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找回專注力的手段

其實從很久之前,我就已經自我覺察到,我的專注力越來越差。
常見狀態: 每次做一件事情,總是無法專心做到底,從事的過程,只要眼前的事物,出現了可以讓我聯想到其他事物的線索,我就會被這條線索,拉到另一件事情上;然後在另一件事情上,又發現了新的線索,又再度被拉到另另一件事...。不受控的循環。
我的專注力本該是一條筆直的主幹道,但總是被中途分叉出來的交流道,帶到一條又一條的無名小路。
像今天,我告訴自己該持續寫作了,所以吃完中飯,我就坐在電腦前,打開方格子準備要寫作,結果寫到一半想到「啊,我的電子書櫃還有一本寫作書沒結帳」所以我就開了另一個視窗去書店買書。
然後買書的過程想說,再看一次書評好了,就又點開另一個視窗,跑去看書評;然後書評裡,有人也推薦另一本書,於是我又開了一個視窗去看那另一本書....
然後搞到現在都要吃晚飯了,我還沒打完方格子的持續寫作。
非常糟糕。
其實我大概知道這樣一直分心的腦運作,是來自於我的工作。我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分心的日常。
我是管理者,但我是一個拒絕合作、總是自幹著的管理者。大多的工作,我能自己做,就自己做。
所以每天上班,我總是忙碌的親手執行那些我腦子裡的天馬行空,我要一邊想著想、還要一邊想著做。
但想著想著的過程,總是會被那些,需要我立刻決策的事情緊急打斷。打斷的方式很多種,有電話、LINE、Email、FB、各種teg我的群組,還有需要立刻知道答案,所以直接本人出現在眼前的夥伴....
我每天就是一直不斷的被打斷。因為太習慣被打斷,腦子已經被制約就是要被打斷,所以現在即使沒人打斷我,我也會自己打斷自己(神奇的大腦)。
這是我研究自己後,目前的結論。
這樣分心、跳躍的思考方式,讓我對一件事「已經做完了」沒有很篤定的確定感,也因為都不敢確定,所以一整天下來,也沒有「太棒了,今天事情都做完了」的強烈感受。所以,一到傍晚,我整個人就就會開始焦慮,不確定今天一整天,自己都做完了什麼。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真的。
我是認真有意識的感覺到,自己腦子正在散亂化;且因為對事情沒有完成感,所以對已完成的事,也沒有深刻的記憶,間接影響到很多後續。
該自救了。
我打算這樣開始。
我買書。這陣子我買了一些幫助專注力的書。雖然要專注看完這些,教我如何保持專注力的書,本身就要先有專注力,而我現在就是沒有專注力;但這是最基本的方法,得試。
然後,每天心算一百題。這個方法我之前試過,有效,現在我要重新開始,希望這次不要中斷,可以像持續寫作一樣,一直持續。
最後,加強輸出。這是我現在,正在閱讀的專注力書「最高學以致用法」教的方法,不管是說、寫都好,就是要輸出。輸出可以幫助你專注、記憶、確認已知。
題外話的介紹一下這本書,這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看起來像是在教學習效率,但我目前看下來的感受是,與其說這是一本在教學習方法的枯燥工具書,倒不如說,它是一本「專注學」的哲理書。
裡面沒有苦澀的奧義,都是介紹一些很平易靜人的輸出好處,例如,就算只是說說自己昨天發生什麼事也會有驚人記憶效果、不要小看謝謝的力量,甚至還有教怎麼寫作!
比起嚴肅的「學習方法」,這本書傳遞更多的是,正觀念和正能量。而且章節和章節之間沒有連續性,所以很適合擺在床頭,睡前隨意的翻、隨意的讀。
而且書中的插圖也非常可愛,圓圓的小人,讓我即使不讀文字,也有看繪本的愉悅感。
看了非常療癒的小人插圖:)
看了非常療癒的小人插圖:)
回到正題。
所以,未來我也要盡量增加我的輸出,不管是社會觀察、心情日記、讀書心得...,都多多益善,多多以說、寫的方式表達出來。能表達,表示至少我記住了。
最後,恢復以前讀書時期的習慣─戴耳機。
就像從前一樣,耳機裡,放著沒有歌詞的音樂、或是我聽不懂語言的音樂,反正就是我無法跟著一起哼唱的音樂。
讓耳機裡的音樂,環場包覆式的籠罩住我的世界,讓我環境真空,這樣的狀態下做一件事,我很容易忘我。
我現在很需要忘我的專注力。
昨天下午我試過了。
我戴上耳機,閱讀一些專欄文章,效果奇佳,很容易進入到一種,可以意識到自己正在專注的感受,會持續這樣下去。
我現在打文章也是戴著耳機。
以上。
今天,就是一篇發願文,期待自己可以藉由「發文」這個儀式,開始我的專注力復健之路。
持續寫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