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No.2 |計畫很美滿,現實很凌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封面本人

前言

在我們的心流第一篇文章有提到,如果想要完成白天工作以外的樂趣,在每天的下班前(或一週的開始)事先規劃好並執行即可。然而有一個bug存在於文章背景中,丹尼假設了人”一天注意力毫無限制”的前提。根據很多文獻研究都指向同一個事實:我們一天的注意力極其有限。

事前規劃裡缺少了意外

Deep Work深度工作力(電子書連結):不管重要性如何,所有活動都會消耗你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儲備。因此,如果你從事低影響活動,你就用掉原本可以花在高影響活動的時間,這是一個零合遊戲。
正因為注意力有限是每個人共同的課題,試圖細心保護、恢復注意力的文章是百家爭鳴, 但這篇文章的重點並非放在白天的上班狀況,而是放在下班後找樂趣的注意力該如何安排。
按照第一篇文章的示範,我們原定的計畫為:週一美好的夜晚會去健身房運動、週二會在7點散步完公園後返家玩PS4。然而變數總在最後才會降臨:同事的晚餐邀約、家庭成員的臨時聚會打亂了時間安排、早上的meetings、下午的結報催趕耗盡最後一絲注意力。
在週一的晚上8點,拖著疲憊的身軀走進玄關,知道今天的健身房的確是開到11點,現在過去或許還來得及,但內心的注意力已經渙散到無法想像自己可以臥推50公斤的畫面了。我現在只想當一隻無所事事的沙發馬鈴薯,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看netflix就睡了。

當個無所事事沙發馬鈴薯不好嗎

<深度數位大掃除>: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有一段時間除了當下吸引你的事物以外,毫無任務排程、毫無責任、毫無活動。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活動,
我們試著回想下上一次無所事事地在家度過一晚的回憶:
…嗯哼恩哼?(error)
真的有想起來嗎?大部分的片段似乎毫無記憶點,唯一記得的是自己凌晨三點還在Youtube看長度1分鐘內的動物影片,心中想著:我為何要用寶貴的睡眠換貓咪廢萌影片。
晚上8點,在沙發上再度面臨了無所事事的十字路口,另人欣慰的是這次路標上多出了選項二:
選項一、掏出手機滑了整晚、一邊預想明天後悔的疲態一邊被搞笑影片逗樂
選項二、逼迫自己換衣前往健身,千百個不願意跟意識渙散都阻擋不了我
決定選項二的人或許會被同儕拱為意志力堅定的人,然而意志力不可能每次都如此堅定、怠惰的嫩芽遲早會鑽破土壤發芽。難道這十字路口就沒有其他選項了嗎?

