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科技綁架的世界》| 人類服務科技的那一天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來源:網路
《被科技綁架的世界》(The Glass Cage: How Our Computers Are Changing Us是暢銷書《網路讓我們變笨?》(The Shallows :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的作家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的最新著作。書市上批判人類變成科技奴隸的書永遠不嫌少,卡爾的這一本書也是抓著這個主題書寫;卡爾在書中所舉的例子從電腦、智慧家電、穿戴式裝置一直到無人駕駛領域,這些科技產品的的共同點,它們都是科技媒介,而探討媒介跟人類社會的互動,正是媒介生態學(Media Ecology)專注的,這也是我的主修內容。

加拿大傳播理論學家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曾經提及:

「媒介原本是人的延伸,但是這些媒介發展到最後,經常會產生結構性的轉變;也就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交換,我們變成了媒介的延伸。」

Siri比任何人都了解我?

Eliza與使用者對談的對話框(來源:維基百科)
聽起來真的很荒謬,有的人甚至想要跟自己的語音助理有更進一步的情感交流!不過這在科技界早已不是新鮮事。1964~1965的數個月期間,麻省理工學院一位41歲的資訊科學家懷森包姆(Joseph Weizenbaum)寫了一個能分析書寫語言的軟體程式並把程式設定在學校新的處理系統上運作,學生做在系統的終端機前把句子打進電腦裡,懷森包姆的程式就會根據一些簡單的英文文法規則找出句中的重要字詞、分析句型結構脈絡。之後這個程式會在根據另一套規則,把這個句子轉變成一個看似回應原句的新句子,電腦產生的句子會幾乎立即出現在學生的終端機上,給讓人有交談的錯覺。懷森包姆便命名這程式 Eliza.
Eliza很快就在麻省理工學院傳開來,成為課堂上的常客以及電腦運算和處理相關報告時常用的範例。這個軟體程式比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現了電腦的力量和速度,也是早期少數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程式之一。若要跟麗莎交談,不需要數學背景更不必先學過資訊工程,這個程式也廣泛複製到其他校園裡不久之後連新聞記者也發現了。根據懷森包姆日後的回憶,Eliza成為全民休閒玩物,雖然社會大眾對這個程式的高度興趣讓他覺得很意外,但真正讓他最震驚的是使用這個軟體的人很快就「對電腦產生情感」,會把電腦當成真人來談話,他們在跟電腦交談一段時間後堅信機器真的了解他們就算懷森包姆跟他們解釋過也一樣。
還有更奇怪的事情接著發生,有些有名望的心理學家和科學家開始提議這個程式可以用在治療真正有問題的病人上。而且還興致勃勃認為Eliza在這方面的價值不凡。在一篇刊登於《神經與精神疾病月刊》的文章裡,3位著名的精神科學家認為Eliza再稍微修改過以後可以成為一個治療工具,並在缺乏治療師的精神病院和心理治療中心廣為使用,經過特別設計的系統每小時可以處理數百位病人。
一旦我們失去人類原有的天性並且對科技產生依賴時,就如麥克魯漢所言,我們變成了媒介的延伸;我們製造出來的科技產品,為了要讓它們可以存於世界上,所以人類轉而去服務他們。《被科技綁架的世界》書中提到的自動駕駛看似釋放人們駕駛時長時間專注而導致的疲憊;然而,事實卻是我們將自己的決策能力也交給了機器,Siri說我應該往右那我便不假思索地往右,如果要往左那我也不疑有他地往左。
人類的主體性被「自動化」的機器智慧攻佔,逐漸走入「單向化」的單調人生;彷彿機器愈聰明,我們不必然會變得愚笨,但是必然會臣服在機器之下,替他們伺候。就如懷森包姆(Joseph Weizenbaum對於群民對於ELIZA的狂熱曾說:
「我們越是與科技密切互動、在螢幕上閃爍的字符裡經歷生命的時段與來愈多的時候,我們會面臨極大的危險,恐怕會失去我們人類的特性,犧牲了我們之所以與機器不同的特質。若要避免這個命運唯一的方式,是要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和勇氣,拒絕把最重要的思考和心智活動交給電腦特別是需要「智慧」來處理的工作。」
機器在經由精密的計算後,如果努力將換得的是必然的失敗,那麼機器就會放棄了,這是一種純粹理性的展現;然而,人類即便知道結局將會失敗,仍然願意奮力一搏。這種非理性的力量驅使人類在最不可能之時,依舊願意為了渺茫的勝算孤注一擲,這樣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不會在機器身上出現,而這也是區分我們和機器最大的不同之處

