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世的頂點(3)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父子繼承制、學徒制,就我們接受現代化教育的人來看很難讓人接受;而且,這種做法一定會讓階級產生,不停的固化下去,整體來說對國家社會未必有利。至少,我們現在都是這樣認為。
上周最後,筆者說我們現在都這樣認為,所以以前的人不認為?
是,因為繼承跟學徒制有其優點,在技藝性高的工作上來說是如此。只要不要太糟糕的繼承者,都可以透過經年累月的學習,培養到不會太差的地步。太差的就換人或是招婿,就整個社會來說問題不大。
但各位想像一下,哪些現代工作這樣絕對行不通的?

現代社會、產業運作,已不再適合繼承制

…………好像一大堆吧,光竹科那些工作,就可說沒一個可以透過繼承制學到,尤其現代科技業,你的數理邏輯太差,怎麼混得下去。你可以想像一個台大電機博的台G工程師,把他數學不及格的小孩,帶去開始怎麼操作機台的樣子嗎?那學十年都可能沒辦法掌握奈米工程的意義。
別說是理工科,偏向管理會計的工作也是,也許幾百年前,你會記帳就可以擔任會計職務。在沒有義務教育,數學普及很差的時代,掌握一些計算技巧,是可以當吃飯工具的。但在高職商科普及的現代,這膝蓋想也知道繼承制實在沒道理,每年產出的合格簿記就不知道多少個。
也就是太吃天賦的科技業,和進入門檻低的一般行政類,繼承制反倒對整體有害。所以,普及教育在這方面,可以進行篩選(考試)挑出適合的理工精英,也有一般訓練(職業學校)能夠培養可用之才。
咦?會有人覺得很難懂?
這非常合理,現代教育通常不教脈絡,不管國內外都一樣,教脈絡太煩了,直接學工具性的知識,可以求職就好。所以筆者這周大致談一下,讓各位理解教改的背後,建立在哪些基盤上。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畫作,The Golden Age。Photo ©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普及教育的機能在於篩選適性人才

教改改了那麼久,各位也應該發現,越來越強調各科系的自主性,例如中文系不需要採計數學,物理系不需要採計國文科,這各有其道理在。但把這種邏輯往高中以下延伸,我們會發現越來越不合情理。
普及教育強調的是機會,但專科教育是為了要你學好專業技能,白話說就是找工作。當我們把各科自主延伸到中小學,就會出現「想讀理工科的就應該只讀數理,人文社會都不要看了,浪費時間」這種說法。
20年前反諷這種說法的人社科教授超多,彷彿沒有念這些科目就會沒有人文素養,然後被反對者嘲笑,譏諷為怕丟工作的自吹自擂。
其實喔,真正原因是,如果這種專科邏輯發揮到極致,那我們就走回繼承制就好,你是醫師就把小孩送去醫學院,從醫學院小一開始練到醫學士,直接練個18年不就結了?各位醫師可以自己摸著良心想想,你家小孩從6歲開始念18年醫學院,畢業後就可以繼承家裡的診所、醫院的醫師職缺,划不划算?各位現代醫學的醫生想的可能更多,自己小孩腦袋夠不夠好,18年行不行,還是不夠好也沒關係,有些科目只要練就好。
筆者這邊講直接點,大多數職業給你從小一念到大四,16年的時間,夠可以練出專業了啦!
但為何我們不會這樣做?因為現代產業的複雜度越來越高,如果只是技藝性工作,如筆者之前所說,只要能力不會太差,老爸技能100,你繼承最差也還有80,發揚光大可能要等孫子,但維持家業應該不成問題。
可是現代產業的各種技能,有些需要非常頂尖的腦袋,這會變成老爸技能100,你最差可能變成10,別說維持家業,撐得過1年不倒都算奇蹟。
正如前段所說,現代教育越來越講求普及性,篩選出適性人才,其實是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
透過各式各樣的考試、科目選擇,找出最適合你的工作,至於你喜不喜歡那再說。而為了要讓你可以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還能愉快的過日子,所以講求各種心性培養,像是喜愛的運動、藝文活動、遊戲等等。

