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食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封城的這段期間最好不要想未來規劃、財務管理、全方面學習之類的事。你被困在十幾平方公尺的空間中,想這些有點獅子大開口,計畫永遠感不上變化,多事之秋很多都不用期待,但也不要害怕失望。
由於每天傳訊息,兩三天就和家人視訊報到一次,那頭總是語重心長,覺得回家鄉最好,因為有既定的(他們的)人脈,還有良好的健保 (但是勞工制度非常有待改善),又在他們視線所及之處不用太過操心。所以逼迫我三天兩頭籌備著之後要做什麼,不該一輩子就待在廚房 (台灣大部分人認為廚師還是純勞動工作,沒什麼將來可言),台灣環境好又比較穩定 (以現在疫情封城來說,在歐洲失去工作的機會比較大)。可是我總覺得自己腦袋裡不該被餵這些食物,對被隔離的人來說精神食物是首要的。
今天如果是在工作,我會很樂意用剩餘的時間籌畫接下來的計畫,可是在這幾乎所有事情都停擺的時刻,我倒是更願意吃一點精神的食糧,因為當一切又開始再度運轉時,腦袋自然就會開始運轉了 (當然我目前還願意待在廚房裡,除非哪天斷了之手可能就要重新考慮)。所以我趁機看了工作期間累積下來的書,那些是我偶然得到資訊建立起的書單,從食譜、飲食文化、民俗人類學、哲學到世界文學,在隔離期間應該是看不完了。這些知識很愉快的佔據大部分的思考時間,有時會突然把你拉扯到另一個幻想空間,或者是在小說的章節裡莫名其妙的轉變成語言學習模式,又或者在想現代節慶的吃食時瞬間想到了菜色,漸漸在腦中有了雛型。
以前大學時請法國教授寫申請廚藝學校用的推薦文,專長是新聞法文和法國建築史的他聽了我年少愚蠢的提問,用一種近乎抱歉又帶著驚訝的語氣顯露了我的無知:「不管做什麼,餐飲、文學等各種領域都是相關的,不是只有(煮菜)這些而已。」法國人儘管沒有台灣人愛談食物,但談到飲食時是無所不用其極,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可以被拿來劃進討論範疇。就像是建築與甜點的關係雖然乍看之下毫無關聯,但是以「建造」這個過程來說極其相似,從原料比例組合到烘培成型後的搭建,甚至在十六世紀糖開始盛行之後開始有了建物一般的蛋糕雕塑,直到現在建築師轉行做甜點師所創造出來的美麗藝術品,你開始發現冰山一角,卻始終看不到全部。
在這裡常有同事問我「為什麼大學念的是文學,後來進了廚房,不是差很多嗎?」,一開始我只能同意,但到最近覺得某些界線開始模糊,好像有時候你多加了一個字,就像多下了一搓鹽。讀到某個章節段落可以想起菜餚,還有吃的時候別人講過的評論 (最奇怪的,莫過於世界文學課程中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及利亞作者Wole Soyinka對於作品的評論,認為單純展現自身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衝擊是不夠的,太過於簡化國家和作者自身經歷,作品裡所表達的應該是更複雜的後殖民心理 ﹝這句是我個人解讀﹞。不知為何突然想到自己的台法混和料理想表達的是什麼?到底該怎麼詮釋?結果又把我帶到了虱目魚湯和古早味蛋糕的味道裡,差點沒落掉講課內容)。
單純的討論食物是一回事,用其他角度去理解食物又是一回事。在廚房裡你會為了食材、烹調方式、呈現方式去思考,貫徹一切實際的層面;出了廚房一個月多,有機會在不同的機緣裡重新認識食物是一件非常美好的樂趣。像是 (據說是) 首位提出混和式料理 (cuisine fusion)的美國大廚,就是用爵士樂來做比喻,可以說是雙重樂趣的類比了吧!