折衷的規劃>>>無所事事

選項三、計畫折衷,週一先逛公園跟玩一半時間的PS4,健身則挪移到週二執行。(隱藏選項)
轉念一想,行程表上的活動是可以互相替換的,重點不在週一必須健身,而是每天晚上都要找樂趣來做,既然週二的活動相對輕鬆且所需的注意力少,何不讓週一快樂逛公園跟PS4,週二儲備充沛的注意力去健身房好好充血呢。
在身心俱疲的當下,或許最好的辦法不是榨乾注意力把原定計畫完成以展現美德(榨乾注意力是白天工作的任務),而是量力而為之,讓樂趣盡可能細水長流。折衷過的半套樂趣雖說不如原本計畫上的完美,但至少能夠好好執行、遠比在沙發上當顆馬鈴薯有趣、充實許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還不是醫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丹尼最近在實驗嚴格的早9晚5讀書/工作計畫(但目前仍只能早10晚5.5): 早上九點開始讀書、努力衝刺到下午五點後直接收工吃晚餐,後面附贈的的七小時是我完整的休閒放鬆行程。 這套流程實行到目前的感觸良多,整體心得是:欸!這不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嗎? 定義Work hard &
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文獻時,常會忘記上次讀的內容。這時候必須花時間複習、才能繼續讀下去,但這樣能讀的新進度又有限。 該怎麼辦呢?
坐在教室裡,看著生物老師振筆疾書地在黑板上解釋血液循環的過程,坐在台下的學生如我們卻是一個頭兩個大,老師眼看大家的理智線即將斷開,說出: 好拉,我寫一段12字箴言給你們,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把這個背起來考試就會寫了齁。 耶嘿!!!這才是學生最想聽得部分嘛。 來到下一週的考試時間,當下腦袋
一個Notion視窗(Window)只能顯示一個頁面(Page)的內容。 如果想要瀏覽多個頁面的內容,我只能開啟多個視窗。 乍聽之下會覺得沒什麼。 但如果今天同時要看5個相關頁面的內容, 你就會開始搞不清楚這6個視窗裡面,哪個是你要找的、哪個是你已經用完可以關閉的。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從果黑變成半個果粉的心路歷程 小時候的丹尼是一個果黑,最討厭看到咖啡廳的MacBook男女,那時候還以身為Window粉驕傲著。但長大後朋友都說:丹尼你變了,你怎麼開始拿Ipad Pro到處晃?,欸丹尼,你手上的筆電怎麼多了一顆蘋果logo? 1年前的丹尼
上一篇文章(連結)丹尼埋了伏筆打算要解決行程表外的突發狀況,但沒想到真正出現的突發狀況是疫情爆發等級的嚴重。 於是丹尼想借題發揮:探討如何在家也能打造原本的心流體驗。 丹尼目前認為有兩大方向可以嘗試:如何盡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節奏 & 如何在家解決社交壓力。
丹尼最近在實驗嚴格的早9晚5讀書/工作計畫(但目前仍只能早10晚5.5): 早上九點開始讀書、努力衝刺到下午五點後直接收工吃晚餐,後面附贈的的七小時是我完整的休閒放鬆行程。 這套流程實行到目前的感觸良多,整體心得是:欸!這不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嗎? 定義Work hard &
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文獻時,常會忘記上次讀的內容。這時候必須花時間複習、才能繼續讀下去,但這樣能讀的新進度又有限。 該怎麼辦呢?
坐在教室裡,看著生物老師振筆疾書地在黑板上解釋血液循環的過程,坐在台下的學生如我們卻是一個頭兩個大,老師眼看大家的理智線即將斷開,說出: 好拉,我寫一段12字箴言給你們,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把這個背起來考試就會寫了齁。 耶嘿!!!這才是學生最想聽得部分嘛。 來到下一週的考試時間,當下腦袋
一個Notion視窗(Window)只能顯示一個頁面(Page)的內容。 如果想要瀏覽多個頁面的內容,我只能開啟多個視窗。 乍聽之下會覺得沒什麼。 但如果今天同時要看5個相關頁面的內容, 你就會開始搞不清楚這6個視窗裡面,哪個是你要找的、哪個是你已經用完可以關閉的。 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從果黑變成半個果粉的心路歷程 小時候的丹尼是一個果黑,最討厭看到咖啡廳的MacBook男女,那時候還以身為Window粉驕傲著。但長大後朋友都說:丹尼你變了,你怎麼開始拿Ipad Pro到處晃?,欸丹尼,你手上的筆電怎麼多了一顆蘋果logo? 1年前的丹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因為想存錢而放棄娛樂和休息,但這樣的生活讓他覺得非常空洞和乏味。最後他意識到,或許不需如此極端,可以放鬆一些,設定長程目標,慢慢達成。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每天,努力一點點就好。 在靜心和觀想上面用功。 如果可能的話,每天使用一點創造性的視覺化和正念靜心,即使只有五分鐘也好。 晚上睡覺前或早晨剛醒來後,做觀想練習和靜心特別好,因為在那些時段,身心通常已經很放鬆,很合適向內連結,也很容易相應有共振。 當然,中午時刻進行短暫的靜心和有創造性的觀
Thumbnail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算算從公職F.I.R.E.之後也一個月了,代表從此之後月初再也沒有固定的薪水入帳,也不用天天盯LINE看有沒有災情,也不用再接長官跟記者電話,人生也從無意識的星期一到五上班六日休息,變成每天要有意識的去安排要做哪些事。
  我最近思考的是幾乎有些相反的面向,關於那些瑣碎的、不值一提的事情。我想知道那些被記錄下來會覺得「剛才實在浪費時間」的事情,它們的價值為何?我們在「不要這些」的時候,流失掉了什麼?我意識到,這種紀錄表某種意義上揭示著一種深刻影響現代人的「生產力成癮/焦慮」、一種對於「有意義的時間運用」的過份執迷。
Thumbnail
以下文章包含: (1)為什麼我們總是分心? (2)如何建立深度工作力的能力? (3)透過「生產力冥想」的練習找回專注力!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因為想存錢而放棄娛樂和休息,但這樣的生活讓他覺得非常空洞和乏味。最後他意識到,或許不需如此極端,可以放鬆一些,設定長程目標,慢慢達成。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每天,努力一點點就好。 在靜心和觀想上面用功。 如果可能的話,每天使用一點創造性的視覺化和正念靜心,即使只有五分鐘也好。 晚上睡覺前或早晨剛醒來後,做觀想練習和靜心特別好,因為在那些時段,身心通常已經很放鬆,很合適向內連結,也很容易相應有共振。 當然,中午時刻進行短暫的靜心和有創造性的觀
Thumbnail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