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斯坦與喬丹所帶來的幾個問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有一篇文章〈音樂家與職籃巨星〉,在十多年前,被選入南一、康軒與翰林版的國一國文課本中。
 它大意是在說,即使音樂需要相當的天份,但舉世知名的鋼琴家魯賓斯坦強調的卻是「苦練」(每天花六到八個小時,心無旁鶩地苦練多年)。苦練固然重要,但苦練的如果是沒有什麼指望的事,很多人又會覺得恐怕是在白費心血。所以我又談到美國職籃巨星喬丹,他雖然很有運動細胞,也熱愛籃球,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球場上,球技精湛,但在國高中階段,身高卻比其他籃球好手來得「矮」,所以一直被列在「二軍」,不過他還是繼續苦練。高二時,身高忽然「暴長」四.五吋,他才正式成為校隊,順利開啟日後職籃之路的大門。
 如果喬丹要等到自己長得「夠高」,才加緊練習球技,那可能為時已晚。磨練,絕不是臨陣磨鎗、臨渴掘井。我文章的結語是:「即使你的資質再好,若沒有經過琢磨,也是一塊沒有什麼價值的璞玉。而如果你因為自覺在某方面不如人,而且相信勤能補拙,願意比別人花更多的心血去練習,使它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那麼有一天物換星移,情況變得對自己有利時,這種良好的習慣就更能使你脫穎而出。」
 這篇文章是《蟲洞書簡》裡的一篇,也許被認為對青少年具有勵志作用,所以被選入國一的國文課本中。大概十年前,有人告訴我,老朋友張大春在蘋果日報上對我這篇文章發表了評論。我趕緊找來看,張大春文章的題目是〈會考試沒常識〉,大意是說:他通常沒有檢討這種勵志文章的興趣,而是因為他兒子那時候剛好讀國中一年級,老師在教完後要學生寫考卷,其中有一道題目在問魯賓斯坦與喬丹,哪個是「天才」的範例,哪個是「苦練」的典型?張大春兒子和班上另一個也打籃球的同學都認為喬丹是「天才」,但考卷的答案卻說魯賓斯坦才是「天才」的範例,而喬丹則是「苦練」的典型。張大春兒子和同學去找老師理論,但老師卻說「一切以課本為依據」。
 「一切以課本為依據」?課文的作者是我,我只是在說,不管是彈鋼琴或打籃球,天才與苦練缺一不可。你在什麼領域有沒有天才,不是你能決定,但苦練卻是可以自我要求、也能有成果的。不過張大春這篇評論主要的用意卻是在對台灣當時從小學到中學的教學情況提出針貶:「一般的教學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考試;教師們上課先發測驗卷,學生悶頭傻寫,之後公布答案,再檢討內容」,而且將學習縮限於「考試必須有一確切不移之答案」的迷思,「當一個問題不能導入考試,並引出明確結論之時,就難以遂行教學」,更嚴重的是為了符合考卷唯一而明確的標準答案,「教學和考試居然都能夠昧於『喬丹是世上最偉大的籃球天才』這個事實」。
 這的確是個大問題。而張大春也提到他認為較理想的一種情況:「在一個勉強堪稱正常的語文學習環境裡,王溢嘉這篇文字當然可以在課堂上引發有意義的討論」,譬如讓師生討論「苦練」本身是否也是一種「天賦的資質」?我非常贊同他這個提議,如果我們承認「天才」是指一個人先天具有的資質,那麼張大春所說「能夠持續從事單調、反覆的操作」(也就是苦練),在心理學裡稱為「堅持度」,是九種「氣質」之一;一個人「堅持度」的高低(能否苦練)多少是「天生」的,當然也可以憑個人的「意志力」做調整,但一個人「意志力」的強弱,卻有相當比例也是「天生」的。
 在做這樣的思考與討論後,很快就會發現想要對先天和後天、天才或苦練一刀切,說什麼魯賓斯坦是天才的範例,而喬丹則是苦練的典型,不僅荒謬,而且是在將國文教學帶進死胡同,完全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以前,我到一些中學對國文老師野人獻曝,談〈如果要我教國文〉時,總是會舉我的〈音樂家與職籃巨星〉還有張大春的評論,用意是想說明國文教學和考試,不應該像數學、物理等,要學生求得一個標準答案。如果我們承認國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培養學生開闊的胸襟和視野,那除了字詞解釋外,就應該鼓勵學生多思考、而且是從事多元思考,只能有一個答案的是非、選擇、填充考題,不只無補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更是在扼殺他們的思考能力。
 當然,近些年來,在張輝誠老師的熱情推動下,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和表達的「學思達教學法」,受到越來越多老師與學生的歡迎與肯定,不只用在國文教學上,亦擴及其他學科,這實在是令人鼓舞的好現象,希望台灣的教育與教學能夠往開放、多元的方向發展。
 談到多元思考,我又回頭想到我那篇〈音樂家與職籃巨星〉。魯賓斯坦和喬丹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鋼琴前和球場上苦練,但他們苦練的是什麼呢?這乎也是師生們可以在課堂上思考和討論的問題。如果將他們苦練的內容分為「基本功夫」與「創意花招」兩大類,那會是以哪一類為主,兩類又是何種比例?不管是魯賓斯坦或喬丹,他們苦練的應該都以「基本功夫」為主,所謂「熟能生巧」,他們在鋼琴前和球場上表現出來的巧思、創意、甚至花招,有相當成分也都是出自嫻熟的「基本功夫」。
 但現在的教學和考試,似乎又有太過偏重「創意」的嫌疑,不只平日測驗卷的題目經常流於「刁鑽」,連學測、指考的題目也都因「活潑有創意」而受到讚美。也因此,從學生在國文科考題所得的分數能否鑑別出他們在國文方面具備了多少「基本功夫」,我是頗為懷疑的。考試的題目跟三年課本的內容「幾乎毫無關係」,那我還辛苦學習它們做什麼呢?