這些封城精神糧食當然不只有看書而已,所有找得到的家中樂趣都跟他息息相關,但若即若離。要釐清可能困難些,卻也不影響食慾,你總能找到時間 (食材倒是不一定) 去做想做的,花上比平常多一點的時間好好準備一頓飯,如同它是你的生活般去經營。所以,所謂的精神糧食也可以是一頓完美的晚餐,拍照分享,和同事朋友們遠距離共享 (convivialité),想辦法用鍵盤散播點香味,最好是提供一點想像。
想像又是另一種封城糧食了,既然身體不能遠走,但想像力可以高飛,可以遁地。有一天畫著圖,充滿了幾何圖形。正當把小正方形畫進大圓圈裡時,猛然想起芋頭米粉,那在大圓碗裡充斥的線條、圓形、長方形和方形,還有眼簾下吸收的香味。於是馬上決定了下一個精神糧食,讓人接續想像。封城,自己一個人也不是不好,與其去想那不知是否能成行的計畫,不如讓自己好好沉澱工作時的驚驚擾擾。
飲食感想,料理創作,廚房故事。 專業廚房有所謂的學問與專精,最最重要的卻是瘋狂。 食物帶來的衝擊,環境同事的衝擊,超長工時連續打擊。 歡迎來到我們的熱愛與瘋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餐廳對實習生好不好,取決於大廚給予多少機會和是否轉換工作檯;同事對實習生好不好,是別人判斷自己對自身要求多高,還有相對的,別人對自己能力有多大的期待。 不管選擇的實習餐廳是對的錯的、好的壞的,需要的都是時間證明。在懂得規矩之後,就是在時間內發揮限度的自由。
最近剛好來到兩年一度職涯倦怠期。 不確定是否有人和我一樣容易倦怠,不過通常廚師在同個職場待不久,尤其是工作素材和動作都不變時,特別容易讓人身心疲憊。
從瑪德蓮蛋糕開始 雖然最有資格犯錯的人是實習生,但能不犯錯就不犯錯,能花最短的時間做完該做的事,就是身為廚房實習者每天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酒館實習生第一件要知道的事:階級制度。 廚房階級沒辦法用詼諧的方式解釋,再怎麼小規制的廚房總會有人當頭,至於底下的分工就看廚房規模大小和菜單來決定。從行政大廚、執行大廚、二廚、副二廚、第一組長,部門分組長、副組長到廚助和洗碗工,實習生和學徒究竟該排哪裡呢?
從實習開始說起。 那是大學畢業後來法國的第一年。從廚藝學校畢業前必須有三到六個月的實習,儘管大廚會建議幾間餐廳實習,自己也可以挑選想要的餐廳。當時酒館主義(bistronomie)正蓬勃發展,想了解的我於是選了傳統法式高級酒館實習。
餐廳對實習生好不好,取決於大廚給予多少機會和是否轉換工作檯;同事對實習生好不好,是別人判斷自己對自身要求多高,還有相對的,別人對自己能力有多大的期待。 不管選擇的實習餐廳是對的錯的、好的壞的,需要的都是時間證明。在懂得規矩之後,就是在時間內發揮限度的自由。
最近剛好來到兩年一度職涯倦怠期。 不確定是否有人和我一樣容易倦怠,不過通常廚師在同個職場待不久,尤其是工作素材和動作都不變時,特別容易讓人身心疲憊。
從瑪德蓮蛋糕開始 雖然最有資格犯錯的人是實習生,但能不犯錯就不犯錯,能花最短的時間做完該做的事,就是身為廚房實習者每天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酒館實習生第一件要知道的事:階級制度。 廚房階級沒辦法用詼諧的方式解釋,再怎麼小規制的廚房總會有人當頭,至於底下的分工就看廚房規模大小和菜單來決定。從行政大廚、執行大廚、二廚、副二廚、第一組長,部門分組長、副組長到廚助和洗碗工,實習生和學徒究竟該排哪裡呢?
從實習開始說起。 那是大學畢業後來法國的第一年。從廚藝學校畢業前必須有三到六個月的實習,儘管大廚會建議幾間餐廳實習,自己也可以挑選想要的餐廳。當時酒館主義(bistronomie)正蓬勃發展,想了解的我於是選了傳統法式高級酒館實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這個空間發表了,一直思考要如何利用這個空間,喜歡烹飪加上外派的關係,分享一些海外因地制宜的做菜心得;四處走走逛逛分享所吃所見所聞;但其時有更多時間是在工作中或下班後的學習,似乎也可以在這空間中分享。 外派工作和在台灣工作在環境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必須要自主規劃下班時間,在台灣,下班後
第四章 大學租屋在外時,我平常沒事都開著旅遊生活頻道當背景音,跟著節目嚐遍世界各地的美食,潛移默化下開始對甜點製作萌生興趣。 我先從最簡單的果凍奶酪開始挑戰,因為需要的食材和工具不多。成功幾次後開始想試試烘焙,我自行添購一台迷你烤箱放在房間,就是一次只能烤兩片麵包那種,然後我竟然就大膽在房間內挑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忙」字拆開就是心字旁和亡,心死了、不見了,忙到「無心」是也!