工業社會高產值,才使非生產性工作成為「職業」

這些在中古時代,都頂多屬於節慶的餘興,很難成為正式的職業。理由再清楚不過,整體社會的生產力太差,光是求生就不容易,能有富餘的食物在節慶中大吃大喝,就算是充分的娛樂了。只有到了工業社會,人類的生產力得到飛躍性提高,才有夠多的剩餘,可以進行非生產性的工作。
講更清楚點,沒有工業社會創造高產值,釋放大量的人力規避繼承的時間浪費,哪來那麼多閒人閒錢,可以讓你在那邊「找到人生的方向」。還記得大航海時代那些海員嗎?航海生活枯燥乏味,紀律嚴格痛苦,卻有前仆後繼的人投入,發瘋了嗎?
因為這是脫貧最快的捷徑,身為家中非繼承人,想要賺錢當地主,要不就是去從軍、當傭兵,打仗賺錢,不然就是出海拿第一桶金。事實也證明,船員光是出海一趟3年,海員就有人可以賺到夠下船買屋娶妻的程度。
別再抱怨女權害你娶不到老婆了,回到過去,沒繼承權的魯蛇一樣娶不到看得上眼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9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現代公民非常實際,很多家長與朋友可能都誤會了。但筆者碰過不少認真的老師,很努力從教師手冊,跟上網與其他老師討論,就是上到學生提不起興趣。然後筆者以前在補習班聽到的抱怨還是一樣,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因為欠缺現實感。
找禍首很簡單,怪跟你政治意識形態不合的人就對了。或者說,把責任怪其他人就好了,畢竟自己這麼努力,房子車子啥都有,成功者怎麼會有錯?不過,嬰兒潮後的世代,我們應該也很清楚,大環境改變,早就不是經濟起飛期那麼好賺錢。
筆者要提的,是拿給小朋友試驗過,還有點效果的辦法。當然僅只於參考,社會科專科老師應該會有更佳的做法,筆者個人的建議多出自個人經驗與小範圍施行的結果。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如果有老師研究過,就會發現筆者的教法是「減法教學」,因為目標學生是中段到中上,不是前段生。這類學生的資質沒有非常好,但可以經由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
第五章是「協調作用」,經過兩次段考,小國一大致上已經習慣了國中的節奏,和老師上課的方法,不適應的現象會少很多。
現代公民非常實際,很多家長與朋友可能都誤會了。但筆者碰過不少認真的老師,很努力從教師手冊,跟上網與其他老師討論,就是上到學生提不起興趣。然後筆者以前在補習班聽到的抱怨還是一樣,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因為欠缺現實感。
找禍首很簡單,怪跟你政治意識形態不合的人就對了。或者說,把責任怪其他人就好了,畢竟自己這麼努力,房子車子啥都有,成功者怎麼會有錯?不過,嬰兒潮後的世代,我們應該也很清楚,大環境改變,早就不是經濟起飛期那麼好賺錢。
筆者要提的,是拿給小朋友試驗過,還有點效果的辦法。當然僅只於參考,社會科專科老師應該會有更佳的做法,筆者個人的建議多出自個人經驗與小範圍施行的結果。
筆者做戰略相關研究很久了,對於世界的變化,往往會有一種很極端的切入點,也就是戰爭本身。但很有意思的是,跟筆者討論各類社會問題的人,越是偏向社會主義、自由派(不是我們這種新古典自由)的,可以說「幾乎沒想過戰爭可以解決問題」。
如果有老師研究過,就會發現筆者的教法是「減法教學」,因為目標學生是中段到中上,不是前段生。這類學生的資質沒有非常好,但可以經由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
第五章是「協調作用」,經過兩次段考,小國一大致上已經習慣了國中的節奏,和老師上課的方法,不適應的現象會少很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從父母自己的經驗出發,判斷影響職涯發展的主要因子,然後希望或要求下一代能先培養相關的能力;以個案來看,我認識的朋友中,職業為教授、律師或醫師等,都會希望小孩先有「文化資本」再論其它,但如果工作內容偏業務性質或是以軟性能力為主的職業,就不會這麼強調專業能力的養成。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現代教育強調「因材施教」,但在現實社會,真的能做到嗎?理論上應該這麼做,真的可以做到嗎,在現今社會,答案是「很難」。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從父母自己的經驗出發,判斷影響職涯發展的主要因子,然後希望或要求下一代能先培養相關的能力;以個案來看,我認識的朋友中,職業為教授、律師或醫師等,都會希望小孩先有「文化資本」再論其它,但如果工作內容偏業務性質或是以軟性能力為主的職業,就不會這麼強調專業能力的養成。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前陣子聽了台大教授葉丙成在Podcast上,談到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世界變化的速度,其中的關鍵除了老師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們 身為一個父親,對於葉教授所說的「轉換父母對教育的KPI」深有同感,很多爸媽總覺得人生的決勝點在孩子的18歲,只要讓孩子考上一間好的大學,當父母的KPI就達成了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現代教育強調「因材施教」,但在現實社會,真的能做到嗎?理論上應該這麼做,真的可以做到嗎,在現今社會,答案是「很難」。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