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3|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職涯設計】重新打造生涯的六大關鍵,學習像設計師一樣思考吧

    很多人說人生不像選擇題,會有標準答案,但我卻覺得一定還是會有相對比較好的選項。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相信自己所選的,並且也信任自己做選擇的過程,它是經過周全的考量,比如你考慮了待遇、發展、產業前景、工作氛圍、家庭責任等等,在各方面都有適當的分配與取捨後,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抉擇。
    @zacdurant
    @zacdurant
    為什麼多數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有遺憾呢?
    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很難把「決策」跟「結果」拆開來看,這個概念我最早是在劉奕酉老師的文章⟪如何透過學習,提升我們的決策品質,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看到的,但舉體來說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假設你的眼前有兩個工作機會,A是在一間有潛力的新創團隊中擔任業務開發,B則是在非常知名的大企業中擔任行銷助理,或許你可能因為產業前景的緣故選擇了A,但是後來事與願違,A所在的產業最後因為法規更新的過於緩慢,導致於公司撐不下去而陣亡了,連帶導致你面臨失業的危機。這時候的你很有可能就會想「哎呀~當初如果選擇比較穩定的B工作就好了」但這時候,就是把「決策」的品質和「結果」的品質混為一談了。
    失業是結果,看好前景才是決策點。兩者可以是獨立的
    簡單的說,我們不應該因為最後有令人挫敗的「結果」,就怨嘆當初的「決策」(生涯選擇),因為從決策到結果之間,永遠都存在著不確定性。這也很像是投資會常說「高風險,高回報」,但事實上更精準的說,其實是「高風險,高回報的可能性」,我們不能忽略的是,事情在還沒發生之前,都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會發生。
    @Michał Parzuchowski
    這就是機率教會我們,最寶貴的一課
    如果我們數學課本闔起來之後,關於機率這個章節什麼都想不起來,至少,我們要記得他告訴我們要學習擁抱不確定性,而這讓我想起了高中數學老師經常鼓勵我們的一句話,起初是用在面對考試,他說:「做最好的準備,盡最大的努力,但要報最壞的打算」,因此,擁抱不確定性的本質就在於把握自己能掌握的過程,並且不要預設過於理想的未來。
    但你可能會問,這樣思考是否過於理性了一些呢?沒錯,接下來要分享的正是一個相較感性的做法,參考自⟪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提到的,我們如何像設計師一樣的思考,並且能用於重新打造生涯,而不再糾結於決策與結果的糾纏之中。
    重新打造生涯的六大關鍵,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一、重擬問題
    有句話說「正確定義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甚至當我們重新檢視生涯現階段的問題時,透過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和一些人聊聊,就會發現我們所在意的問題,有時候甚至與工作無關。 舉個例子吧,小陳一直想要升遷,因為他認為升遷可以賺更多錢、更有地位,如此一來小孩就會過得更好、也會更崇拜爸爸,但事實上,小孩要的其實只是更多的陪伴,因此,問題根本不在於「擁有升遷的機會,進而獲得小孩的仰慕」,而是他該如何在現在的工作狀態下,找到更多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二、當個好奇寶寶
    時時刻刻讓自己像個初學者,是件很重要卻又很難做到的事情。人是很有趣的存在,因為好奇而學習了許多事物,而後建立了一套知識系統。但最後又可能因為這套系統給予的限制,而壓抑了原有的好奇心。因此,我們應該要去找到自己的框架是什麼?嘗試突破他,並讓自己保持對人、對社會、對世界的好奇心。 就好比,老李原先是個優秀的工程師,總是比其他人還高效。很快地就升上了主管,但也是噩夢的開始,他發現自己壓根對於管理人、領導人一點興趣也沒有,但弔詭的是她卻能做得還不錯,於是他展現了對自己的好奇,做了職場的優勢能力測驗過後,發現原來自己有尋找「關聯」的天賦,進而去思考如果他不當主管的話,該如何好好運用這項優勢能力。

    三、試一試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在這個世代可以說是越來越重要,在商業中敏捷、快速是錯、打造MVP的概念也被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領域當中。然而,職涯設計也不例外。 這邊舉自己為例,在大學期間就發現自己很喜歡上台報告、跟同學分享有趣的事,因此我就開始爭取擔任幹部,增加自己公眾表達的機會,甚至創造了一個機會,讓自己當社團內部的講師。然而,這在當時只是我一個很喜歡,就努力去爭取的事。沒想到,最後也淺移默化的讓我能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名講師的關鍵。
    @Brett Jordan

    四、請別人幫忙
    人永遠都是社會性的動物,並且擁有「互惠」的精神。有時候我們在卡關的時候,會擔心他人的眼光,甚至會想「這個,問了是不是很笨?」「人家那麼忙,打擾人家好嗎?」,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被需要的需要,因此,適時的發出自己的求救訊號,讓他人來對你伸出手,其實,就是人類通力合作的最好表現呢! 一樣說說自己的故事,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很幸運的人,甚至覺得目前為止遇到的貴人,多到應該要好好寫一篇文章來感謝,但我也很相信事出必有因,而要有人來幫助你的前提是,你將自己準備好了沒?要問問題之前,自己做了多少功課?對於該產業有多少了解了?看了幾篇文章?「自助者,人恆助之」一點也不錯!

    五、說出你的故事
    這是一個競爭注意力的時代,過去有句話說「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機會」,但現在的研究證明,人的專注力已經開始低於15分鐘了。因此,這是個人人都有機會紅,但個個卻都沒把握的節點,我們該如何談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而讓他人也對你感興趣?就會是個很值得思考的,並且也該努力實踐的事情。 這邊分享一個,我在演講的時候經常有的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利他能,藥學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不是藥師,而是講師。而我始終相信,生病要用藥,人生也是有解藥的!因此,我今天想與你分享......」 我相信,你一定也能試著寫下關於你的故事,因為我們並不是沒有故事,只是少了感受。

    六、一切都是過程
    最後,也是我認為相當重要的將一切視為過程的思維。我們得先意識到自己在進行職涯規劃時究竟是處於發散還是收斂的階段,好比已經35歲的阿華或許就該思考自己該如何整合自己的技能、產業經驗、人脈等,加以收斂並且創造更大的綜效。 另外,我認為將一切視為過程,也是一個讓我們能持續前進的重要思維,因為,我們會更願意將失敗視為養分、將挑戰視為挫折。失敗不是終點,而是讓我們邁向更好地跳版。因此,我們不必因為一次面試失敗而感到灰心,也不用因為一段不順的工作經驗而感到喪志,畢竟理想職涯就像真愛一樣,是可遇不可求的呀,你說是吧!
    最後,留下幾個思考題,讓你練習像設計師一樣思考看看自己的職涯現況唷
    1. 你認為人工作是為了什麼?現在的工作符合嗎?為什麼?
    2. 你的人生最終想要看見什麼景象?你覺得能透過工作進而達成嗎?為什麼?
    3. 你滿意目前的工作嗎?他讓你扮演什麼角色?這個角色之於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一個❤️, 也歡迎你到我的FB粉專「利他能の人生調劑所」逛逛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的學涯教練 利他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