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這件事其實是可以有意識的養成的,而且可以很輕鬆,逐步調整,每一天進步1%,一年之後你就會有37倍的成長,是不是很驚人,透過原子習慣這本書,趕快來看看到底怎麼做到吧!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行為改變的有三層次的,最外層是結果,中間一層是過程,最裡層則是是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會驅使你改變過程,最後演變成你想要的結果,如果想從結果開始改變,你就會覺得困難重重,因為你沒搞清楚自己的核心是什麼,想要改變的真實理由是甚麼?
目前的我想要改掉隨手亂放東西的習慣,曾經成功過,只是不久後又恢復原狀。
改變習慣為什麼困難?
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習慣的時候,專注的都是目標而不是系統;目標指的是結果,系統指的是過程,目標只能暫時的去改變你的生活。
像我想要改掉隨手亂放東西的習慣,一直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我只想改變結果,我以為只要把東西放回原位就好,然後靠自制力在驅動我的行為,所以並不持久,書中就提到,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我們要做的是去打造一個更有紀律的環境。
為什麼我會反覆的一直去執行隨手亂放物品,是因為隨手亂放可以帶給我帶來一個立即的反饋,讓我覺得自己有掌控權,可以待會再把東西放回去,但後來我根本沒有把東西放回去,而且雜亂的桌面能會讓我覺得很煩躁。
習慣之所以會成為習慣是因為他帶給你正向感受,也就是隨手亂放東西帶給我的反饋其實是愉悅、是開心的!所以我才會不斷重複這件事。
你也可以想一想那些你想要改掉壞習慣,是不是其實也帶給你一種正向的感覺呢?
養成習慣的四步驟
他們是一個正循環,從生活中的提示找到渴望,搭配回應也就是行動獲得獎賞,獎賞是最重要的,是我們為什麼努力的原因。
一.提示
提示也就是「覺察」,當你覺察到自己有某一些慣性或是有一些想改變的徵兆時就是養成習慣的開始。
你可以利用「習慣計分卡」來覺察自己的每個習慣並為他們打分數,就長遠來說正向的打+,負向的打-,中性的畫個=
如果不知道如何分類,就思考:這個習慣能幫助我成為像要的那種人嗎?
另外也可以利用「指差確認」,透過開口說出自己的行為,把無意識拉到有意識的層次。
例如:你想要戒掉零,當你想吃零食的時候,就指著零食說,我正要吃零食,但是他對我的身體不健康!或是出門前講一次要帶的東西也是同樣的道理。
二.渴望
這是你為什麼想改變的原因,你為渴望變成什麼、完成什麼?
這裡提供三個方法,可以讓渴望變得更強烈。
- 誘惑綑綁:
把想要做的事跟必須做的事綁在一起;把想做的那件事當成獎賞,做了必須要做的事就可以有獎勵!
例如:把追劇跟踩飛輪綁在一起,邊踩邊追,就可以提高運動的動力。
- 環境渲染:
而我們所處的環境會影響我們成為哪種人,因為人類有渴望融入群體的歸屬感,我們下意識的會去模仿親近、大多數和有影響力的人,所以可以多靠近那些你想成為的人。
- 重新思考習慣:
「讓困難的習慣與正向感受連結」,重新思考習慣,把重點放在益處。
例如:緊張的感覺換個角度思考就會是,因為興奮,身體必須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幫助我專注
三.回應(也就是行動)
行動是得到獎賞的關鍵,很重要的是我們要讓行動輕而易舉。
因為大腦的原始設定本來就是用來「節省能量」,所以我們會傾向去做當下覺得輕鬆的事情。
而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長短,所以每一次做最小的努力,就能提高我們行動的意願!也是對抗拖延最好的方法!
這裡提供兩個方法:
- 建立一個「入門習慣」
也就是兩分鐘法則,這個新習慣的開始不花超過兩分鐘,例如你的目標是跑馬拉松,那麼這個入門習慣習慣就是穿上跑鞋,再來才是穿上跑鞋跑上5、10分鐘,藉由頻率去增加強度,間接地強化,我是個愛運動的人的自我認知。
- 「承諾機制」
讓違背好習慣的阻力>執行 ,用上面那個例子,你就可以去報名健身房,每週預定課程時間,等運動時間到了,去運動的選項就會比不去運動還要取消課程還要輕鬆了。
四.獎賞
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獎賞阿!
雖然說好習慣的獎賞就是那個習慣本身,但因為初期沒什麼立即的回饋(吸引力),我們可以透過建立階段性的立即性獎賞來幫助習慣的建立。
立即性的獎賞:在行為結束後能獲得的獎勵。
例如:運動30分鐘就可以追一集新的韓劇。
如何維持好習慣?
利用「習慣追蹤器」,準備一本筆記本或是用手機紀錄也可以,把你想養成的習慣做個標記,當有完成時就可以打個勾,紀錄的同時本身也是種獎勵,因為你會看到自己不斷的在進步!
若是習慣中斷了也盡量不要超過兩次,會比較容易會到正軌,其實養成習慣的同時,也要保留適度彈性,很多習慣養成之所以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以為習慣的養成要很完美,所以如果中斷了幾次,任務就不完美了,就不想要繼續執行了,nonono,選擇自己適合的頻率就好了,只要難度恰到好處,我們就能不斷的自我優化,走在進步的路上囉!
一個習慣不管怎樣到最後一定會邁向無聊,那麼你如何在任何心情下都堅持完成,就是專業跟業餘的差別了,也是卓越的不二法門!
再來我們來說說養成好習慣的壞處:
事情總是一體兩面,有好就有壞;當習慣變得自動化就容易落入無意識的重複之中,若想要潛能最大化則必須持續的改善習慣,不斷的複查跟調整。
可以透過「年度審核」,反思自己過去一年,哪裡做得好哪裡做不好,有沒有一些深刻的學習等等,並且持續去對焦核心價值觀,這些行為到底有沒有幫助你成為你理想中的人?還是不知不覺越來越遠?透過反思才能知道自己處在什麼位置喔!
最後,千萬不要讓身分的單一面向決定你是誰,我們要保持彈性,才不會讓身分認同反過來變成枷鎖,假如你的身分認同是;我是名喜劇演員,當有天你失去喜劇演員的身分時,你會感到天崩地裂;但如果你的身分認同是:「我是個喜歡散播歡樂的人」,那麼也許你可以到youtube上去當喜劇youtuber?
習慣不只會累積,還會複利,盡早開始打造自己的良好習慣吧!你會朝理想生活邁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