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運動改造大腦」,啟動!

    引言

    技術上來說,這篇算是在炒冷飯。XD
    由於每年一次的運動月,已經變成部門的傳統了,但這次和去年又有很大的不同 – 有一整批新的團隊加入了我們。因為這次帶領的團隊又整個都不一樣了,印象中…這批團隊應該都沒看過我這些激勵文吧?所以我決定把去年用來激勵大家運動的冷飯拿來炒一下。
    運動改造大腦》印象中是我3年前看過的書了吧,對於有強烈追求成長慾望的我,一直是我推薦大家放在自己書架上的口袋名單。大家從小到大,身邊多少都會看過有的人就是會玩又會讀書,天生就是人生勝利組的成員。孰不知其實你我都有同樣的潛力,只是我們都被錯誤的教育體系所耽誤了。
    好消息是,這一切都仍然有救,你可以再重返人生勝利組,而且方法出乎意料的簡單。

    書摘

    零時體育計劃
    這是一個在美國的內帕維(Naperville Central High School)高中的真實故事:在正式上課前,先上體育課!
    這個被稱呼為「零時體育課(Zero Hours Physical Exercise)」的計劃,要求學生們在這堂體育課中,要達到一定強度的運動,然後科學家和醫學家們再來觀察他們後續的上課狀況。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這不是傳統的體育課,這些志願參加計劃的學生,所需接受的運動訓練遠比其他上體育課的學生還要吃重,他們必須持續達到自己心跳率的80%到90%。 對於成為這個計劃的白老鼠,學生們有什麼感覺? 「我想還不錯吧?」蜜雪兒說。「除了每天必須早起,流一身臭汗,我覺得自己的頭腦變得比較清楚了,我是說,去年我動不動就亂發脾氣。」 除了情緒獲得改善,其他參與計劃的同學也一樣,學期結束時統計出來,閱讀理解能力比剛開始時增進了17%,比習慣晚起且上正常體育課的同學們進步了10.7%。
    作者是個實事求是的醫師,在這個研究結果確實被證實以前,沒人想過運動跟大腦是有關係的,但在內帕維市的這個計劃結果,讓他從學生所在的環境,家長的社經地位,這些學生在計劃前後的成績數據,甚至到這些學生畢業後的社經地位追蹤調查,一再的證明了:參與計劃和沒參加的,真的有巨大的差別。
    書中提到了一個攀岩牆的例子,攀岩者需帶上眼罩,只能靠夥伴的指令抓附下一個岩塊。在這個活動中,體育老師注意到孩子們都會互相合作,而不是互相競爭,而這也是體育老師要教給孩子的重要觀念:
    「如果你問大家,我們希望學生在念完高中,踏出校門時,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要具備溝通能力,小組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冒險的能力。但這會在什麼課中訓練?自然課嗎?我不這麼認為。」
    除了在數據上有所差別以外,人體運動學家及神經學家們,也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了這個結果:
    他們找來40位學童,有20位體適能較佳,其他20位則較差。在進行認知能力測驗時,同時也插上檢測儀器,測量他們的腦波變化。結果發現體能健康者有較頻繁的腦波活動,而且是有較多的牽涉注意力的神經元受到啟動,參與被指派的任務。換句話說,體能越健康,注意力越集中,成績當然就越好。