 我有次聽一位校長說:「現在的學生都不注重國文學習,但國文好,數學、物理等才會好。」我好奇請教原因,他說:「現在學生國文的基本能力很差,不只作文時不知道他在說什麼?自己連考試時的數學和物理題目都看不懂,成績怎麼會好!」
 這似乎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有人說:「教育的目的是一方面要讓多數人能具備適應這個社會的基本能力,一方面又要讓少數人能具有改變這個社會的創造力。」如果太強調多元思考、創意,希望多數人都能成為具有創意的少數,但卻忽略了認真學習能適應這個社會的基本能力,那會不會是一種更荒謬的本末倒置呢?
 以上所談,只是我個人有限經驗裡所露出的冰山一角,但由此亦可知,教育或國文教學之艱難。不過正因為艱難,才是大家應該多花些時間和心力去面對的挑戰。

歡迎光臨我在方格子的四個專題:

《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
《120個兩性迷思》
《創意100擊》
《變態心理檔案》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於是,周遭此起彼落的吵雜聲似乎一下子被消音,我彷彿聽到敲門聲,然後聽到王榮德滿臉誠懇地對我說:「王溢嘉,我們想邀請你到頂樓跟我們一起唱聖歌……」彷彿在天花板上觀看的我,從他眼中,喔,不,還有從翁瑞亨、蔡茂堂、葉金川,還有我自己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熱情在不停閃爍。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少年的我」?也許,「他們」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只是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場景和心情下,浮現在我心中的不同少年樣貌。 在那個清晨,我忽然有一種新奇與驚喜的感覺,因為我發現,「少年的我」看似過去,其實「尚未完成」。
有位中學老師推薦她的學生讀《蟲洞書簡》,在見到我時說:「雖然是勵志書,但你寫的就是跟別人很不一樣!」不一樣?也許吧,不過我自己知道,那可能是因為我曾經非常虛無,呼吸太多「沒有未來,才是自由的基石」、「無所期待、無所依賴」的空氣,然後才能看到跟人家不一樣的「可以期待、可以依賴的自由的未來」的關係吧?
賴希的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儼然含有為雙親之死「贖罪」的悲願──如果不是他少年時代僵硬、壓抑的性觀念,又豈會家破人亡?他少年時代自以為是的「道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他的鼓吹性自由與性高潮,成了他用來包裹自己生命破碎傷口的藥方。鼓吹性高潮是否合道德,那要看它牽涉到的人與場域
說它是「矛盾意向療法」也許太過拗口,我更喜歡將它稱為「接納療法」,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的:「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我因為接納了我的失眠,不再排斥它、責怪它、否定它,想好好利用它,結果我就超越了它,很少再失眠。
我想某些人的「按耐不住」,並非想要在群組裡藉一再轉貼這些文章「企圖改變」老同學、老同事的政治立場,更非有意要在難得的群組裡「撕裂大家,製造仇恨」,那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另外,在群組裡看到某些老同學、老同事轉貼跟我們政治立場相左的文章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產生異樣的嫌惡、鄙夷與憤怒呢?
於是,周遭此起彼落的吵雜聲似乎一下子被消音,我彷彿聽到敲門聲,然後聽到王榮德滿臉誠懇地對我說:「王溢嘉,我們想邀請你到頂樓跟我們一起唱聖歌……」彷彿在天花板上觀看的我,從他眼中,喔,不,還有從翁瑞亨、蔡茂堂、葉金川,還有我自己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熱情在不停閃爍。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少年的我」?也許,「他們」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只是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場景和心情下,浮現在我心中的不同少年樣貌。 在那個清晨,我忽然有一種新奇與驚喜的感覺,因為我發現,「少年的我」看似過去,其實「尚未完成」。
有位中學老師推薦她的學生讀《蟲洞書簡》,在見到我時說:「雖然是勵志書,但你寫的就是跟別人很不一樣!」不一樣?也許吧,不過我自己知道,那可能是因為我曾經非常虛無,呼吸太多「沒有未來,才是自由的基石」、「無所期待、無所依賴」的空氣,然後才能看到跟人家不一樣的「可以期待、可以依賴的自由的未來」的關係吧?
