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本真的自己,跨越我們與孝的距離那道鴻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剛剛結束,社群媒體裡熱鬧的節慶貼圖鬧騰得滿天紛飛,不禁思索,除了商業炒作的消費餽贈及行禮如儀的豪華餐敘,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經營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與父母的關係,緊密親近而融洽,確實是個美好的祝福,你大可跳過這篇文章;但如果你與父母相愛相殺、既渴望靠近彼此卻又害怕被傷害,親子間充滿剪不斷理還亂的的愛恨糾葛,也許這篇文章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助益。
人生最美如初見
人生最美如初見
每個人都曾經是純真無邪的嬰兒,絕大多數人呱呱墜地時,父母滿心地喜悅與期待,等著迎接著新生命的降臨,除了祈願平安健康地成長,別無他求。
孩提時期,我們對父母懷著純然而無條件信任的孺慕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開始愛之深,責之切,從飲食、言談、個人情緒與感受、學習、交友、穿著、消費、金錢觀、就業、擇偶、人生選擇、隱私……,對子女投射的期待、評判與掌控愈來愈多,相處的摩擦與心結遽增,親子間的距離愈來愈遠,能與彼此分享的喜怒哀樂愈來愈少。
曾幾何時,敞開的心扉開始緊閉,取而代之的是高高築起的心牆,日復一日,終至形成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這種世代間的難題,舉世皆然。
身為華人,我們還被所謂炎黃子孫的「孝道」所束縛,不但要「孝」,而且還要「順」。
若是膽敢忤逆父母的心意,就得背負「大逆不道、不孝」的罵名,於是,家庭成為是非對錯、二元對立拉鋸的戰場,或者子女委曲求全、犧牲自己以滿足父母需求與期待,這種道德枷鎖將原已消磨殆盡的親情壓得更加沉重。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如何跳脫身分角色、權利義務責任、道德規範、集體意識信念……種種框架,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本真純粹的關係,只是純然而平等地相處?
【延伸閱讀】

樹立界限,止損療傷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尤其是成年人。即便面對自己的父母,仍然應該對於自己的物品、身體、空間、重要人生抉擇,有清晰而明確的界限。
如果界限不清晰,很容易將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認定為了要孝順,不願拂逆父母的心意,因而犧牲妥協,障礙住自己的選擇;從更深的層次來看,這是源於不敢面對自己真心渴望的事物,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不容諱言,父母有其自身觀點與需求,一份真誠而平等的關係,並非基於道德規範、社會信念體系,或出於角色及責任義務,而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在相互磨合及坦率溝通中,釐清彼此需求,盡可能找出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達成共識。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無法和諧共融,家庭始終處於是非對錯的拉扯中,也許分開會較彼此消耗更好。
倘若為了盡孝,不願勇敢樹立界限,勉強自己委曲求全,犧牲配合父母的期望,但內心怨懟憤慨,那麼親子間殘存的愛持續消磨耗損,是必然的結果。
【延伸閱讀】

與自己和解,回歸本真

成長期間,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與力量,去辨別父母的言行舉止與管教方式,有哪些是出自於控制,哪些則是出自於真正的愛。
也許我們盲目地接受了父母的評判與信念,認同自己不夠好、又笨又懶又慢、不如他人聰明、優秀、外貌出眾……,或者我們走上了對立反抗的道路,而與父母漸行漸遠……,不論是哪一種結果,都對親子關係及自我價值造成了傷害。
絕大多數的父母並非蓄意傷害子女的自尊,囿於自身成長背景、人生經驗、社會信念體系…,他們只能給出自己僅有的一切,無法給出不屬於他們的事物;更多的時候,父母也深陷於恐懼焦慮、或對自我實現未竟圓滿的遺憾中,而將此投射在我們身上。
如果我們承諾於自我意識的覺醒,願意成為一個真正獨立成熟的個體,從親子關係中的受害者角色走出,明白父母已經竭盡所能,便會接納他們如其所是,收回對父母的怨懟、期待、評判,從怨懟及愛的渴求枷鎖中掙脫出來,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與自己和解,不再用父母的眼光評判自己,而是成為自己力量的泉源,學會呵護寵愛自己、為自己加油打氣,放生自己、也放生父母,把生命的自主權歸還彼此,對父母真心的感恩才有機會萌芽。
我們能给予子孫兩個最大的禮物是:根和翅膀。

唯有體驗過真正的自由與奔放,才能心甘情願地歸巢反哺
無論接納與否,我們傳承了父母的血脈基因與人生經驗、信念價值體系,這是我們今生靈魂藍圖的腳本設定,這趟地球之旅的根源起點。
身而為人,我們藉由經歷各種起伏跌宕的人生體驗,以完成靈魂的進化。
如果父母給不了我們一雙高飛的翅膀,何妨展開雙翼,成為本來所是的自己,盡情翱翔於天地之間。
唯有體驗過真正的自由與奔放,才能心甘情願地歸巢反哺,這難道不是「孝」真正的涵義嗎?