人類的運算能力比不過機器;但是,同樣的,機器的共情能力也比不過人類。這兩種光譜的極端,純粹理性或是感性都並非是最好的結果,理性與感性的結合牽動了人類文明走入宗教改革、科學啟迪、啟蒙運動、工業革命,而其中的平衡該如何把持,這只能由我們自己決定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216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老人家的冷熱感知有時會故障,台灣的夏天經常是又濕又熱;印象中,阿嬤很不喜歡這種襖熱的夏季天氣,但是有時阿嬤卻不開冷氣甚至會把電風扇關掉,跟我說「其實沒有那麼熱。」 也許是因為最近氣溫開始升高,阿嬤每次在接近中午時會叫我開冷氣,她請求我的方式特別逗趣,阿嬤並不會直接說很熱,反而會問我 「阿維~你覺得很
疫情期間多了很多假消息、假新聞,各家事實查核機構的工作也變得繁忙;不過,有一種無法純粹以真假區分的「偽資訊」(pseudo information, 亦稱假資訊)才真的是言論斥場的毒瘤
來源:Stanford daily.com 「編碼偏見」(Coded Bias)是2020年的Netflix紀錄片,紀錄片講述工程師所一手打造的程式在不同的人種身上竟然產生了人為才有的偏見,甚至更擴大至求職、居住、購物......生活的各種層面。近年來Netflix製做了不少關於科技對於社會、民主、
一個人只有用心靈才能看的真切,重要的東西用肉眼是看不見的。 It is only with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某次阿嬤在吃飯時回頭看正在攝影的我 那天夜裡我沒睡好,老實說,即便我想睡也睡不好。凌晨兩點、四點我被阿嬤叫醒,阿嬤緩慢地拄著拐杖走到我的房間呼喚我,兩次都是跟我說肚子餓了想要吃稀飯(阿嬤每天的早餐都是吃稀飯),通常我都會問阿嬤「晚餐沒有吃嗎?」不過這麼問通常得不到正式的回答,因為每次阿嬤都會說沒吃晚
在真/假資訊之間,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將資訊「快篩」?
老人家的冷熱感知有時會故障,台灣的夏天經常是又濕又熱;印象中,阿嬤很不喜歡這種襖熱的夏季天氣,但是有時阿嬤卻不開冷氣甚至會把電風扇關掉,跟我說「其實沒有那麼熱。」 也許是因為最近氣溫開始升高,阿嬤每次在接近中午時會叫我開冷氣,她請求我的方式特別逗趣,阿嬤並不會直接說很熱,反而會問我 「阿維~你覺得很
疫情期間多了很多假消息、假新聞,各家事實查核機構的工作也變得繁忙;不過,有一種無法純粹以真假區分的「偽資訊」(pseudo information, 亦稱假資訊)才真的是言論斥場的毒瘤
來源:Stanford daily.com 「編碼偏見」(Coded Bias)是2020年的Netflix紀錄片,紀錄片講述工程師所一手打造的程式在不同的人種身上竟然產生了人為才有的偏見,甚至更擴大至求職、居住、購物......生活的各種層面。近年來Netflix製做了不少關於科技對於社會、民主、
一個人只有用心靈才能看的真切,重要的東西用肉眼是看不見的。 It is only with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某次阿嬤在吃飯時回頭看正在攝影的我 那天夜裡我沒睡好,老實說,即便我想睡也睡不好。凌晨兩點、四點我被阿嬤叫醒,阿嬤緩慢地拄著拐杖走到我的房間呼喚我,兩次都是跟我說肚子餓了想要吃稀飯(阿嬤每天的早餐都是吃稀飯),通常我都會問阿嬤「晚餐沒有吃嗎?」不過這麼問通常得不到正式的回答,因為每次阿嬤都會說沒吃晚
在真/假資訊之間,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將資訊「快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我認為在近未來,AI反而會加速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加上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olink,已經開始試著將晶片植入大腦,未來應該會比較類似《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的世界,企業的權力將大到可與政府抗衡,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會天差地遠。
Thumbnail
大腦是受到獎賞的影響,但這個系統已經過時了,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然而,人類仍然無法抗拒各種社交程式,這些程式成為一種現代的毒品。而免費的觀念對於人口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提到了人工智能不斷進步的速度,以及預測了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時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包括了代替工程師寫CODE以及瞭解和療癒人類情緒。
Thumbnail
人類的心智,與AI本質上的區別。 《心智、機器與哥德爾》(英語:Minds, Machines and Gödel)由約翰·盧卡斯教授於1959年撰寫的哲學論文,他認為人類數學家不能被圖靈機所替代。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現代生活中的自動化對我們認知過程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導致所謂的「認知隧道(cognitive tunneling)」現象。當我們過分依賴自動化技術,如新車裡的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陷入一種狀態,在需要緊急集中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最前沿的科技經常背負著更高效率的目標,然而,這是與人的創造與遊戲的本性背道而馳的。我們之所以需要那些工具去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去完成某些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無效率地去沉浸地體會生命與我們真正熱愛的活動。自動戰鬥與自動巡路的網遊和手遊之荒謬就在於:它明白地展示了自己非遊戲的本性,它是一份痛苦的勞動。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我認為在近未來,AI反而會加速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加上首富馬斯克(Elon Musk)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olink,已經開始試著將晶片植入大腦,未來應該會比較類似《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的世界,企業的權力將大到可與政府抗衡,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會天差地遠。
Thumbnail
大腦是受到獎賞的影響,但這個系統已經過時了,因為科技的快速發展。然而,人類仍然無法抗拒各種社交程式,這些程式成為一種現代的毒品。而免費的觀念對於人口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提到了人工智能不斷進步的速度,以及預測了未來幾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同時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影響,包括了代替工程師寫CODE以及瞭解和療癒人類情緒。
Thumbnail
人類的心智,與AI本質上的區別。 《心智、機器與哥德爾》(英語:Minds, Machines and Gödel)由約翰·盧卡斯教授於1959年撰寫的哲學論文,他認為人類數學家不能被圖靈機所替代。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現代生活中的自動化對我們認知過程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導致所謂的「認知隧道(cognitive tunneling)」現象。當我們過分依賴自動化技術,如新車裡的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陷入一種狀態,在需要緊急集中
Thumbnail
人類其實就是披著肉身的機器人 想像有一個機器人,它所做的任何一舉一動,全部都是由儲存在它晶片裡的電腦程式所控制的,比如說..走路時,遇到前方有障礙物,那麼它就會懂得要閃避,但是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情是,這個機器人懂得去閃避障礙物,並不是因為這是機器人知道若是看到前方有障礙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