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VA WLODAREK
翻譯 楊婷湞
日月文化出版
這本書和 <從說服自己的哈佛談判力>都是因為友人的推薦書單而借閱的。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簡單,稍微有點語言置換的點在於 :魅力是否等同自信。
從書名就可以嘗試置換 :你可以不必完美但可以更有自信
似乎將兩個詞語對調也完全不影響對於書中提出的各種概念進行理解。
書中提到魅力之人有幾項特質:
滿腔熱忱、他們的話令人折服、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它們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他們擁有同理心。
說實在,這在概念上是有前後矛盾之嫌的。書中一開始希望你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彷彿是你的同伴,但是在過程中卻開始偷渡各種完美、成功人士的典範,希望你嘗試學習改變自己。那麼,我還是原本的那個我嗎?
以我個人經驗,在演講會的過程中,我們鼓勵參與比賽。比賽的過程中要擬稿、要從他人身上學習各種技巧;抑揚頓挫、肢體語言。從分會賽到全國大賽,可能同一個稿要練習或表演上百次。假如今天的題目是懷念已故的師長,一次又一次地落淚或哽咽,到最後究竟還有多少成分是真實的?多少成分是表演的?
所以,換我當會長的時候,我強調貢獻時間給會員們,但是也不鼓勵過度重視技巧。而是強調 “以口說心”、 “真感情就是好文章”。人是感情的動物,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只是比較好的溝通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中間當然會有技巧與真誠情感的拉扯,但不能忘記的是:你究竟是誰?
不是一定要舉手投足都變成另外一個人,才叫做成功人士。而是藉由他們的表現,試著觀察自己有甚麼不足的地方、可以表現得更好的地方。當然,這又會牽涉到你所獲得的肯定與鼓勵,究竟是來自外在的掌聲、還是內心的喜悅。很顯然,應該是兩者都有。
所以,撇開類似各種類似教科書式的建議內容,這本書有一個重點值得記住:自我是被塑造的過程、是社會行為與情感的拉扯,在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會一直伴隨我們長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孩),你不可能每天用同樣的話語自我催眠就能改變一切,但是,和自己對話、整理內在思緒、過濾負面想法、持續修正自己,這都是破除不良習慣、改變行為的良好開始。
可以練習一個作者的弗式過濾法,簡單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想的有用嗎?
這個想法能為你帶來歡樂、力量、勇氣、或是決心嗎?能幫助你達成目標或實現夢想?能讓你開心?如果答案是 “沒有”,那就要按下心中的暫停鍵,並立刻補上一個有益的想法。
也許這會讓人想到孟子的義利之辯,生活中難道沒有某些事物單純值得去做而不考量利益得失?不過,我認為兩者之間並不衝突,不妨在生活中嘗試實踐看看。