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郎的疫情日記(1)
從5月15日下午四點雙北進入三級警戒,至5月19日全台灣啟動三級警戒的五天裡,一個小老百姓的我,仍然有許多待處理、待安排的事宜,首先是工作的暫停,以及延期的安排,還有單位同仁的上班方式的考量、規劃及決策,當中有許多需要來回討論和決定的過程,非常繁瑣和緊急。
之後再考慮到自己的生活打理,包括家中長輩剛剛開刀後,需要全天候身邊照顧,雖然是和手足輪流值班,但也有許多事物需要準備和安排。
我相信大家都一樣,正在經歷生活的衝擊,及許多的不方便。說起不方便,我才感受到平時有多方便,交通的方便、出入的方便、選擇的方便....因此對過去的方便升起了一種感恩,同時從疫情中體會到生活會有突變的時候,若是太理所當然認定一切會不變,太習慣日常的某些太方便的習慣,那麼當改變發生時,就需要經一些調適和適應。習慣若太執著,調整和改變的難度就升高。
由於這五天來我幾乎是在有壓力的狀態,壓力中的我情緒反而是重壓在某處身體的位置,也許是胸也許是胃,所以肩頸僵硬,胃也常出現消化不良的反應。這就是壓力讓人會杜絕情緒,以解決首當其衝的問題為首要,但往往身體是分分秒秒的在累積許多壓力下的沈重和壓迫。
當意識自己身上的壓力時,我讓自己進入深呼吸,深入緩慢的吸氣,深入緩慢的吐氣,之後再做一些柔軟筋骨的動作,透過一些精油的芳香氣味安撫神經,在做些簡單的按摩。
這種非常時期,人哪能不焦慮呢?但是焦慮是一種內在聲音,不停的在說各種擔憂和擔心,裡層其實是恐懼和害怕。那是關於患病、死亡、孤寂、脆弱、失控的各種害怕。同時也是體會到一種環境中哀鴻遍野,彷彿有種黑暗來臨的恐慌。 但極度焦慮時,總還是透露著曙光,人若不是想求生、想延續生命、想改善問題,焦慮也不會如此的沸騰。只是還是要讓焦慮不致於覆蓋了理性,抑制了思考功能,忽略了雖然大情境尚在變化中,自我內在的心境,仍可以為自己部署可控制的防護線和防護網。
這幾天若有最大的感觸,我想那是體會到一種生活形態的改變,關於「移動」和「限制」,當移動充滿了限制,當移動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災害時,人們被迫練習「靜止」。但靜止可能是人們心中很害怕的感受;靜止等於受限、靜止等於停滯、靜止等於空乏、靜止等於無聊....當靜止勾起了心中負面的感受和解讀時,靜止成了極度令人恐慌的事,因為那可能看不到「希望」。 同時,靜止考驗了人們習慣以大量的事物和活動做為生活的精彩呈現時,回歸於靜、止,回歸於有限的生活範圍,回歸到你最近的關係身邊,究竟會絢爛歸於平靜的安然恬淡,還是體會到內在巨大的空虛和空洞? 我想這一場靜止與移動的限制,無疑在考驗及讓我們練習~平靜回歸內在自我的承接,能調節及陪伴自己經歷每一個時刻的體會,陪伴自己用生命書寫自己的體會,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書寫人類及台灣共同的歷史。
圖片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