他的上面還有人頂,成員有事找你你兩手一攤說我也沒辦法嗎?
換了位置,代表你換了身分,通常表示自己責任更重、要會的東西更多、考慮事情的角度要更廣、思維需要更往上提升;換了腦袋,表示你的思考和行事跟以前大不相同,本來就是應該的,試想如果換了身分,思想跟以前一樣不成熟、以自我為中心,事情最後沒做好,事敗人垮,然後再來抱怨怎麼別人對我的態度都變了。那最後只能大家一起到海邊玩沙了。
我常看到後來當上主管的某些人,自己的角色已經變了,主要任務是帶領整條團隊業績提升,但因他本來就是個非常注重人和的人,每一次不管開會或分配任務,都還是顧此失彼,很怕得罪任何人。原本,體貼或重視別人情緒可能是好事,但今天你的角色不是心理諮商師,而是業務主管,如果對自己目前角色的認知不夠,還是只想討好每一人,到最後,當然就是大家都不想吃虧,大家都在乎自己有沒有多做事,搞得這位主管灰頭土臉,經常崩潰,苦了自己,團隊的人也不好過。
記得我還在職場的時候,每次面試或任用到當今世代的年輕人,也常被他們搞不清楚狀況和創意過了頭的做事方式弄到白眼翻到後腦勺,心中OX不已。
但如今,我的身分從職場主管轉變為老師,面對的這群孩子,就是之後要上職場的Z世代。
很神奇的,我看他們的態度,不自覺的產生變化。以前在職場遇到他們事情沒做好,就是一個想巴頭的動作,誰有時間耐心了解他們心裡想什麼?
但現在,面對一張張渴望找到人生方向的臉龐,我莫名的生出許多柔情和耐性(這轉變是怎麼回事?好啦我承認有時候他們作業亂寫我也是想翻白眼)我想花時間了解他們,給他們日後面對職場、面對人生最好用的武器防身,讓他們在迷惘、困惑的時候,至少不是全然無助,還有方法幫自己。也希望能讓日後面試他們的職場主管少一點負擔哈哈。
聽說新手老師都是無可救藥的樂觀。我才不管,因為我相信心理學的「畢馬龍效應」-你相信學生孺子可教,你用正向的態度對待學生,他們是感受得到的,學生也極可能在這種相信自己可以的自我暗示下,真正變成老師心中的樣子。
我想,面對職場、面對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孩子,我們可能都需要培養這樣的思考和體認。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好的結果會發生,那現在付出的一切,到底是在瞎忙什麼?你是把自己的生命,揮霍在做一件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這未免也太悲催了吧!
相信是一種信念,信念是一種力量,力量可以讓你生出對的行動力,使得好的結果發生。
反之,亦然。
人,要選擇對的觀點來相信,並且,做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