用一年的時間,以季度劃分,規劃四大主軸系列,完整涵蓋「負面情緒清理」、「信念置換」、「找回自己」以提升自我價值及愛自己指數,以及「從我到我們」,分享成熟良好的溝通互動模式等幸福人生四大關鍵要素,重新打造人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喜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月份就像是踩踏著風火輪般飛也似地向前狂奔,不知不覺竟完成了這趟神奇的旅程。在方格子上的出版專題,超越對讀者的承諾,完成了四篇文章的撰寫。一系列課程精華與能量金句分享,透過夥伴的反饋,帶給我滿滿的喜悅與感動。兩項實修行動方案,提升覺察力和定力,跳脫出頭腦小我的掌控,以往覺得是困擾的問題,現在...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疫情對全球經濟發展、生活型態造成衝擊、少子化、高齡化、隔代教養、啃老族、中年危機、原生家庭及親子教養議題、女性意識覺醒、自我實現、貧富差距…等課題,各種林林總總的挑戰,讓人難以從緊繃的節奏中舒緩下來。若不學會有效釋放壓力及負面能量,長期累積下來,終究難逃身心失調反噬的命運
如何不受外界紛擾影響,如颱風眼般處於風暴中心的寧靜?如果你受夠了外界紛紛擾擾的影響,要終止混亂的人生,那麼,你需要開始調整自己的運作模式,如同肌肉的耐力要靠鍛練,無法僅靠看健身視頻而獲得;心智填塞的知識再多,也無法具備足夠的定力與智慧,這完全關乎修練。其實,有一個極其重要而又非常簡單的方法,那就是
發生重大事故的當下,如何不捲入事件的渦流,與大眾和集體意識共振,而是出發自更高的維度與視野,回到自己內在核心,回歸寧靜的中心點,去提問:「如果我願意貢獻一份心力,那麼在這個事件中,我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還能做些什麼?」為身邊所有人提供一股安定的能量,成為這個場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大道至簡」。行動比知識更重要 ! 三月份我發起「牛轉乾坤之幸福人生」專題,同步啟動共修社群。以最輕易的方式,協助大家拿回生命的主導權。 「一座照亮暗夜的燈塔,就是混亂人生風浪中的一個立足之地,當你願意依循黑暗中指引的方向,鍥而不捨地持續前行,將會形成足夠長的槓桿,撬動起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量!
深陷在充斥著擔心、恐懼、焦慮、悔恨…的生存模式中難以自拔,在能量的耗損與卡滯中奮力掙扎,這樣的人生,豈是靈魂要來地球體驗的終極目標? 此生到底所為何來? 想要全然發揮潛能,活出靈魂藍圖設定的最高版本,活出輕易、順流,充滿愛、和平與喜悅的生活
四月份就像是踩踏著風火輪般飛也似地向前狂奔,不知不覺竟完成了這趟神奇的旅程。在方格子上的出版專題,超越對讀者的承諾,完成了四篇文章的撰寫。一系列課程精華與能量金句分享,透過夥伴的反饋,帶給我滿滿的喜悅與感動。兩項實修行動方案,提升覺察力和定力,跳脫出頭腦小我的掌控,以往覺得是困擾的問題,現在...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疫情對全球經濟發展、生活型態造成衝擊、少子化、高齡化、隔代教養、啃老族、中年危機、原生家庭及親子教養議題、女性意識覺醒、自我實現、貧富差距…等課題,各種林林總總的挑戰,讓人難以從緊繃的節奏中舒緩下來。若不學會有效釋放壓力及負面能量,長期累積下來,終究難逃身心失調反噬的命運
如何不受外界紛擾影響,如颱風眼般處於風暴中心的寧靜?如果你受夠了外界紛紛擾擾的影響,要終止混亂的人生,那麼,你需要開始調整自己的運作模式,如同肌肉的耐力要靠鍛練,無法僅靠看健身視頻而獲得;心智填塞的知識再多,也無法具備足夠的定力與智慧,這完全關乎修練。其實,有一個極其重要而又非常簡單的方法,那就是
發生重大事故的當下,如何不捲入事件的渦流,與大眾和集體意識共振,而是出發自更高的維度與視野,回到自己內在核心,回歸寧靜的中心點,去提問:「如果我願意貢獻一份心力,那麼在這個事件中,我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還能做些什麼?」為身邊所有人提供一股安定的能量,成為這個場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大道至簡」。行動比知識更重要 ! 三月份我發起「牛轉乾坤之幸福人生」專題,同步啟動共修社群。以最輕易的方式,協助大家拿回生命的主導權。 「一座照亮暗夜的燈塔,就是混亂人生風浪中的一個立足之地,當你願意依循黑暗中指引的方向,鍥而不捨地持續前行,將會形成足夠長的槓桿,撬動起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量!
深陷在充斥著擔心、恐懼、焦慮、悔恨…的生存模式中難以自拔,在能量的耗損與卡滯中奮力掙扎,這樣的人生,豈是靈魂要來地球體驗的終極目標? 此生到底所為何來? 想要全然發揮潛能,活出靈魂藍圖設定的最高版本,活出輕易、順流,充滿愛、和平與喜悅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