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做翻譯社的合作譯者,你隨時都被比較

以前做筆譯比現在好賺一點。現在翻譯每個字的價格已低到破盤價,讓我覺得爆肝接案花費的時間還不如拿來創作自己的文字。如果命運和荷包允許,我不想做別人的翻譯機,做自己的發聲機更值得不是?以前在圈內沒感覺,如今出了圈子回首發現,譯者的每個作品和表現都隨時被拿來比較。

外包翻譯、兩位候選譯者

公司因為有一篇超艱澀高難度的中文技術性文章,不想多耗費時間成本讓自己的員工翻譯成英文,所以打算外包給翻譯社A。
翻譯社A的官網非常簡陋,稱旗下有200位譯者,想也知道就是好的、壞的、參差不齊的譯者可能都算進去了。會這樣想,是因為我合作過的另一家超簡陋翻譯社B,曾給我一個案子,要校對旗下某個譯者的譯稿。當時我校對那份中翻英的譯稿好想切腹自殺,因為從頭到尾有很多文法和語法的誤用、單字的選字也奇葩無比,難怪要丟給我校對修稿,我幾乎把整份稿子重新翻譯一遍了。我當時就很懷疑這家翻譯社的譯者審核標準,怎麼連這樣的譯者也收啊。
把話題拉回來,總之翻譯社A收到委託之後,翻譯規劃師就寫信來說手上有兩位候選譯者可以接案,要我們提供可試譯的其中一段文字來試用他們看看。規劃師強調其中的一號譯者是專門翻譯材料類的技術性文章,很適合我們這篇要送譯的文章,而二號譯者則不是這領域的。
所以我們特別抓了一段專有名詞最多的段落給他們試譯。原本以為八九不離十,應該是有經驗的一號譯者會被我們選中。結果卻出乎意料,一號譯者翻譯出來的英文讓人有看沒有懂,且文意和中文原文不太符合,看得出應該是一邊瞎猜意思一邊翻譯,這踩了翻譯的大忌;反倒是沒經驗的二號譯者變成黑馬,雖不完美(人非聖賢啊),但有貼近到八九成,自然會雀屏中選。

三角關係下的譯者

以前在圈內的時候,我們譯者一直被交譯稿的時間追著跑(今天傍晚接到案子,明天或再隔天的上午交件),可能只顧著想辦法擠出專業貼切的翻譯詞藻,卻沒注意自己在雇主(翻譯社)和顧客(翻譯委託者)的眼中,是什麼樣的存在。
直到這次遇到公司外包翻譯,難得能用原本不屬於自己的視角來看待和挑選其他譯者時,更深刻體會到譯者的身分卑微,以及譯者單純是個可隨時被替換的人肉翻譯機。
如果譯者自認自己的外語能力很強又很專業,因而自滿,以為翻譯完成後不校稿就交出去,或隨便應付交差了事,就不會被別的譯者取代的話,那就真的錯了。不管是合作多久的譯者,只要你被賦予案子,突然出了個比較明顯的紕漏(例如前述很有經驗的一號譯者),馬上就會被另一個譯者取代。翻譯社的譯者就跟一般公司的員工一樣,少了一個譯者,還有上百個優劣不齊的譯者,隨君挑選(翻譯公司是不缺譯者的)。誰的翻譯口吻或句法剛好合到委託者的口味,他就取代了你的位置。你只是滄海一粟。所以譯者的身分是很渺小的。
這代表每位譯者都會隨時被翻譯社和顧客拿來互相比較。你一個小地方粗心沒注意到,馬上會成為被客訴攻擊的點。這也是為何有的翻譯社契約會註明,交稿前一定要校稿與潤稿,只是翻譯社沒跟你說,你的譯稿薪水才不包括那些校稿需花費的時間呢,You do the math(你自己算數學,自己算時間成本吧)。

顧客預期的

是譯者不失準的專業和貼近完美的譯作

前面提過翻譯社B要我幫某位譯者校稿和潤稿。我想那位譯者很有可能也被翻譯社打入冷宮,因為如果我是翻譯社的話,絕對不敢用這樣的譯者。這故事告訴我們,身為譯者,永遠都被跟別人比較、被挑選,你必須隨時保持在專業和精準的頂端,永遠要記得檢查譯稿,錯一步可能就會失去百步!
噢對了,如果你被顧客抓到翻譯出包,不聽話修稿的話就別想拿稿費(至少會被扣大量稿費,而且扣費標準由翻譯社說了算)。夠「用心」的顧客會督促翻譯社命令你不斷重複校稿潤稿,直到顧客滿意為止,這中間有可能要來回三四次呢,You do the math!
更多生活好用的英日文都完整收錄在「擊破你的怪怪英日文」專題,喜歡我作品的話懇請追蹤或訂閱我的方格子專題! 🙏🙏🙏
或透過我的讚賞公民平台訂閱支持我的系列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