僅僅四個字,打破所有垃圾食物的魔法。
Thumbnail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抱著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新戰場,但是潛意識裡的我,並沒有明白地說,這一套食材準備的工作幾乎已經完成了。 2020對全世界而言是一個混亂的起源,對我而言,2020也是個混帳的開始。甚至現在想起這個年份,類PTSD的恐慌不禁從腹底開始打滾。   未來無法預測,甚至連明天的太陽是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在繁忙日子裡,本文將探討烹飪不僅填飽肚子,更是記憶與思考的冥想之旅。 烹飪之道:舌尖上的記憶練習 在繁忙的日常中,烹飪是填滿肚子的必要工序,是一門藝術,一種冥想,甚至是一種記憶與思考的訓練。 每當我們在廚房裡忙碌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馬拉松,工作記憶會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無形的鍛煉。
Thumbnail
對於燉飯的遐想,是在細心慢熬之中誕生 熱騰騰上桌,濃厚奶香包覆著吸飽高湯還帶有硬芯的米粒 這是我想像的燉飯,然而想像可是不能當飯吃的!
Thumbnail
這是我在英國念編舞碩士時寫下與食物相處的文字 當時天天和藝術碩論大眼瞪小眼,擠不出論文只好洗手作羹湯 2020年三月中英國因為疫情封城,天天料理三餐的情況下 我的胃再也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食物,於是未來室友的一箱空頭包改變了我的烹飪人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在這個空間發表了,一直思考要如何利用這個空間,喜歡烹飪加上外派的關係,分享一些海外因地制宜的做菜心得;四處走走逛逛分享所吃所見所聞;但其時有更多時間是在工作中或下班後的學習,似乎也可以在這空間中分享。 外派工作和在台灣工作在環境上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必須要自主規劃下班時間,在台灣,下班後
第四章 大學租屋在外時,我平常沒事都開著旅遊生活頻道當背景音,跟著節目嚐遍世界各地的美食,潛移默化下開始對甜點製作萌生興趣。 我先從最簡單的果凍奶酪開始挑戰,因為需要的食材和工具不多。成功幾次後開始想試試烘焙,我自行添購一台迷你烤箱放在房間,就是一次只能烤兩片麵包那種,然後我竟然就大膽在房間內挑
Thumbnail
閱讀文學和文學飲食揉進生活日常,既消暑也飽滿,尤其在靜瑟午後。對身為美食作家又罹患重病後重獲健康的作者來說,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人生,逛市場和墳場更勝博物館。
Thumbnail
「忙」字拆開就是心字旁和亡,心死了、不見了,忙到「無心」是也!
僅僅四個字,打破所有垃圾食物的魔法。
Thumbnail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抱著什麼樣的心境進入新戰場,但是潛意識裡的我,並沒有明白地說,這一套食材準備的工作幾乎已經完成了。 2020對全世界而言是一個混亂的起源,對我而言,2020也是個混帳的開始。甚至現在想起這個年份,類PTSD的恐慌不禁從腹底開始打滾。   未來無法預測,甚至連明天的太陽是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在繁忙日子裡,本文將探討烹飪不僅填飽肚子,更是記憶與思考的冥想之旅。 烹飪之道:舌尖上的記憶練習 在繁忙的日常中,烹飪是填滿肚子的必要工序,是一門藝術,一種冥想,甚至是一種記憶與思考的訓練。 每當我們在廚房裡忙碌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馬拉松,工作記憶會在此過程中得到了無形的鍛煉。
Thumbnail
對於燉飯的遐想,是在細心慢熬之中誕生 熱騰騰上桌,濃厚奶香包覆著吸飽高湯還帶有硬芯的米粒 這是我想像的燉飯,然而想像可是不能當飯吃的!
Thumbnail
這是我在英國念編舞碩士時寫下與食物相處的文字 當時天天和藝術碩論大眼瞪小眼,擠不出論文只好洗手作羹湯 2020年三月中英國因為疫情封城,天天料理三餐的情況下 我的胃再也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食物,於是未來室友的一箱空頭包改變了我的烹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