賴希的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儼然含有為雙親之死「贖罪」的悲願──如果不是他少年時代僵硬、壓抑的性觀念,又豈會家破人亡?他少年時代自以為是的「道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他的鼓吹性自由與性高潮,成了他用來包裹自己生命破碎傷口的藥方。鼓吹性高潮是否合道德,那要看它牽涉到的人與場域
說它是「矛盾意向療法」也許太過拗口,我更喜歡將它稱為「接納療法」,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的:「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我因為接納了我的失眠,不再排斥它、責怪它、否定它,想好好利用它,結果我就超越了它,很少再失眠。
我想某些人的「按耐不住」,並非想要在群組裡藉一再轉貼這些文章「企圖改變」老同學、老同事的政治立場,更非有意要在難得的群組裡「撕裂大家,製造仇恨」,那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另外,在群組裡看到某些老同學、老同事轉貼跟我們政治立場相左的文章時,我們又為什麼會產生異樣的嫌惡、鄙夷與憤怒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籠中鳥之飛人計畫 第一章:啟程 在未來的世界中,籃球已不僅僅是一項運動,它成為國家榮譽的象徵。台灣的籃球在國際賽場上長期處於沉寂狀態,面對嚴峻的挑戰,台灣籃球協會決定啟動「籠中鳥之飛人計畫」。這個計畫的目標是選拔出最頂尖的籃球天才,並以他們為基礎,打造一支如同麥可·喬丹般無敵的五人籃球隊,爭取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音樂和運動領域中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並且強調每個人都有發展屬於自己的可能性,不需要去比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分享了生活中的另一種可能性,並反思了社群媒體上展現的假象。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老師老獅老蝨】   NBA裡面有一種戰術叫做「三角戰術」,眾人的印象中:包括我。最直觀的印象大概不外乎:麥可喬丹、禪師、羅德曼、皮朋等。具體的執行細節,大概就如羅德曼所說,拿到球然後把球傳給喬丹:得分。我只能粗淺的理解到這裡,但是在世界籃球最偉大的殿堂,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每一個球員都是
Thumbnail
我個人的人生經驗都以文學的方式來表達,包含我在籃球場上的經驗、教師甄試失敗、國小教師的成長過程等。所有的經歷都以文學的方式重新詮釋,呈現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受。
Thumbnail
我希望寒假時可以做好把字專心寫工整這件事,也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如果做到這兩件事,我就達成了我寒假的目標了。 麥可.喬丹這個人他專心地練籃球,到最後成為了籃球巨星是靠五個小技巧才獲得現在的名聲,如果每個人都這樣一直專心練自己的專長,那也有可能成為像麥可.喬丹那樣的巨星。 專心有五個技巧,
Thumbnail
在網路世界或現實世界,眼見不一定為憑!那我們要如何產生自己的判斷呢? 所以我常常會問為什麼?找出可能的原因,並在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找出類似事件,最後形成自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的窘境。 我說的窘境就是錯把馮京當馬涼,最後答案揭曉,峰迴路轉,完全顛覆想像,不是怪被媒體唬弄,不然就是怪自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籠中鳥之飛人計畫 第一章:啟程 在未來的世界中,籃球已不僅僅是一項運動,它成為國家榮譽的象徵。台灣的籃球在國際賽場上長期處於沉寂狀態,面對嚴峻的挑戰,台灣籃球協會決定啟動「籠中鳥之飛人計畫」。這個計畫的目標是選拔出最頂尖的籃球天才,並以他們為基礎,打造一支如同麥可·喬丹般無敵的五人籃球隊,爭取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音樂和運動領域中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並且強調每個人都有發展屬於自己的可能性,不需要去比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分享了生活中的另一種可能性,並反思了社群媒體上展現的假象。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老師老獅老蝨】   NBA裡面有一種戰術叫做「三角戰術」,眾人的印象中:包括我。最直觀的印象大概不外乎:麥可喬丹、禪師、羅德曼、皮朋等。具體的執行細節,大概就如羅德曼所說,拿到球然後把球傳給喬丹:得分。我只能粗淺的理解到這裡,但是在世界籃球最偉大的殿堂,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每一個球員都是
Thumbnail
我個人的人生經驗都以文學的方式來表達,包含我在籃球場上的經驗、教師甄試失敗、國小教師的成長過程等。所有的經歷都以文學的方式重新詮釋,呈現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受。
Thumbnail
我希望寒假時可以做好把字專心寫工整這件事,也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如果做到這兩件事,我就達成了我寒假的目標了。 麥可.喬丹這個人他專心地練籃球,到最後成為了籃球巨星是靠五個小技巧才獲得現在的名聲,如果每個人都這樣一直專心練自己的專長,那也有可能成為像麥可.喬丹那樣的巨星。 專心有五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