    改造「學習」效果
    大腦的學習,在書中提到非常詳細的原理,不過大體上可以視為「神經元與神經元的連結結果」。我們都知道複習可以加強學習效果,因為複習可以加強神經元的連結效果,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大腦有足夠的養分(就是什麼血清素啦,BDNF之類的醫學名詞)。
    推翻認知的實驗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結論,但其實在這個結果被證實前,「運動可以改造大腦?」基本上就是一句會笑掉醫學家大牙的玩笑話。隨著零碎的跡象一直出現,科學家在大腦老化及失智研究人員的實驗中,發現老鼠的海馬迴(掌管記憶能力),竟然在運動組獲得顯著的能力提升,這讓他們開始推翻了以往的認知了:
    跟人類不同,囓齒動物天生就喜愛運動,而且卡特曼的老鼠一個晚上可以跑好幾公里。這些老鼠一共分成四組:跑兩晚,跑四晚,跑七晚及沒得跑的對照組。當牠們的腦部都被注射一種可以跟BNDF結合的分子,經過掃瞄後,不只實驗組的BNDF含量遠超過對照組,而且跑得越長的含量就越高。可是當看到亮區是落在海馬迴之後,他們還不敢相信那是真的:「那時我說,糟糕了,各位,海馬迴他 X的竟然亮了起來,這一定是哪裡弄錯了,我們得再做一次實驗。」但沒想到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些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完全沒想過運動會跟大腦有關係。雖然從一次次追蹤取得回來的數據上都看得出這個訊息,但沒想到透過腦波掃瞄,竟也能直接證明這個事實:運動真的可以鍛練大腦。
    運動能為大腦替換零件?
    科學界始終認為大腦一但過了青春期就會定型,也就是說我們一生能擁有多少神經元,在出生時就固定了。我們可以根據喜好重組突觸,但神經元只會變少,不會變多。而且若你有一些不良習慣(像是喝酒),還可能加速神經元的減少速度。
    但你猜怎麼著?腦細胞會再長回來,而且是數以千計地長回來。 運動可以製造出神經元,而豐富的環境刺激會幫助它們存活下去。
    書中提到,帶有比走路還複雜的肢體運動,在強度相同的前提下,訓練到大腦的效果也較為顯著。即便如此,不管是用跑的,還是用快走,還是真的去學跳舞或武術,再怎麼樣都比完全沒運動的人,認知能力都會提升許多。
    我自己確實有這個經驗。進公司後約三、四年吧,那時踢踏舞正流行,我甚至在規劃如何製作一款踢踏舞的遊戲。當時我想,為了要掌握到踢踏舞遊戲化的可能性,我自己應該得去真的學學踢踏舞究竟是怎麼跳的,才能把遊戲做得好玩。結果沒想到這一學下去,一口氣就學了三、四年,也幫我成功減下快8公斤,最重要的是我的認知能力確實也是在當時是最敏銳的。

    改造「壓力」處理
    大家都只聽過運動可以減緩壓力,但應該從來就沒人認真去想過為什麼。若認真看過書上的解釋,你會更有動力,能說服自己要用「運動」來舒解壓力,而不是喝酒或抽煙等不健康的方法。
    運動是如何解決壓力問題的
    對大腦而言,「壓力」其實無所不在,就連你從椅子上站起來,這其實也是一種壓力,更別說是讓你感覺疲累的運動了。那運動舒解壓力又是怎麼回事呢?
    運動這種壓力,確實會產生耗損細胞的副作用,但在運動後的修復機制,卻會讓細胞變得更經久耐用,以應付未來的挑戰。神經元就像肌肉一樣會塑造及分解,而壓力使得它們變得更有彈性,運動就是這樣強迫身心作出調適的。壓力到處都是,只是程度大小不同而已。而運動造成的壓力,很巧妙也很精細的,就是剛好能讓我們的大腦激發肌肉及神經元的修復機制的程度。持續的運動,就是持續的訓練我們的大腦,以便將來能夠面對更大的壓力。
    員工愛運動,公司倒不了
    書中舉出相當多的統計報告,有在運動的員工請病假的量變少,對工作滿意度更高,而且即便中午做了夠強的運動,消耗了大量的體力,但反而到下午變得更不容易疲倦。

    能改造的點還很多

    這本書真的蠻多頁的,真心建議不要一口氣,也不要三口氣看完,就像是一趟旅程一樣,細細的品嘗作者訴說的故事情節及醫療理論。其實醫療理論也不難懂,只是要克服一下專有名詞恐懼症吧,我想。後面會繼續說到「焦慮」,「憂鬱」,「注意力缺失」,「成癮」,「荷爾蒙變化」及「老化」。這意思是說,到進棺材前你都應該一直運動,因為在你人生的每個階段,運動都會發揮它的效果及價值。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常講到的一個觀念:
    許多人都希望有什麼藥,可以幫他們解決各種身體的疑難雜症。我們創造的藥,就是有各式各樣的副作用。最好的藥其實就是運動,因為運動會很巧妙的控制身體的所有激素,以完全平衡的方式取回你身體的掌控權及穩定性,又不用花大錢買,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